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就是客观事物通过作者的主观意识在恰当的文字形式中的正确反映。因而习作离不开技巧策略,技巧策略可谓是创作者对外输出的必要途径,也是文学的重要特质。在现实课堂中,许多教师都知道写作策略的重要性,但在关于作文写什么、怎么立意的问题上,笔者发现鲜有人从思维的角度出发,开发一套具体且行之有效的思维策略。本文从联想思维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力求探析该思维策略的实际教学价值意义,以供各位同行参考。
【关键词】联想;思维;策略;中高段;写作
一、如何立意
韩愈早在古文运动的纲领中便提出“文以载道”。“道”即创作者的立意,立意乃文章之根,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立意主旨便是文章的“粮草”。因此,一篇文章之始必然从其立意主旨出發。
回归学生的写作情景,不少学生往往是草率审题,匆匆动笔,边想边写,最后结尾是根据自己写的内容来给文章“概括”一个中心主旨,中心主旨非但没有发挥统帅全文的作用,反而沦为了内容的“俘虏”,可谓本末倒置。
审题、立意、创作顺序不能颠倒,所谓“联想主旨内核”,就是在审题环节根据题目要求,联想本文最终要表达的主旨内核,让其在创作的构想阶段中不断发挥统帅全文的作用,让文章的要素紧扣中心,为主旨服务。
联想主旨的要点在于深刻性、创造性。所谓深刻性,即能透过人、景、物的表象联想其深层内核;所谓创造性,即用新颖的眼光搭建写作对象与新事物的联系。
(一)关于联想主旨的创造性,这里不同类型作文举一些例子
1.写景:关于景物与人的气质的联想,如,桂林的秀气、黄河的雄威、西藏的旖旎、西湖的娇羞等。
2.写人:关于人性真善美或某种特质的联想,如,忠诚、宽容、爱心、热心、古怪等。
3.写物:关于物体与道理的联想,如,狗——忠诚、蜡烛——奉献、花开——追梦等。
(二)关于联想主旨的深刻性,这里以写景的主旨联想作为具体案例
题目:羊城自古风景如画,写你所在周边美的地方,要突出美的所在。
提纲
题目:白水寨的美
景点:白水寨
主旨:山美、水美、人美——联想——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要素:白水寨的山、白水寨的水、白水寨的人
……
其中,山美、水美、人美都是与题目契合度高的要素,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这并不难想出。问题在于对山、水、人等对象描绘完毕后,他们往往只会在结尾处笼统地套上一个“白水寨真美”的“主旨”,问其究竟“美”在何处?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样的“美”未免有些流于表面。
阅题得知,题干重点要抓住“美”,但“美”又是一个十分笼统的概念,具体“美”在哪里?这是出题者留给学生的创造空间,也是文章的核心所在。题干要求“要突出美的所在”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要对“美”进行具体的概括。提纲中选用的主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这是透过白水寨的“山美、水美、人美”的表象,提炼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联想得出深层主旨。因此同理,这还可以是爱护环境之美、山水情趣之美,等等。这些文章主旨都契合了题目“美的所在”的具体要求,进而让该主旨发挥其统领作用。
“联想主旨内核”培养学生根据题目内容联想主旨内核的能力,只有当文章的主旨具有了深刻性,才会让读者读出亮点、读出味道、读出收获感。
二、联想要素组成
所谓“想象要素组成”,通俗来说就是写什么。众所周知,习作须“言之有物”,切忌空大泛,不知所云。一篇篇幅在500字左右的小学中高段作文中,能选取的写作要素数量有限,一篇优秀的作文往往就是要在有限的篇幅里选取最为合适的写作要素。
“想象要素组成”奠定了一篇文章的具体写作对象,而且是有价值的写作对象。在选材方面,常见的问题就是所选的要素要么过多而无法集中表达中心,要么过少而不够全面,更有甚者连选取合适的要素都感到吃力。所谓有价值的写作对象,就是能够很好地突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特质)的要素。
因此,“想象要素组成”的目的就是在于解决关于文章要素的问题。分为两个步骤:
1.根据写作对象想象相关初步要素。
2.根据主旨内核的需要挑选出最具有代表性、具有价值的要素来展开习作。
这里列举一个运用例子:
题目:春天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寒冬褪去,初春的脚步正在靠近,悄悄地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踪迹,细心的你又在哪里发现了初春的脚印呢?请以《初春的脚印》为题,写一篇文章。
