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黑猫》中采用的哥特式手法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zk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伦坡的小说是美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各种题材的小说他均有涉猎,而其中悬疑和恐怖小说则是他最擅长的两种题材。在此基础上分析爱伦坡小说《黑猫》中的哥特式元素。
  关键词:写作手法;哥特式元素;悬疑;恐怖
  作者简介:曲霞(1997-),女,汉族,辽宁大连人,沈阳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2014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01
  爱伦坡的黑猫讲述的是一个恐怖,神秘,暴力,超自然的有关死亡的小说。这部小说虽然短小,但是在精简的文字中充斥着哥特式元素。
  一、哥特式小说特点分析
  1.哥特式小说概念
  哥特式(Goth)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公元5-15世纪)的艺术风格,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颓废、巫术、古堡、深渊、黑夜、诅咒、吸血鬼等为标志性元素。哥特式风格用黑暗、恐惧、孤独、绝望的艺术主题,来往于内心世界神圣与邪恶的边缘,描绘在爱与绝望之间的挣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
  2.《黑猫》中的哥特式元素
  刑事被害人是指正当权利或合法利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是犯罪危害结果的直接承担者。既然被害人是犯罪危害结果的直接承担者,为了及时、有效的保护和修复那些被犯罪行为侵害的正当权利或合法权益,法律必须赋予被害人必要的权利,那么被害人的权利具体应该包括那些呢?
  二、爱伦坡如何在小说中运用哥特式元素
  1.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爱伦坡对于主人公性格善恶对比来体现哥特式特征。“我”小的时候是一个性情温良,喜欢动物的人,特别在与动物相处的一举一动都会使主人公享受到快乐,甚至在小的时候因为性情温顺和而出名。而这一点在“我”长大之后并没有改变,结婚后他和妻子志趣相投,养了很多动物,也包括那只黑猫。值得一提的是,“我”特意提到迷信妻子的一句话:“所有的黑猫都是女巫伪装的”[1]。西方常常将黑猫看作是厄运的代表,因为黑猫经常不是被描述城女巫的化身就是女巫的帮手。然而善良的“我”并没有受到妻子话的影响,经常与这只叫“Pluto”的黑猫形影不离。然而善良的我和黑猫的关系只维持了几年,在这期间“我”染上了酗酒的恶习,“我”的善良渐渐因为酗酒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喜怒无常,不顾别人的感受,并且开始辱骂妻子,有时甚至对她拳打脚踢,可见这个时候,在酒精的作用下“我”已经从“善”变成“恶”了。对于宠物也是倍加虐待,但是“我”对于黑猫的喜爱让“我”始终没有对黑猫进行虐待,然而随着“我”的“恶”逐渐占据上风,黑猫最后也遭到了剜眼,最后吊死的结局。爱伦坡对于这一段的描写是通过“我”的独白来描述的,第一人称的运用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令人读后不寒而栗。爱伦坡用酒精作为“我”性格变化的催化剂,使小说发展不那么荒诞,同时也在“我”对于黑猫虐待的描写过程中加入哥特式因素。
  2.文章中多次出现的超自然、宗教元素
  在第一只黑猫被“我”吊死后的晚上,“我”家里面发生了一场火灾,“我”所有的财产都被燃烧殆尽,就在“我”回去悼念房子的时候,发现一面墙上出现了一个猫的浮雕,脖子上面还套着套索。这其实是一种超自然的现象,但是“我”却拼命地解释这个不正常的现象,来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然而“我”对于自己杀死“Pluto”充满悔恨,最终在喝酒的途中找到了一只和“Pluto”几乎一模一样的黑猫,甚至也有一个和“Pluto”一样的残疾的眼睛,除了胸口上有一片白色的毛,这就是另一个超自然的因素。虽然在找回黑猫的开始“我”还是很高兴,但是“我”看到这个和“Pluto”几乎一模一样的黑猫,心中依然有着悔恨,而这只黑猫对于“我”的百般示好让我时不时地会想起自己以前对Pluto的残暴,我认为“我”对于这之后来的黑猫心里面还存在着恐惧,并且随着与这只黑猫相处时间的增加,恐惧的心情就与日剧增,“我”觉得这是前一只死去的黑猫的复仇。