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礼 最“年轻”的新农夫

来源 :绿色中国·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46岁的张泽礼是来自乐至县高寺镇的“新农夫”。为什么说他是新农夫呢?因为从2011年开始,在城市漂泊打工近20年的他决定回家种地,而且坚决坚持他自己所深信的健康食品原则:“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在他们村,他被称作最“年轻”的农民,因为他是最年轻的“回家种地”的人。村里守着土地的人,大多都是没有出去打工的他的父辈,像他这个年纪的人,都离开家乡,到城里打工过活了。
  当我们面临地球涌现出的许多问题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承担“拯救地球”的重担,还好,芸芸众生中,总有一些人出现,他们不是像超人一样的救世英雄,他们只是普通的工作者,他们只是在大多数人漠视地球危机时,有着比普通人更执着的坚持和改变的意愿。
  张泽礼就是这样的人,在面临食品安全以及健康危机时,他从“小老板”回到了“农民”的身份,开始重新耕作祖辈留给他的土地,从事“生态农业”,用他的行动改变他脚下熟悉而又陌生的这片土地和他身边的人。
  从“小老板”回归“农民”
  张泽礼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说从小没有怎么读书,93年之前,都在家里帮着父母干农活。那时家里人均九分地,四分田,他记得除了基本的种植杂粮和红薯以外,家里主要的经济收入来自“经济作物”——棉花和辣椒。改革开放后,村里就有年青人往外走,出去打工挣钱。他的堂哥是走得最早的一批,现在算起来,村里后来出去打工的人,都是他介绍和带去的。
  比起16、17岁就要去外面闯荡的同村小伙子而言,张泽礼算是走得晚的。直到23岁,张泽里才开始离开家乡,外出打工。他说外出打工到不仅仅是因为缺钱,更多的是对外面世界的一份憧憬和好奇,觉得出来闯一闯,看一看,这是所有年轻农民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第一份工是在成都的一家小火锅店,一干就是两年,他记得那时候每月工资40元。现在回想起来,生活可以用“多姿多彩”来形容。95年跟着堂哥来到广州挣钱打工,听堂哥说,在广州的工资一个月能拿到一千多元。可惜好景不长,在工地挖地基只干了半年就散伙了,也没有挣到想象中的钱。再后来,张泽礼就像大多数的农民工一样,在城里干了许多职业,包括搬运工、水管工、火锅店的小伙计等等。生活是忙忙碌碌,虽然没有挣到大钱,但是也不差,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媳妇,并生了两个乖巧的宝宝。
  凭着自己的勤劳和在火锅店多年帮工的经验,2000年,张泽礼自己当起了小火锅店的老板,开始在食品行业打拼。日子稍稍顺一点,可惜身体又出了状况。2005年,他生了一场大病,虽然医院也没有最终给出一个结论,做生意的一点积蓄就在繁琐的医院检查中耗费完了。张泽礼还是在城里顽强地坚持着,摆地摊、卖小吃,日子就这样支撑下去。不过当年出来闯荡的“好奇心”已近被岁月磨砺得没有什么菱角,剩下的是生活没有规律、阴阳颠倒身心疲惫的生活。
  由于身体健康出了诸多问题,张泽礼开始找原因。在食品行业打拼了多年的他,知道在这个行业里面,已经找不到所谓真正“安全”“健康”的食品来源,大家都不得不用添加剂来降低成本,偷工减料才能勉强生存。这段时间,张泽礼也开始接触传统文化,深信因果的他,开始模糊地把自己身体的不健康同这个行业里,已近逐渐形成的挑战“良心”的潜规则联系在一起,加上身心疲惫,诸事不顺,张泽礼渐渐有了回乡种地的念头。
  生态农业的自然农法
  回乡之前,张泽礼就已经开始接触
  “生态农业”。大约在2010年,张泽礼接触了从事生态耕作的一些新农人伙伴,在他们之中,有的是做生意转行做生态农业,有的是返乡农友。当时分享的农耕方法也有许多,产生了许多流派。张泽礼没想太多,但是他给自己定下三大原则:“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世代务农的他觉得,这样可以保证“健康”“安全”的基本指标。至少,自己和家人再也不用吃“没有良心”的食品了。
  不过开始的实践所面临的挑战,用张泽礼的话来讲是“常人难以接受”的结果。回来种地的第一年,张泽礼常常劳作到晚上十点,农田里非常黑,也很安静,只有鸣叫的昆虫和他的汗水作伴,孤独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第一季、第二季的油菜收下来,四亩地只有100斤。比起邻居家的油菜每亩300 500斤的产量,几乎等于绝收了。山地种的玉米也基本没有收成,玉米太小,根本没有办法收。父母长辈也很担心他这样种地,“怕是养活不了家人,邻居还会笑话。”
  张泽礼心里其实并没有担心,被人怎么看他不管,他只管用他的方法种好他的地。深信自然规律的他这样解读绝收的原因,前面几年的收成不好,是因为之前用了太多的化肥,土地需要时间修复,这就是给予与收获的最简单的道理。当然,在不断地学习中,一些“自然农耕”的方法,也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顺其自然”的奇妙,以及大地、土壤的包容和活力。于是乎,“自然农法就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土地是人设计不过来的。”便成了张泽礼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经过四年的尝试,张泽礼说他现在的地能够年产两千斤粮食,加上轮作的油菜、红薯,自己家人食用的同时,几乎一半还可以以生态产品的价格,分享给城市的消费者。张泽礼会定期参加成都市这边组织的“农夫生态市集”的活动,他说生意最好的一次,卖了四千元。
