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颅脑疾病以眼科症状就诊的病例,减少颅脑病变在眼科的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近10年来以不同眼部症状首诊眼科的24例颅脑疾患的临床资料。结果:颅内不同部位肿瘤、脑梗塞、良性颅高压症、脑出血等疾病在脑部症状不典型时可首先表现为眼部症状而首诊于眼科。结论:当颅内病变侵犯视神经中枢时可引起眼部症状、体征,眼科医师在诊断时应注意检查视野、颅脑CT或MRI等,以减少误诊、漏诊。
【关键词】 颅内病变首诊眼科
【中图分类号】R77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044-01 颅脑病变,病因复杂,因发病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各异。视路在颅内有很长的径路, 各种颅内病变,如肿瘤、炎症、水肿、缺血、出血等,均可累及视路引起视觉障碍。因此不少患者可因眼部症状首发或相对明显而就诊于眼科。而由于患者颅内病变范围较小, 可不伴有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等全身症状,患者常以视觉障碍为第一主诉而到眼科就诊, 眼科医师如不做视野、CT及MRI等检查, 常易造成误诊、漏诊。本文收集了2003年1月~2013 年1 月首诊于眼科,通过相关检查,最终诊断为颅内病变的24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4例患者, 男13例,女11例,年龄45~77 岁, 平均61 岁。既往高血压病史17例,糖尿病史10例,头部外伤史1例。所有患者均行视野或颅脑CT、MRI检查, 并经神经科会诊, 确诊为颅内病变。
1.2 眼科表现
1.2.1 视力减退: 2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其中双眼视力下降16例,单眼8例,视力小于0.1的2例,0.1-0.5之间的16例,0.5-1.0之间的6例。
1.2.2 眼底:双眼视盘边清色红14例;双眼视盘边清色淡或苍白3例;单眼视盘边清色淡或苍白7例;双眼视网膜动脉硬化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例。
1.2.3 视野:典型双眼颞侧偏盲5例;双眼颞上象限周边缺损3例;左眼鼻下象限部分缺损2例;左眼颞上象限及颞下部分缺损1例,右眼颞上象限盲3例;双眼中心相对性暗点2例;双眼周边不规则缺损1例;视野无明显改变2例;因患者年龄大不能理解检查方式或体质虚弱或不能固视未查视野5例。
1.2.4 其他:复视3例,上睑下垂2例,眼睑闭合不全1例。
1.3 CT或MRI检查:24例患者经颅脑CT或MRI检查,报告蝶鞍部占位性病变8例,鞍旁肿瘤3例,颅咽管瘤1例,小脑占位性病变1例,小脑出血1例,基底节区脑梗塞5例,双侧枕叶脑梗塞2例,视交叉双侧颈内动脉瘤1例,未见异常1例。
2结果
本组24例因各种眼部症状首诊眼科的患者,最终经临床检查综合分析,并请神经科会诊,得出确定诊断,其中颅内占位性病变13例,脑梗塞7例,脑出血1例,良性颅高压症1例,颈内动脉瘤1例。
3讨论
在临床上,约有60%左右的颅脑疾病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眼部体征,这些患者往往首诊于眼科。因此眼科医生不但要熟练掌握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神经眼科学和神经精神病学的知识。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一些不明原因的视物模糊、视力减退、视野缺失、眼位异常和复视的患者,应考虑到神经系统视路疾病的可能,及时行颅脑相关检查并请神经科会诊,明确诊断。
神经眼科学是介于眼科学及神经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神经科疾患出现眼征, 某些眼征又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尤其是特定形态的视野缺损,可以断定病变的部位,为神经科的诊断提供必要的证据[1]。各种颅内病变可侵犯颅内视觉中枢,影响视功能,或者在视路的某个阶段造成压迫,进而引起眼部体征。
最常见的造成视力下降的颅内肿瘤有鞍区肿瘤,如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少见的如胆脂瘤、蛛网膜囊肿等,由于压迫双侧视神经,会导致双侧视力下降,有的是一侧明显些。蝶骨嵴脑膜瘤往往影响一侧视神经,其他的如前颅底肿瘤,下视丘肿瘤也会导致视力下降[2]。视路的血供来自于颈内动脉系和基底动脉系,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的后交通支供给视束前段,前脉络膜动脉供给视束后段、外侧膝状体前部、视辐射近内囊部分,大脑中动脉供给视放射后部及枕叶。供给视路某部位的血管形成血栓,发生脑梗塞, 如起病缓慢, 可不伴有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等, 仅出现眼征, 因而首诊于眼科。
所以眼科医师应注重培养发散性思维,加强神经眼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在遇到一些病人的体征无法用眼科知识解释时,应及时想到颅脑病变可能,及时行视野、颅脑CT或MRI等检查,以免延误颅内病变的治疗时机,尽量避免或减少颅脑疾患在眼科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1]刘家琦,主编.实用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584-590
[2]陈清棠,主编.临床神经病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4-126