步骤一,根据写作对象联想相关初步要素。题目《初春的脚印》,写作对象确定为春天的事物。在这一步里,一般的教师会让学生想像自己置身于春天的环境中去感受有哪些具有春天特色的要素,而学生在这里最常见的问题是所想的要素过于单一,随意抓住一二点便大写特写,导致成文表现力不够丰富,没有层次感。因此,对于要素的想象要注意其层次和角度,比如,春天要素可以划分为植物、动物、气象、社会(人)这些方面:
植物:春草、春花、春树……
动物:鸟、蝴蝶、蜜蜂……
气象:春雨、春风、春阳……
社会(人):孩子、老人、播种、钓鱼……
步骤二,根据主旨内核的特质挑选出最具有代表性、具有价值的要素来展开习作。在这一步里,即使一部分学生能够联想出以上关于春天的这些要素,但往往对于要素的搭配却毫无讲究、元素过于单一,导致文章不够立体丰富。
题目《初春的脚印》主旨内核实际上就是初春的痕迹遍布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只需要细心发现。既然题目要求寻找初春的脚印,那么关于看待“脚印”的角度自然是越广泛越好,越广泛越突出细心所在。因此,根据主旨内核“身边遍布春天痕迹”的需要,在上一步的四种角度(植物、动物、气象、社会)中各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要素来展开描写,便更能体现“初春的痕迹遍布每个角落”的主旨内核,如此一来,文章的层次感、立体感便出来了。正如:
提纲
题目:《初春的脚印》
主旨:只要我们细心品味,初春的脚印遍布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
要素:
①春天的脚印在花草的颜色里(植物)
②春天的脚印在燕子的鸣啭里(动物)
③春天的脚印在细雨里(气象)
④春天的脚印在小贩的吆喝声里(社会)
三、小结
关于联想思维策略的运用,并不代表着要求学生经常下水,搞题海战术,而是多通过创设课堂情景,多创造运用联想思维策略的机会,在一次次磨练中强化、巩固这种思维的运用,待学生基本熟练运用后才让学生下水写作。这样一来不仅会更高效,还能防止起初的失败对习作信心的负面影响。
此外,联想思维策略不仅仅是运用于学生,本文也为各位教师的写作教学提供了一些确切的教学思路,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思路的运用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情衍生出多种灵活多变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联想;思维;策略;中高段;写作
一、如何立意
韩愈早在古文运动的纲领中便提出“文以载道”。“道”即创作者的立意,立意乃文章之根,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立意主旨便是文章的“粮草”。因此,一篇文章之始必然从其立意主旨出發。
回归学生的写作情景,不少学生往往是草率审题,匆匆动笔,边想边写,最后结尾是根据自己写的内容来给文章“概括”一个中心主旨,中心主旨非但没有发挥统帅全文的作用,反而沦为了内容的“俘虏”,可谓本末倒置。
审题、立意、创作顺序不能颠倒,所谓“联想主旨内核”,就是在审题环节根据题目要求,联想本文最终要表达的主旨内核,让其在创作的构想阶段中不断发挥统帅全文的作用,让文章的要素紧扣中心,为主旨服务。
联想主旨的要点在于深刻性、创造性。所谓深刻性,即能透过人、景、物的表象联想其深层内核;所谓创造性,即用新颖的眼光搭建写作对象与新事物的联系。
(一)关于联想主旨的创造性,这里不同类型作文举一些例子
1.写景:关于景物与人的气质的联想,如,桂林的秀气、黄河的雄威、西藏的旖旎、西湖的娇羞等。
2.写人:关于人性真善美或某种特质的联想,如,忠诚、宽容、爱心、热心、古怪等。
3.写物:关于物体与道理的联想,如,狗——忠诚、蜡烛——奉献、花开——追梦等。
(二)关于联想主旨的深刻性,这里以写景的主旨联想作为具体案例
题目:羊城自古风景如画,写你所在周边美的地方,要突出美的所在。
提纲
题目:白水寨的美
景点:白水寨
主旨:山美、水美、人美——联想——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要素:白水寨的山、白水寨的水、白水寨的人
……
其中,山美、水美、人美都是与题目契合度高的要素,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这并不难想出。问题在于对山、水、人等对象描绘完毕后,他们往往只会在结尾处笼统地套上一个“白水寨真美”的“主旨”,问其究竟“美”在何处?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样的“美”未免有些流于表面。
