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2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经济在发展,教育也随之进步。学生的培养归根究底是要培养出新一代的创新型的人才,才可以真正实现未来社会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多进行互动交流,给学生思考和创新的机会。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出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未来人才的根本要求。语文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运用语言,而不是只认识理解语言文字,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中,很多学校和教师开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启发学生进行创新,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创新能力,以下将从三点展开来讲。
  一、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思想
  教师在教学方面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牢牢把握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创新脉络贯穿于教学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而经过实践表明,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尤其是传统教学模式几乎都是为应试教育服務的,教师的教学成绩都需要通过学生的成绩来进行考核,因而,教师研究的多是如何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考试能力相结合。然而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创新能力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不仅要完成教材内容的教学,还应该多多扩充资源,寻找新思路来开拓学生的眼界,给学生更多的语文启发,从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开始,逐渐从语文思想、文学分析评论、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在写作方面,教师要注意联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所观所感出发,而不是一味借鉴他人的作品。
  二、营造创新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思考
  创新的课堂氛围不能囿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而是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提问、情境设置、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互动交流。比如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必备辅助方式,利用多媒体,学生可以接触到更为丰富的文学语言,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在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我国古代几篇经典名著的节选,其中《香菱学诗》就是从曹雪芹《红楼梦》中节选出来的,《红楼梦》学生都比较熟悉,但是对于《香菱学诗》的段落却不一定记得清晰,尤其现在的初中生可能看过新版的《红楼梦》,却没看过87版的《红楼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片段,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这一节选文章。香菱在学诗时,仔细体味到了诗中的意境,比如其中特意提到“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这对于学生了解《红楼梦》文化以及学习古诗都有很大的帮助。就传统教学方式来说,教师可能利用多媒体讲完该讲的内容就完成教学任务了,但是想要启发学生创新,教师就得多下点功夫。联系到初中阶段,古诗词在教材中占比例较大,因此,教师可以借助“香菱学诗”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词,来推敲研究一下古诗词中的字词运用。类似这种创新教学方式可以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还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创新思维能力。
  三、将语文课堂拓展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初中,学校会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利用这些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一般来说,学校的实践活动都会要求学生写实践心得或者是实践报告,这种方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学校会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在进行博物馆参观之间,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他们从网上查阅博物馆相关的资料,将博物馆所展出的版块进行了解,并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版块是哪一方面,让学生在参观博物馆时对自己感兴趣的版块进行时间更充裕的参观,并在参观之后将自己所参观的内容回家整理,在第二天,课堂上,给每个学生机会到讲台上对自己的参观做一番演讲或者介绍。这种方式直接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教学模式的创新。这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课堂不仅仅在教室,更应该在广阔的社会天地中。像学生路上偶遇的一件小事就可以写成一篇好的文章,那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更多这样的机会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坚持创新的教学理念,从语文教学的内容出发,在课堂上采用有助于学生联想和想象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创新,还需要教学手段的创新,在课堂和课外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将课堂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志琼.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09)
  [2]曹姨华.浅议在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培育学生创新能力[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0(01)
  [3]黄春花.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1)
其他文献
一、“研讨”引导 拓展视野  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引进语文课堂,借助大量的相关信息和“研讨”的学习形式,创设教学的长廊效应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在比较分析《祝福》《项链》《孔雀东南飞》中女主人公的形象时,我先分组布置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自己为自己先创设一个阅读的长廊,再要求学生把人物的性格放在各自的社会背景中去思考,相互观照,激发思维的火花,写出本组的小论文构架。由于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有相
本文就电力问题在建筑施工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是夜,夜凉如水。  松开手中握牢的笔,合起那一本本繁琐的作业,将那些方程式、文言文、单词……全都抛至脑后,莫名其妙,突然想起家来。若是现在能有一杯热牛奶端来,能有一句“早点睡吧”的嘱咐,那该多么温暖啊!  “月是故乡明”,突然想看看早已忽视了的月亮,于是便打开窗户,微微将头探了出去,可令人失望的是,高楼大厦毫不留情地遮住了我的视野,如一座钢筋水泥筑成的牢房,将我紧紧囚住。此时此刻,这是一种多么压抑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孔子说:“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他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要彻底摒弃
语文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求异,发展学生求异思维,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求异,是对文本充分解读的产物;求异,是与文本强烈共鸣的声音;求异,是对文本进行反思的超越。 In t
在民营经济成为浙江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背景下,浙江民营出口企业迅速崛起,一大批民营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规模和实力逐步发展壮大.2006年浙江民营出
针对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用电问题上淡薄安全意识、忽视安全管理,本文提出建筑施工用电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一步指出用电安全措施及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