而对这只黑猫的恐惧在“我”发现黑猫胸口的白色毛组成的图案是一个绞刑架达到了最高峰。在这个恐怖的支配下,“我”心中仅存的一点点善良也消失殆尽,最终想杀死这只造成他整日恐惧的黑猫,却误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黑猫也逃走了。这个时候“我”的心理已经近乎病态,在自己做了杀死妻子这种恐怖的事情后,“我”居然因为没有黑猫而睡得十分安稳。这种病态也在黑猫离开日子的增长而愈演愈烈,在警察搜查自己家里面的时候,“我”还会因为自己藏匿的尸体没有被警察发现而沾沾自喜。“我”甚至敲打妻子被砌进去的那面墙。不料里面传来回应,拆开墙,里面除了妻子,还有那只发出声音的,被后来收养的那只黑猫。这只黑猫最终应了胸前的那个绞刑架的图案,将“我”送上的绞刑架,完成了复仇。可以说,这只后来被“我”拾到的黑猫是前一只黑猫对于“我”的诅咒,让“我”在最后丢掉了家庭的幸福,还有自己的性命。
  结束语:
  爱伦坡的黑猫从标题开始就充滿这哥特式小说的特点,在情节安排上,爱伦坡用酒精来作为“我”变化的因素,用“我”的性情变化来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小说每一个情节都紧紧相扣,哥特式因素不仅运用在整体主线——黑猫的复仇上,超自然因素和恐怖暴力元素则充斥于几乎每一个情节中,这一切都使黑猫成为一个典型的哥特式小说。
  注释:
  [1]唐荫荪 邓英杰 丁放鸣. 爱伦·坡短篇小说选[J].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5):273.
其他文献
摘 要:《可爱的骨头》(The Lovely Bones)是美国作家艾丽斯·西伯德的小说处女座,这部小说自2002年出版以来连续七十余周高登畅销榜,总发行量超过三百万册,被纽约时报推荐为年终五部“最佳中的最佳”小说。在这部畅销小说里,作者采用大胆的叙事技巧,将一桩人间悲剧化作悬疑处处却又温馨有趣的故事。本文从叙事视角着手,旨在分析《可爱的骨头》的叙事视角特点并探析其功能。  关键词:《可爱的骨头》
摘 要: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较为严峻,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和人民开始逐渐正视这一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极为重要。本文从十七、十八世纪美国的生态文学为基础,探究其中的生态内涵,为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和中国生态观的建立提出新的尝试。  关键词:美国文学;生态文学;环境  作者简介:田云燕(1992-),女,河北邢台人,天津外国语大学2015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美国社会与文化。  
摘 要:由澳大利亚当代后殖民主义小说家彼得·凯里创作的小说《奥斯卡和露辛达》主要讲述了英国男孩奥斯卡和澳大利亚女孩露辛达之间的爱情。虽然这是一部爱情小说,但小说的作者却赋予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他在这部小说里成功地运用了三个隐喻,即旅途、忏悔和玻璃教堂,来抨击当代澳大利亚主流历史观,重新描述了澳大利亚殖民史,并表达了对土著人的同情。可以说,这三个隐喻的成功运用不仅深化了这部小说的主题,而且还提升了
摘 要:《基督山伯爵》以极具浪漫色彩的手法讲述了被同事丹格拉尔、情敌费尔南和代理检察官维尔福陷害入狱后,在法利亚神甫的帮助下获得知识,逃狱后获得财富,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财富复仇的故事。其情节曲折离奇,人物丰满形象,人性高尚伟大。浪漫主义在小说的情节、小说中的人物和小说中体现得人性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基督山伯爵;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面对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威胁,所有基于大整数分解问题和离散对数问题构造的公钥密码体制将会变得不再安全.作为可抵抗量子攻击的密码典型代表,基于格上困难问题设计的公钥密码
移动自组网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固定基础设施、没有中心控制结点、计算资源受限的新型无线移动网络。由于无线链路的不可靠性和拓扑结构的多变性等原因,它面临着许多安全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