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一种力量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无疑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了解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我们往往过分注重了评估的作用,夸大了分数的意义,结果将这种很好的手段异化成另一番景象:
  某小学,为了让学生考出真实成绩,在考试方面要求可谓严格,连平时的单元检测都如高考般地“正规”:座位采取单人单桌。课桌不够用,还要让学生伏在凳子上答题;室内盛不下,则有一半学生在阳光暴晒或寒风中答题。同学科的教师相互调换监考,监考教师虎视眈眈地在考场内不停巡视。试卷收起按规定要求进行装订……
  学校说这样做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这种规范的要求,总让人感觉好似缺少了一种东西。
  为何要单人单桌进行考试?是教师对学生不信任,还是学生对别人不放心?单人单桌无非是想考出真实的成绩,但如果不单人单桌就考不出真实成绩的话,这样的学生是可怕的,也不可能学出什么名堂;这样的教学也是可怕的,在互不信任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对他人充满了猜疑和防备。
  其实,考试本身便是一种教育,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教育。考试,不只是考查知识和能力的掌握运用情况,更重要的是一个意志的锻炼过程和品德的教育过程。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慎独”,考试本身是一次机会,我们教师没有必要搞得这么紧张。对自己学生不信任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同样,对自己的教师不信任的校长不可能成就教育的大事业。教育本身就是人的灵魂的塑造过程,在不信任的目光下不会开出鲜艳的花朵。
  这种似乎规范的结果是和初衷相违背的。它简化了教育的内容,丢失了自我教育的机会,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的。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是发乎内心的不断转化不断提高的过程。如果没有了尊重,把学生当成了贼一般看待,当成了性质低劣的器物对待,要求太严而没有教师和学生的认同,也只能适得其反。
  信任是一种力量。一个学生只有感到心理安全,才可能达到心理自由与满足,才能勇敢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产生正确的行为。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交给一个偷窃成性的学生一支手枪,让他独自到远离学校的地方取回400卢布。这个学生当时惊讶不已,立即动身并圆满完成任务。马卡连柯又让他去取2000卢布,这次这个学生大为震动,再一次感到自己的尊严和自我价值,从此改掉恶习。其实分析这个学生,他在最大限度地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与认同感的同时,也实现了最佳的自我角色定位,并把这种定位转化成重塑自我的源动力,使他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人格与形象的转变。我们是否也需要从中受到启发,借鉴马卡连柯的做法呢?
  想起了我上学时的考试。我的老师进了教室,试卷一发,便回到办公室里批改作业去了。用他的话说,学问无假,谁也不想糊弄自己。教室内秩序井然,大家认真答题,无一人左顾右盼。做完之后,起身将试卷交到了前面,轻轻地走出教室。现在想起来,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呀。
  信任的背后,是一种尊重,是对教育结果的美好期待,它能产生巨大的力量。让我们高高扬起民主的风帆,将信任播种在学生的心间,唤起他对成功的希望,让他们感受到美德的强大动力吧。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沭县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叶 萍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对一道经典几何题目证法进行剖析与总结,增强学生对中点问题的理解,并在证法中融入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模型思想与推理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关键词] 一题多解;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几何证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面简称《课程标准》)是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其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与考试内容. 《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写作兴趣索然、教学方法陈旧、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不利于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对此,本文进行了分析,提出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写作教学,就能达到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交流能力及评价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激发兴趣 写作教学  多年来,小学写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
我园的陪餐制度经过几个月的尝试,日渐完善和规范,也带来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充分挖掘陪餐的意義和价值。陪餐的作用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家长真体验,家园心连心。过去,尽管我们每天会在门厅公示菜谱,也请家长走进幼儿园参观食堂、观摩幼儿午间进餐,但是学期末的调查显示,家长对幼儿园伙食的满意度只能达到80%。有的家长直接填“不清楚”“不了解”。陪餐制度出台后,我们主动邀请家长走近幼儿园,参与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学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在担任幼儿园园长的十多年里发现,专业实践中,每一个教师都会遇到困难,这些困难不仅制约着其发展,常常也会成为他们事业发展的瓶颈。如果解决不好,会引发严重的职业倦怠,导致其离开幼儿教师岗位,造成幼儿教师队伍流失。管理者不仅需要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走出工作困境,也需要通过这些问题深入思考,了解教师的需求,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甚至是人格中的阻滞,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研究生在校人数逐年增加。如何更快、更有效地管理研究生这个日益庞大的群体,以及如何创建一个向社会发布研究生就业信息的便捷通道,已成为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的基于Web的研究生信息管理平台,正是通过采用ASP脚本语言+SQL Server数据库这一强大组合功能,来构造一个高效能的研究生信息管理平台。  关键词:研究生信息
[前情提要]上世纪七十年代,年幼的金枝因为向父亲传话,而使母亲被父亲踢伤致死,怀着对刚出生的妹妹玉叶的愧疚,她担负起扶养妹妹的重担,甚至为扶养妹妹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同时,情感上的磋磨也一次次把她抛向命运的低谷,当她遇到阳光一样的欧阳清如,却又迫于家庭压力只能分手,金枝对家乡已充满厌倦。好在后来玉叶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为了照顾妹妹,金枝也来到了陌生的北京。然而等待姐妹俩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安排?敬请
摘 要:《秋天的思索》主人公“老得”代表道德的正义性,“王三江”代表利益的最大化。道德责任与人心欲望的冲突、斗争,精神上的守望与行动上的撤离体现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悖论。  关键词:《秋天的思索》;价值理性;工具理性;悖论  作者简介:孙立力(1988-),女,四川德阳人,助教,文学学士,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与口才演讲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在和词语打交道。入学就读后,词语更是贯穿于整个语文学习。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细嚼词语,并好好品味此中的奥妙。正如朱熹所言:“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要知道:语文教学的精妙往往就隐藏在这些词语的背后,让学生细细推敲,慢慢品味,携学生不断走进词语隐秘精微的深处,才能让学生真正品出语文教学之味,感受语文学习之美。  一、紧扣词语,删繁就简  每篇课
摘 要:在巴金的文章中卢梭的名字常常被提及,并且将其称为“第一个老师”。巴金在1927-1928年期间为求真理前往法国,在法国接受了民主主义的思潮影响。卢梭,左拉,伏尔泰以及法国大革命给了巴金无数的启迪。其中首屈一指的要数卢梭。这位瑞士钟表匠的儿子以其独特的思想成为了启蒙时代的领军人物之一。不过由于性格孤僻,最后是遭到朋友的背叛,他此时怀着为自己辩白的心情以自传的形式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忏悔录》。而
疫情期间,他们住在富茨克雷,墨尔本西区越南人聚居的那一带。四个房间,原本都住着中国留学生。他和在维多利亚大学读大四的男生刘义同住二楼,他的房间门对着厨房,有一个独立的卫生间。她与在墨尔本大学读教育学硕士的女生秋秋分别住在三楼的两个房间,两个人共用卫生间。现在这楼里只有他們两个人住。那两位并没有退房,他们假期回中国去过春节,没想到出现新冠病毒,澳大利亚史上第一次封国,不是公民也没有永居身份,两位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