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下经主动脉根部注射参麦注射液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拟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对照组(C组)和参麦组(S组),每组20例.S组于阻断升主动脉后,立即经升主动脉根部注射参麦注射液1 ml/kg,随后灌注4℃高钾(K+浓度:22 mmol/L)含血心脏停搏液20 ml/kg;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随后灌注4℃高钾(K+浓度:22 mmol/L)含血心脏停搏液20 ml/kg,两组患者每30 min复灌不含参麦的相同成分含血心脏停搏液10 ml/kg.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即刻(T1)、主动脉阻断后4h(T2)和术后24 h(T3)时,采集中心静脉血4ml,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活性.记录阻断升主动脉至心脏停搏所用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心脏复跳期间利多卡因使用剂量及体外循环(CPB)后1h多巴胺用量.结果 T2~T3时C组血浆cTnI浓度分别为(7.29±1.86)、(5.46±1.59) μg/L,S组T2~ T3时血浆cTnI浓度值分别为(4.81±1.50)、(2.62±0.78)μg/L,两组比较S组T2~T3时血浆cTnI浓度值降低(P <0.05);T2~T3时C组血浆CK浓度值分别为(99±11)和(70±9)U/L,S组T2~T3时血浆CK浓度值分别为:(59±9)、(32±5) U/L,T2~ T3 S组时血浆CK浓度值降低(P <0.05);T2~T3时C组血浆CK-MB浓度值分别为(8.8±1.9)、(5.5±1.6) U/L,S组T2~时血浆CK-MB浓度值分别为(5.3±1.2)、(3.7±0.9)U/L,T2~T3S组时血浆CK-MB浓度值降低(P<0.05).结论 体外循环下经主动脉根部注射参麦注射液可减轻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的损伤。
体外循环下经主动脉根部注射参麦注射液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
【摘 要】
: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下经主动脉根部注射参麦注射液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拟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对照组(C组)和参麦组(S组),每组20例.S组于阻断升主动脉后,立即经升主动脉根部注射参麦注射液1 ml/kg,随后灌注4℃高钾(K+浓度:22 mmol/L)含血心脏停搏液20 ml/kg;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随后灌注4℃高钾(K+浓度:22 mm
【机 构】
:
475000开封,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麻醉科,475000开封,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麻醉科,475000开封,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麻醉科,475000开封,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麻醉科,475000开封,河南大学淮河医
【出 处】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31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L/R)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CysLTsR1)参与了脑、肾I/R[1],本研究旨在探讨CysLTsR1在肠L/R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分组与造模: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不同剂量孟鲁司特(Montelukast)组(0.2、2.0、20.0 mg/kg),每组8只.术前1h灌胃给药,术中游离肠系膜前动脉,对照组不夹闭血管,手术组用动脉夹夹闭,4
期刊
目的 探讨组织血型抗原基因[岩藻糖基转移酶(FUT)2和FUT3]多态性及单倍型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33例UC患者和292例对照者,采用单碱基末端延伸(SNaPshot)技术检测FUT2(C357T/ A385 T/G428 A)及FUT3(T59G/G508A/T1067A)6个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 在UC组和对照组中,FUT2和FUT3基因6个位点的
免疫抑制剂的有效使用大大提高移植的术后生存率,随着患者移植术后生存时间的延长,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各种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1].为减少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目前主要策略是减小剂量、停用激素等,如何合理的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使免疫抑制方案的整体有效性和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一直是器官移植工作者追求的目标[2].现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各种类型的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策略。
期刊
目的 观察大黄素在体外对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信号转导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影响.方法 用大黄素作为干预因素,剂量效应组分别用不同浓度大黄素的培养液与QBC939细胞共培养;检测细胞增殖、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c-myc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myc、MAPK、p-MAPK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大黄素抑制QBC
目的 观察CUG连接蛋白1(CUGBP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及60例肝癌组织标本中CUGBP1的表达,并探讨CUGBP1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利用小干扰RNA (siRNA)对肝癌细胞中CUGBP1表达进行下调,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CUGBP1下调后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CUGBP1在肝癌中的阳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卡托普利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肝星状细胞株HSC-T6作为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研究模型.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肝星状细胞的增殖.结果 对照组A570值为52.28 ±1.19;1 ×10-5 mol/L AngⅡ组A570值为74.81±3.61;1 ×10-7 mol/L AngⅡ组A570值为61.76±1.34;1×10-9 mol
目的 评估肝切除术后发生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收集和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肝切除手术4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围手术期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可见18个围手术期因素与术后胸腔积液相关,分别为糖尿病、术前腹水、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直径、肿瘤边界、肿瘤侵犯血管、肿瘤肝外转移、术中微波热凝、术中胆肠吻合、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
近年来,微创外科的发展突飞猛进,在临床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1].目前我科几乎所有类型的手术均可以在胸腔镜下进行,胸腔镜下手术所占比例也呈逐年递增趋势,微创胸腔镜技术是胸外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方面.本研究旨在探讨腔镜模拟训练器在胸外科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选取没有临床经验的实习生20人,有1年以上胸外科实习经验的胸外研究生10人,各分为实验A组、对照A组和实验B组、对照B组
期刊
目的 观察DNA甲基转移酶3B (DNMT3B)、γ-突触核蛋白(SNCG)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DNMT3B、SNCG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7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DNMT3B、SNCG的表达,分析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DNMT3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细胞表达率55.56% (40/72
近年来,随着实验研究的进展,结直肠外科医生对大肠癌、炎性肠病(IBD)、结直肠息肉、微创外科等专业领域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目前,结直肠癌发生的遗传证据逐渐被揭示,遗传不稳定机制得以阐释,表观遗传学研究不断进展,肠癌干细胞的实验依据不断积累;IBD发病相关的遗传及屏障机制逐渐完善,炎症相关大肠癌的认识逐步深入;结直肠息肉的恶变风险及机制日渐得到认识,防治手段得以进步;微创外科技术不断得以推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