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评估专家队伍建设的机制分析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79043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西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实践中,努力探索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专家队伍建设机制:评估与工作同步的目标机制、部级与省级结合的培训机制、研究与实践并举的提升机制、省内与省外互补的整合机制、规范与效率双赢的服务机制,这对于提高广西高职高专评估专家队伍的水平,确保高职高专院校评估的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高专评估 专家队伍 建设机制
  [作者简介]刘冰(1969- ),广西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广西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副主任,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1-0046-01
  
  建立五年一轮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工作水平评估制度,是为了更好地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3年来的评估实践表明,能否真正实现评估目标,评估专家队伍的素质能力是一个关键问题。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建设对于保证评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教育部制订的评估方案,从2004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工作水平评估实践中,努力探索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专家队伍建设机制,对于切实提高广西高职高专评估专家队伍的水平,确保高职高专院校评估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评估与工作同步的目标机制
  
  2004年至2006年底,广西共对八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了评估,期间,共聘请专家72人次。这些专家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院校长、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其中院校长和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占90%以上。广西高职高专院校评估工作于2004年正式启动,被评学校普遍缺乏评建经验,专家队伍也需要积累评估知识。担任评估专家对院校长或部门负责人来说,是诸多工作中的一项,特别是对即将接受评估的院校,深入考察学习相关院校的发展经验,也是一种极为迫切的工作需要。“评建结合”,同样应当体现在专家队伍的建设中。因此,在评估专家队伍的建设中,坚持了评估与工作共同受益的二元定位。广西的评估工作分为“指导—初评—正式评估—回访”等阶段。在指导与初评阶段,我们都安排有1/3的专家是来自当年参评学校的校领导或有关人员。这些专家一方面参与评估工作,一方面在评估过程中又能达到考察观摩的目的。院校长通过参加专家工作实践,有助于增强评估能力;评估能力的增强直接运用于学校管理实践,又有益于本校的评估工作;而本校评估管理经验的丰富,又有利于院校长们胜任专家工作。如此良性循环,大大提高了评估工作效益。三年来,广西诸多专家对此感同身受,也得到高职高专院校的普遍好评。
  
  二、部级与省级结合的培训机制
  
  评估是学术性、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工作。要求专家应熟悉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掌握评估的基本理论,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并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及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从广西专家队伍的基本情况来看,其共同特点是专业上都有着较深的造诣和较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但总体上专门从事教育评估的人员较少,特别是自治区专家,大多是从2004年开始参与高职高专评估工作。为此,广西高度重视评估专家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开展部级与省级结合的系列培训活动,确保评估专家能够掌握国家有关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和评估的方针政策,并坚持做到经过培训合格的专家才能正式参加评估工作。在部级培训方面,组织广西专家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培训班。迄今为止,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先后有四十多人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研修培训。在省级培训方面:一是举办理论培训班,即开展以评估目的意义、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评估经验介绍、评估工作程序等为专题的评估理论培训班。2005年以来,每年举办1期,已培训各类人员127人。二是实行“准评估”实践培训,即安排专家先参加评估指导,再参加初评,最后才参加正式评估。操作式实训产生了很好的培训效果。三是培训专家组秘书,即举办专家组秘书专门培训班。总之,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广西目前已形成了一支比较稳定的评估专家骨干队伍,为提高广西高职高专院校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三、研究与实践并举的提升机制
  
  为了更好地提升专家队伍水平,广西积极鼓励支持专家在评估实践中开展高职高专院校评估理论研究,以研究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研究,为专家开展评估工作提供学术支撑,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其一,组织专家积极申报自治区教改项目立项。目前由评估专家主持的高职高专评估项目已有“全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实践及研究”“广西高职高专评估网站的开发与建设”“广西高职高专评估结果分析系统开发与建设”“广西高职高专评估专家组工作流程与标准的研究与实践”等。
  其二,组织专家编写评估理论著作。目前已正式出版了《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辅导资料》。《高职高专评估管理研究》正在撰写之中。此外,还组织专家研制了《高职高专评估工作模型》(2004年),编制了《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工作手册》(2005年),完成了《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工作指南》(2006年)等,为提高专家组评估工作质量和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
  其三,组织专家发表研究论文。目前已发表一系列研究文章,研究范围涉及评估理论、指标、方法、技术等,并直接应用于广西高职高专院校评估实践。如网站建设,在《广西高职高专评估网站的开发与建设》项目研究支持下,广西高职高专评估网已于2006年顺利开通运行。网站采用动态数据更新方式,实现了实时传递、发布和存储有关广西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质量和效率。
  