作者简介:陈子瑜 性别:男出生日期:1987.12.26籍贯:福建政和 民族:汉族,工作单位 解放军第二七三医院单位级别:二级 甲等
所在科室: 五官科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眼底病 现在职称:初级 专业:眼科
【关键词】 颅内病变首诊眼科
【中图分类号】R77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044-01 颅脑病变,病因复杂,因发病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各异。视路在颅内有很长的径路, 各种颅内病变,如肿瘤、炎症、水肿、缺血、出血等,均可累及视路引起视觉障碍。因此不少患者可因眼部症状首发或相对明显而就诊于眼科。而由于患者颅内病变范围较小, 可不伴有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等全身症状,患者常以视觉障碍为第一主诉而到眼科就诊, 眼科医师如不做视野、CT及MRI等检查, 常易造成误诊、漏诊。本文收集了2003年1月~2013 年1 月首诊于眼科,通过相关检查,最终诊断为颅内病变的24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4例患者, 男13例,女11例,年龄45~77 岁, 平均61 岁。既往高血压病史17例,糖尿病史10例,头部外伤史1例。所有患者均行视野或颅脑CT、MRI检查, 并经神经科会诊, 确诊为颅内病变。
1.2 眼科表现
1.2.1 视力减退: 2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其中双眼视力下降16例,单眼8例,视力小于0.1的2例,0.1-0.5之间的16例,0.5-1.0之间的6例。
1.2.2 眼底:双眼视盘边清色红14例;双眼视盘边清色淡或苍白3例;单眼视盘边清色淡或苍白7例;双眼视网膜动脉硬化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例。
1.2.3 视野:典型双眼颞侧偏盲5例;双眼颞上象限周边缺损3例;左眼鼻下象限部分缺损2例;左眼颞上象限及颞下部分缺损1例,右眼颞上象限盲3例;双眼中心相对性暗点2例;双眼周边不规则缺损1例;视野无明显改变2例;因患者年龄大不能理解检查方式或体质虚弱或不能固视未查视野5例。
1.2.4 其他:复视3例,上睑下垂2例,眼睑闭合不全1例。
1.3 CT或MRI检查:24例患者经颅脑CT或MRI检查,报告蝶鞍部占位性病变8例,鞍旁肿瘤3例,颅咽管瘤1例,小脑占位性病变1例,小脑出血1例,基底节区脑梗塞5例,双侧枕叶脑梗塞2例,视交叉双侧颈内动脉瘤1例,未见异常1例。
2结果
本组24例因各种眼部症状首诊眼科的患者,最终经临床检查综合分析,并请神经科会诊,得出确定诊断,其中颅内占位性病变13例,脑梗塞7例,脑出血1例,良性颅高压症1例,颈内动脉瘤1例。
3讨论
在临床上,约有60%左右的颅脑疾病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眼部体征,这些患者往往首诊于眼科。因此眼科医生不但要熟练掌握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神经眼科学和神经精神病学的知识。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一些不明原因的视物模糊、视力减退、视野缺失、眼位异常和复视的患者,应考虑到神经系统视路疾病的可能,及时行颅脑相关检查并请神经科会诊,明确诊断。
神经眼科学是介于眼科学及神经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神经科疾患出现眼征, 某些眼征又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尤其是特定形态的视野缺损,可以断定病变的部位,为神经科的诊断提供必要的证据[1]。各种颅内病变可侵犯颅内视觉中枢,影响视功能,或者在视路的某个阶段造成压迫,进而引起眼部体征。
最常见的造成视力下降的颅内肿瘤有鞍区肿瘤,如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少见的如胆脂瘤、蛛网膜囊肿等,由于压迫双侧视神经,会导致双侧视力下降,有的是一侧明显些。蝶骨嵴脑膜瘤往往影响一侧视神经,其他的如前颅底肿瘤,下视丘肿瘤也会导致视力下降[2]。视路的血供来自于颈内动脉系和基底动脉系,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的后交通支供给视束前段,前脉络膜动脉供给视束后段、外侧膝状体前部、视辐射近内囊部分,大脑中动脉供给视放射后部及枕叶。供给视路某部位的血管形成血栓,发生脑梗塞, 如起病缓慢, 可不伴有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等, 仅出现眼征, 因而首诊于眼科。
所以眼科医师应注重培养发散性思维,加强神经眼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在遇到一些病人的体征无法用眼科知识解释时,应及时想到颅脑病变可能,及时行视野、颅脑CT或MRI等检查,以免延误颅内病变的治疗时机,尽量避免或减少颅脑疾患在眼科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1]刘家琦,主编.实用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584-590
[2]陈清棠,主编.临床神经病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4-126
作者简介:陈子瑜 性别:男出生日期:1987.12.26籍贯:福建政和 民族:汉族,工作单位 解放军第二七三医院单位级别:二级 甲等
所在科室: 五官科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眼底病 现在职称:初级 专业: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