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类旁通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d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力,有两个显见作用,一是促进教学效率,二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常,迁移力不仅是指思维能力,还包含迁移意识和技巧——这是一种综合的素养,需要教师有科学、系统的培养策略作为支撑。
  关键词:高中地理;知识迁移力;培养
  《道德经》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万物的道理其实是同根同源的,这也是“举一隅而知三隅”的学习理论基础——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效率特别高,能够一点就通,举一反三?为什么有的学生刻苦攻读却总是不得要领?很大的原因,就是知识迁移能力的不足,思维总是圈定在某个知识的狭小范围内,不能将各知识体系建立关联,不能做到触类旁通——面对用这种固态思维来学习的学生,教师就教得很累,如果让他们自主学习,效率就更低。所以,知识迁移力的培养是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重视并实践的重要内容。
  一、 迁移力的培养价值
  什么是迁移力呢?我们不用理论去解释,最简单的就是孔子要求学生“举一反三”——我告诉你这个桌子角是方的,那你就应该能够想到另外三个角也是方的。迁移力的魅力是无穷的,它一旦“启动”就会形成一个“漂亮”的迁移链,可以解决几乎无限的问题。比如,一个苹果掉下来砸到了牛顿的头→发现万有引力→星球间的运行规律得到解释→用引力大小测量两个遥远星系间的距离→发现看不见的暗物质……一个苹果的掉落经过迁移推动了科学的巨大进步!
  地理是門兼具自然和社会属性的综合学科,它包含着气候、经济、文化、发展、天文……众多的元素,在有限的教材和时间内,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都灌输给学生——比如,讲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特征和治理,那就没有必要再去详细地讲撒哈拉,只讲区别就行了;再比如学生要去泰国旅游,他就应该知道穿少一点,因为我们讲过相近纬度的海南是比较热的——但,这些假设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有知识迁移的意识和能力。
  二、 迁移力的培养实践
  一般说,知识迁移力需要学生具有类比、创新、发散、想象等思维能力,但不能说,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提示,学生就可以实现知识迁移——这种能力需要有个培养和形成的过程。
  (一) 通过具象模拟培养迁移力
  迁移思维其实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过程,它不是一个体验过程——这也正是知识迁移的难点之一。解决这个难点的一种方法,就是把抽象思维变成具象思维,让学生直观地去思考问题。
  比如地球自转对地球上物体、洋流等的影响作用,怎样让学生通过迁移来理解这些知识?——总不能带着学生去太空、去海洋实际观察吧。但让他们凭空去用脑子想,又不太容易理解。我可以带个篮球去,把篮球吊起来,上面抹点番茄酱(代表洋流),用稀释的胶水贴几张纸(代表大陆板块),用一定的速度去旋转篮球——停下来,让学生观察番茄酱和纸片的位置变化——从一个篮球的旋转联想到地球的自转,这就是一次模拟式的迁移思维教学。
  当然,有些知识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实现抽象思维的具象化——这种迁移教学,不仅是能够让学生迅速理解知识,而且也是对他们迁移思维方法的一种指导——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会想到用这种类似的较具体的事物去思考知识。
  (二) 通过跨学科知识培养迁移力
  前面我们说过,世间万物其实同理同源,各学科学习的内容不一样,但它们的知识之间有着相似的道理——比如气压,高海拔、低温度的地区气压低,为什么呢?结合物理的压强知识就很容易理解。
  比如教学“自然界的水循环”这部分知识,先不说自然界的水是循环的,先要让学生理解“水必须是循环的”,这样,后面的知识学习才能展开。我上课就诵读李白的一首诗《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语文的角度上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他说黄河之水从天上来,是说黄河奔流的气势,但从地理角度上说,这么多的水都流到大海里去,不复回了,可能吗?”——我拿出一盆水,往盆里不停加水,直到水溢出来。“照李白的说法,我们的陆地不是很快就被淹没了?!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自然界的水都到哪里去了?……想一想化学课上学过的物质不灭原理……”这样,用语文和化学这两个学科的知识作为学习地理的“引子”,然后把“迁移”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有了前面的引导,学生很容易使用化学的物质转化、物理的水的升华和蒸发等知识去理解和分析自然界的水循环,他们会发现“噢——原来黄河之水还真是从天上来,而不是从雪山上来”。
  跨学科的知识迁移不仅是上面提到的学科,其他学科知识也可以用来辅助地理学习。比如城市区域经济这一类的知识,就可以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去寻求理论支撑。
  当然,有些知识的迁移从地理学科本身也可以实现,比如洋流和气流的能量传递和交汇等就有相似性,比如北京和华盛顿因为纬度、近海距离等的相近在气候上也具有迁移价值。总而言之,迁移力是提升地理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素养,值得也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黄巧娥.例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知识迁移[J].师道:教研,2012(10):101.