  四、省内与省外、本科与专科互补的整合机制
  
  广西建立了专家资源信息库,严格进行遴选,在专家组的构成上,充分考虑专家来源结构、专业结构、评估经历结构等方面的组合,做到有针对性地选派专家,保证专家既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且做到省内外专家搭配,同时重视选好专家组正、副组长。从2004年至2006年,我区共聘请了专家72人次,其中,来自高职高专院校59人次,本科院校8人次,其他院校5人次。如在广西组织的第一所院校评估中,选派了3位来自本科院校的经验丰富的专家,占33%,但此后的比例逐渐减少。在8所院校的专家组成员中,省外专家有25人次,占35%。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评估专家组,有省外专家5人,占56%,其中组长和一位副组长均为外省专家;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评估专家组,聘请外省专家5人,占56%,其中两位副组长均为外省专家。在专家组中,为便于开展工作,我们还根据承担任务的不同分为若干小组,进一步促成区内外专家、本科专科专家,不同学科专家在专家小组层面的互补整合,保证了专家小组的活动(包括研究讨论)以及开展评估项目的质量和效果。此外,我们还注重秘书、观察员的配备。每个专家组都配备1~2名秘书,并由教育厅高教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办公室负责人担任评估观察员。
  
  五、规范与效率双赢的服务机制
  
  在评估过程中,专家组的工作是高度紧张繁忙的,专家的工作量也是超负荷的。如何保证评估工作质量,是每个专家组都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具体评估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能为专家工作提供规范化和高效率的服务对于确保评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评估效能的考虑,我们着重加强以下工作:
  第一,要求秘书处精心准备评估前的有关工作。专家进校考察前,评估秘书处必须根据教育部和广西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以及专家开展评估活动的具体要求,提前做好专家进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会议日程、专家作息、分工、听课、赋分、定等、存档等环节,确保评估过程均能按照预定的目标顺利进行。
  第二,严格规范评估工作流程。广西高职高专评估秘书处编制了《评估专家工作手册》,对各项评估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规定,制定了明确的工作细则和程序,形成了评估活动的模式化和标准化,确保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的标准执行,既保证了评估工作的权威性、公正性,也保证了评估运作的高效有序。
  第三,努力改进工作方式,提高评估工作效率。如研制专家系统,实现专家无纸化评分、自动汇总专家的评估数据、自动分析评估结果等,提高了专家工作效率,减轻了专家计算评估数据的工作量;设计专家活动交流时间,每天下午结束前专家分小组通报当日工作情况及有关评价,既保证了专家之间的阶段性交流,及时掌握信息,又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其他文献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研究生就业率低于大学生”……这样的新闻,如今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同时,熟练的技术工人奇缺,技工学校远远不能适应我们这个“世界工厂”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这一切,说明我们的教育体制结构性的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最近看《波士顿环球报》上有一篇报道,谈麻萨诸塞州的技工教育,对我们非常有启发性。美国的技工教育,等级定位不一像我们这样明确。一般是在高中最后几年进行,也有在高中毕业后的
声乐艺术是一门用音乐语言来表达的特殊形式。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与生俱来这个乐器,一个长在自己身上的乐器,一个制造歌唱的乐器。它不仅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人生观与世界观的体现
程序设计与数学息息相关,数学建模能力与程序设计能力相互促进。文章提出在计算机算法语言课程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通过案例教学巩固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建模能力,以期扩大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