阅题得知,题干重点要抓住“美”,但“美”又是一个十分笼统的概念,具体“美”在哪里?这是出题者留给学生的创造空间,也是文章的核心所在。题干要求“要突出美的所在”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要对“美”进行具体的概括。提纲中选用的主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这是透过白水寨的“山美、水美、人美”的表象,提炼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联想得出深层主旨。因此同理,这还可以是爱护环境之美、山水情趣之美,等等。这些文章主旨都契合了题目“美的所在”的具体要求,进而让该主旨发挥其统领作用。
“联想主旨内核”培养学生根据题目内容联想主旨内核的能力,只有当文章的主旨具有了深刻性,才会让读者读出亮点、读出味道、读出收获感。
二、联想要素组成
所谓“想象要素组成”,通俗来说就是写什么。众所周知,习作须“言之有物”,切忌空大泛,不知所云。一篇篇幅在500字左右的小学中高段作文中,能选取的写作要素数量有限,一篇优秀的作文往往就是要在有限的篇幅里选取最为合适的写作要素。
“想象要素组成”奠定了一篇文章的具体写作对象,而且是有价值的写作对象。在选材方面,常见的问题就是所选的要素要么过多而无法集中表达中心,要么过少而不够全面,更有甚者连选取合适的要素都感到吃力。所谓有价值的写作对象,就是能够很好地突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特质)的要素。
因此,“想象要素组成”的目的就是在于解决关于文章要素的问题。分为两个步骤:
1.根据写作对象想象相关初步要素。
2.根据主旨内核的需要挑选出最具有代表性、具有价值的要素来展开习作。
这里列举一个运用例子:
题目:春天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寒冬褪去,初春的脚步正在靠近,悄悄地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踪迹,细心的你又在哪里发现了初春的脚印呢?请以《初春的脚印》为题,写一篇文章。
步骤一,根据写作对象联想相关初步要素。题目《初春的脚印》,写作对象确定为春天的事物。在这一步里,一般的教师会让学生想像自己置身于春天的环境中去感受有哪些具有春天特色的要素,而学生在这里最常见的问题是所想的要素过于单一,随意抓住一二点便大写特写,导致成文表现力不够丰富,没有层次感。因此,对于要素的想象要注意其层次和角度,比如,春天要素可以划分为植物、动物、气象、社会(人)这些方面:
植物:春草、春花、春树……
动物:鸟、蝴蝶、蜜蜂……
气象:春雨、春风、春阳……
社会(人):孩子、老人、播种、钓鱼……
步骤二,根据主旨内核的特质挑选出最具有代表性、具有价值的要素来展开习作。在这一步里,即使一部分学生能够联想出以上关于春天的这些要素,但往往对于要素的搭配却毫无讲究、元素过于单一,导致文章不够立体丰富。
题目《初春的脚印》主旨内核实际上就是初春的痕迹遍布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只需要细心发现。既然题目要求寻找初春的脚印,那么关于看待“脚印”的角度自然是越广泛越好,越广泛越突出细心所在。因此,根据主旨内核“身边遍布春天痕迹”的需要,在上一步的四种角度(植物、动物、气象、社会)中各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要素来展开描写,便更能体现“初春的痕迹遍布每个角落”的主旨内核,如此一来,文章的层次感、立体感便出来了。正如:
提纲
题目:《初春的脚印》
主旨:只要我们细心品味,初春的脚印遍布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
要素:
①春天的脚印在花草的颜色里(植物)
②春天的脚印在燕子的鸣啭里(动物)
③春天的脚印在细雨里(气象)
④春天的脚印在小贩的吆喝声里(社会)
三、小结
关于联想思维策略的运用,并不代表着要求学生经常下水,搞题海战术,而是多通过创设课堂情景,多创造运用联想思维策略的机会,在一次次磨练中强化、巩固这种思维的运用,待学生基本熟练运用后才让学生下水写作。这样一来不仅会更高效,还能防止起初的失败对习作信心的负面影响。
此外,联想思维策略不仅仅是运用于学生,本文也为各位教师的写作教学提供了一些确切的教学思路,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思路的运用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情衍生出多种灵活多变的运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