  [2]吴小红.高中地理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J].教育艺术,2017(11):53.
  作者简介:
  戴瑞吉,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在分析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移动学习模式的基础上,以大学公共选修课为例,开展了基于超星学习通移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应用与研究。整合教学实验效果证明,该模式提供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移动教与学空间,能够转变单一枯燥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更能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独立性、自主性和探索性。这种对基于移动教学的探索与创新,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可供参考的模式,奠定了教学的研
摘 要: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数学思想尤为重要。转化是数學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中,数与数、数与形、几何图形、运算形式之间的转化比比皆是。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转化思想的渗透还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只有充分运用各种转化因素,引导学生培养转化意识,明确转化方向和方法,逐渐培养转化习惯和能力,才能实现从“未知”向“已知”的转化
摘 要:在初中信息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完善课堂的教学质量,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之中,有效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本文分析了翻转课堂如何推动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完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互动教学  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课堂教学中设计的原则  (一) 翻转课堂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效果为目标  在初中信息课堂设计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他们的学习特质就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亲身感知体验摆弄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建构新知从而获得发展,因此材料是幼儿游戏必不可少的物质媒介,材料的有效投放是幼儿游戏的关键,是孩子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本文就如何引发幼儿与材料有效互动,使幼儿的游戏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展开阐述。  关键词:区域游戏;幼儿与材料;有效互动;策略  乔治·郝伯特·布卢默认为,互动是人类个体生存发展的前
摘 要:本文在阐述物理学史目前在教学实践中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以“伽利略探究落体运动”为例,提出提高物理学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分析;探究;策略  物理学史是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描述物理学发展历程的学科,是关于物理学本身规律的学问。物理学史是学科思想的宝库,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 高中物理学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物理学史相关内容在
摘 要: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传授的知识往往过于抽象,难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情境往往更加复杂多元,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笔者以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十课第二框“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为例进行了初步尝试。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修养;道德  一、 观看新闻视频,感悟道德冲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如今我们已然进入了自
摘要:词语是语言文字的基础,学习一门语言,首先要掌握它的词汇。小学低年级的词语教学要充分把握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因词而异,因生而异,运用直观演示、关联生活、创设情境、回应文本等教学策略,把机械呆板的词语理解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  关键词:低年段;词语理解;教学策略  词语是语言文字的基础,学习一门语言,首先要掌握它的词汇。准确地理解词语是理解语句和文章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最重要的
摘 要:议论文是高中阶段写作的重要文体,也是高考语文作文的主要形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高考成绩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学生的议论能力主要体现在议论段,指导学生例理合一,写好事例剖析段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议论段;事例剖析段  议论文是高中阶段写作的重要文体,也是高考语文作文的主要形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高考成绩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尽管近几年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是除诗歌外文
摘 要:语文作为初中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重点的考试科目,一直备受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教学体系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从语文试卷中作文所占的分值不难发现,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作文教学,不断地钻研作文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进而促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用“心心相印”这个成语的内涵并通过图形来阐述形象教学法在讲解数列收敛定义时的应用。将深奥抽象的内容与直观形象结合,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课堂授课更具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形象教学法;数列收敛;心心相印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为。同时,它的相关内容也成为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学科中的必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