  张泽礼的母亲年纪大了,说话办事倒还利落。儿子全家回家种地是她没有预料到的,儿子坚持不施农药化肥,不用除草剂更超出了她的经验范围。不过老人还是默默支持儿子的事业,她说,地里的草总是需要除的,人工拔草,增加了不少人力。不过儿子的地越种越好,良好的口碑和市场,让张泽礼的母亲也改变了原有的担心,觉得儿子走的路是正确的。
  回归初心,怀揣苍生
  张泽礼给自己的农场起了一个名字,叫敬和自然农场。他说,现在他们全家六口人在农场生活,照顾他目前能整理出来的六亩田地。
  由于现有的能力和状况,张泽礼的地还是分割开的,东一块、西一块,能接受“自然农法”的村里的伙伴还没有。他的理想就是自己能拥有一片联片的农场,这还需要例如道路、灌溉水等条件的补充,以及自己能力提升后,可以租、承包邻人的耕地,才可以形成他理想的连片管理和经营。
  他说,现在自己的地是分开的,但现在也已经足够可以看到自己家的土地,和别人家的区别和不同。“我的土可以闻到泥土的香味,同时土壤的疏松度、颗粒状态也同别人家有明显的不同。土地是最不会骗人的。”
  张泽礼对他目前的状态非常满意,走在自己的地里田间,他常常诗性大发。看着今年种的芝麻,他会冒出一两句经典的话语:“我是小小的芝麻,生长在自由的草原上。”
  20年在城市的漂泊,张泽礼没有想到,最让他安心的还是回家吃上一桌子自己种的菜,一家人围聚在一起的时光。他说,回家重新种地对他最大的改变就是“身体健康了、心态平和了、和家人在一起了。虽然我到现在也不能确定能够从土地中收获什么,但是,我很坚信只要我用心地照顾土地,她会给我满意的回馈,这是自然规律。”话语之间,充满的是一份淡定、自信和满足感。醒悟到这一点,是他以自己的健康与多年的疲惫拼搏总结的简单却很难实现的道理。
  作为村里最年轻的“新农夫”,最让人羡慕的是一双儿女可以同父母和祖父母朝夕相处。儿子说:“我是我们班惟一不用留守的儿童,老师说我很幸运。”说不出具体的道理,张泽礼的坚定感染着全家人。不管生活多磨艰难,在一起的和谐时光是难能可贵的。
  最后,我问他“你会不会因为下一代的教育而感到经济的压力呢?两个孩子长大了,他们会留下来务农吗?他们如果想出去上学,你会担心给不了学费吗?”张泽礼沉默了一下,想想怎么回答我略显刁难的问题。
  他说:“我从来不担心他们,因为我相信我现在做的事会给他们带来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我现在也同一些想从事生态农业的年轻人交流,能给他们的建议就是‘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回去想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当时的初心是什么’。许多事情回到初心,就能想清楚。”
  我追问他,那你的初心是什么?他笑着说:“为天下人都能吃到健康的食品。”他的话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不管他的目标是否能达到,这个亲近土地,老实做事的农人,心里始终怀揣的是“天下苍生”的远大报复和理想!
其他文献
这奇妙的液体,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和品质。泪自眼睛里诞生,以“滴”作为量度单位,是悲恸、喜悦及其他激烈情绪的产物。并非只有人能流泪,其他事物也能流泪。比如想哭的时候,
Eu 2Mn 2/3Ta 4/3O 7 specimen was synthesized from Eu 2O 3, MnO and Ta 2O 5 in a reducing atmosphere. Structur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Rietveld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根据县、乡、村已铺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的路况特点,分析了这些道路影响交通安全的客观因素与改善对策.
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跨学科储粮研究团队对储粮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团队的最新研究活动包括:储粮生态系统建模,粮堆热点的发生和安全储存条件,粮堆气流流
期刊
@@
8月29日,交通运输部在京召开《港口建设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实施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副部长高宏峰在会上要求,精心准备、扎实工作,确保港建费征管政策调整完善
通过利用智能控制系统进行充氮气调试验,分析氮气浓度变化及原因,以便更好地指导日后的智能气调储粮工作.
介绍了用于心电、心音、胸阻抗信号测量的三道生理信号检测仪的硬件电路设计,着重描述了三种信号的放大、滤波、串行A/D转换及USB接口电路,前置放大使用了仪表放大器结构提高
主要介绍了高能角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仪的机械结构设计.该谱仪是开展原子、分子价壳层和内壳层电子跃迁的广义振子强度,以及电子激发过程中偶极和非偶极跃迁过程研究的测量仪
菊花,英文名chrysanthemum,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又名:秋菊、九华、节花等。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科菊目菊属。是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耐冷易栽,喜肥喜光。近些年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