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材中散文的文本解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50964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散文文质兼美,易接受性强,学生能较易领悟。这篇通过传统文本解读和新型文本解读的分析、对比,解析如何在新型文本解读的条件下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初步探讨、总结散文文本解读的途径、教学手段,从而在教学中使学生尽可能达到更好的融入散文文本的目的。
  【关键词】 散文 文本解读审美
  第一章
  散文文本的分类
  散文,顾名思义,是一种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是最自由的文体。现将教材中散文分类说明如下:
  1.1记叙性散文
  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尤其是叙事散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
  1.2哲理性散文
  作者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
  1.3抒情性散文
  “一切景语皆情语”,优美的景物描写,不仅可以使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启迪思维,还可以使人获得审美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第二章
  语文教师如何解读语文教材中的散文文本
  2.1传统的文本解读
  语文教师多在课堂上将整体的美的东西利用专业的理性分析将其解剖得支离破碎,留下一堆破碎的美的零件,这样学生学着味同嚼蜡,没有兴趣,感受不到作品中美好的东西。
  2.2新型的文本解读
  1、原因
  中学语文涉及最多的是书面言语,它构成了语文教材的文本。文本的教学过去一直被误解为“以文悟道”,这种误解严重影响了文本教学的科学化。
  “这种无视‘明象’认识层次的做法导致文本教学的两个消极影响:1、迫使学生臆断,猜测课文主旨;2、最终靠教师“画龙点睛”、“引导指点”来揭示文章的思想观点,仍然是以讲懂代替读懂,后果是显然的。”[1]
  文本教学不该是简单的“以文悟道”,而应该是按照道—象—文的由里及表的客观过程进行,即“循文明象,析象悟道”(文,即语言形式;象,即文本内容;道,即主旨思想)。 [2]
  2、要点
  (1)、还原文本的语境
  任何言语作品都是特定语境中的产物。正确解读文本内容,必须准确把握文本生成的语境,在对语境的还原中理解文本内容。
  例:鲁迅的《藤野先生》,在教学前补充鲁迅生平和文中鲁迅的时代处境,才能更好的帮助理解文章主题。
  (2)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
  文本的主题是作者在文本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文本的灵魂。对文章主题错误解读只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例: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常常“引导”学生:封建社会的教育对儿童是具有极大的束缚作用的,是摧残儿童的身心健康的。但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作者没有把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我问先生“奇怪的问题(什么是‘怪哉’)”等三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谐趣,表现儿童不可压抑的天性。
  (3)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文眼就是提示文章中心的字眼,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是文章的窗户。“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如朱自清的《背影》,开头是:“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全文正是由这一句展开回忆,通过背影,抒发了父子之间深厚、真挚的爱。
  (4)发现美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阅读时,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把注意力放在意境美、形象美、语言美、情感美这些上面。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作者的心境,而不只是干瘪瘪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自以为懂的“高谈阔论”某篇作品。
  第三章
  总结散文文本教学的基本方法
  3.1传统的教学方法
  据统计,在报刊杂志上介绍过的语文教学方法有讲读法、分析法、串讲法、讲练法、以练代讲法、发现法、陶冶法、畅想法、直观法等等,在此不作详细论述。
  3.2具体的新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在教学散文文本时,将教学内容放在教师特定的氛围中,创设特殊的教学情境,把学生放在文本描绘的空间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美的熏陶。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老舍《济南的冬天》)
  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这段文字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沉思,配以老师温和的嗓音娓娓读来,情景简单创设,也使文章简单易懂。
  (2)鉴赏点拨法
  鉴赏点拨法是一种通过多种点拨,引导学生精读某些重点句段,深入研究它的内容特色和艺术特色,欣赏她的写作技巧与语言艺术的方法。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写起,细致入微地刻画一幅荷塘月色图。点拨学生时,要求学生自己找出其中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艺术,并鉴赏分析。那些写景的语言自然清新,读来美不胜收。
  (3)朗读入情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朗读,从重音、停顿、速度、音调等去体会散文作品的内容和感情。散文文本的节奏韵律之美,不通过诵读是难以体会的。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等等数不胜数的散文,都极其适合朗诵。
  (4)想象联想法
  读者不是作者,不可能有与作者相同的生活经历。因此,学生在感受作者的散文作品时只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假定自己是作者本人,与作者有相同的经历,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只有通过想象联想的方式,将自己置身于那动乱的社会,去体会那份特有的“这几天颇不宁静”,随着作者的思绪畅游清华园,感受那份它们的热闹。
  (5)真情体会
  “散文的真情是一种自我的真情,映照的是真我的风采。”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作者的心境,而不只是干瘪瘪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自以为懂的“高谈阔论”某篇作品。[3]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散文亦然,因此在本论文中笔者只是初步探讨了教师在现代散文文本的解读,对散文之“美”,以及在散文解读教学中的方法进行前人总结以及个人的探究,希望对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散文文本解读教学有一定意义。
  第四章
  参考文献
  [1]曹光灿:《中学语文教学理论新探》,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3月,第54页
  [2]曹光灿:《中学语文教学理论新探》,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3月,第53页
  [3]李宣平:《初中语文心育艺术》,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55页人教版
其他文献
余本布衣,劳作于乡野,苟全三餐温饱于粗茶淡饭。生适逢八十年代,百废待兴,物价居高然则收入可怜。家贫,家父囊中羞涩,每每入学欠费,羞愧不已!家父谆谆教导,子欲出人头地必上大学。砸锅卖粮,日夜操劳,换得薄银三两,省吃俭用,苦熬于题海,求得高等学堂橄榄一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怜我营养不良犹如古道西风瘦马,今每每忆之,不禁泪流满面。呜呼哀哉!桃花谢了太匆匆,寒暑几载,转
期刊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时期对教育要求的提高,课堂教学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如何根据新课标,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每个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兴趣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学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认为语文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修养,精心备课以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提出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搞好预习
物理学家托马斯·帕内尔在86年前为了向学生们证明“沥青是液体而不是固体”,设计了这个实验.他将沥青加热后倒入一个封口的玻璃漏斗.等到沥青完全凝固之后,他将漏斗的下端切
【摘 要】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自动化系统中重要的装置,对电力自动化系统来说,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它能保证整个自动化系统处于安全稳定运行的状态,当电力自动化系统出现故障时,它能及时的将故障设备切除,保证其他设备稳定运行。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以及影响其可靠性的原因,进而探讨了对该装置进行安全管理的措施,希望能够为研究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的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
众所周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语文这一学科愈发受到重视,而占据着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作文练习,写作中的标题、遣词造句、论据、句式结构的使用,以及吸
本文针对高校中对对外汉语老师任职条件的错误观念及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一名合格对外汉语教师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从掌握汉语本体知识、熟悉中华文化知识、具备跨文
汉源县帽壳山深处,崎岖的山路蜿蜒在悬崖峭壁间,山间灌木丛显现特有的红色,蒲公英白色的花瓣随风飘散.汽车驶进永利彝族乡杉树村.只见一串串玉米挂在农家屋前,牛羊在悠闲地散
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较大,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更加复杂,新的数学概念层出不穷,学生对于相对偏重理论的概念学习有着“本能”的排斥。因此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经常出现“懂而不会”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已经讲授过,学生也已经明白,但是在考试中学生却无法正确完成题目。“懂而不会”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对概念的本质特征和具体应用掌握得不够扎实,没有及时地进行练习和延伸。  一、概念教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招生生源的加大,在大学中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体现着越发明显,提高大学教学行政管理工作极其重要,通过提高学校行政管理的水平,可以有效的加强学校行政教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