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二下学期为初中教育的难管期, 深入了解其原因, 采用良好的方法, 有效地解决“难管期” 问题。
越来越多的领导和教师认识到, 初中生到了八年级下学期出现较难管教的现象, 他们不仅学习松懈, 而且爱捣蛋, 甚至沉迷网络或出走。这些学生和刚进初中时相比判若两人, 成为教师和家长的一块心病。我们称八年级下学期为“难管期”。“难管期” 初中生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变异、破坏公物。
二、随波逐流, 学习被动。
三、抑郁自卑,说谎逃学。
四、沉迷网络, 萌发早恋。
五、冷淡父母, 挥霍浪费。
六、纪律松散, 目无尊长。
“难管期”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八年级学生大多是十三、四岁的少年, 他们身体加速成长, 生理迅速成熟, 逐渐由少年转化为成年, 但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还处在半成熟状态, 羽翼未丰却跃跃欲试, 自以为是, 我行我素。进入初中后, 在七年级, 由于环境更新, 对老师有一种新鲜感、神秘感、畏惧感, 对自己有责任感, 对班级有荣誉感, 那时, 遵守纪律, 学习用心。到了八年级, 中考还显得遥远, 学习感到乏味, 纪律约束出现反感, 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性逐渐降低, 甚至荡然无存。由于他们在知识、能力、经验和心智方面并未成熟, 所以他们的自主性往往被忽视, 容易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阻碍, 当人格延伸受阻时, 就会引发抵抗情绪。某些教师和父母没有看到孩子半成熟的一面, 忽视了孩子“成人感” 的发展。采用家长式的作风, 态度强硬, 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催生了逆反心理。还有的学生,父母长年在外, 成为留守生, 爷爷奶奶精力不济, 不能有效地管教好孙子, 导致不良的习气滋生, 他们把子孙一切教育都寄希望于学校, 教师针对调皮学生除了“说服教育”还是“说服教育”, 少数学生置若罔闻。特别是八年级下学期, 教师和家长更是叫苦不迭, 有的几乎黔驴技穷了。
认识了“难管期” 的具体表现和主要成因后, 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 拨开云雾, 有效地控制“难管期” 了。首先, 要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自主要求,尊重学生的的隐私, 尊重学生的的“面子”, 当学生“成人感” 出现时, 作为老师或父母, 千万不能藐视他们的行为,要因势利导, 借势打力, 刚柔并济地开导他们, 引导他们自主管理,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其次, 要未雨绸缪,在“难管期” 到来之前做好心理准备, 注意调整对他们的态度, 改变教育方式, 充分利用读报谈话、班会等活动,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 以热心换回进取心。就一些原则性的问题约法三章, 规范纪律、学习、生活制度。以制度管人, 避免教師家长与学生直接碰撞, 避免事态恶化。
第三, 对学生要以友相待, 以诚相待, 以礼相待。多与学生接触, 对他们心里现状了如指掌。生活上对他关心、学习上对他帮助、身心上对他关爱, 融洽师生关系, 营造欢乐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有违规念头时能抑制自我, 顾及老师的感受。
第四, 搭建好家校的联络桥梁, 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家长碰头会、联系会。从好的方面入手, 挖掘闪光点, 多戴“高帽子”, 不是以处理问题形式叫家长来学校, 而是让家长来学校倾听喜讯, 肯定成绩。这样, 学生、家长、教师自然成为一个战壕的战友了, 诊治“难管期”何愁没有妙方。
综上所述, 解决“难管期” 教育问题, 是一项长期、艰巨、细致的任务, 不能一蹴而就走捷径, 只要我们向学生倾注爱心, 多动脑筋, 想方设法, 采取尊重学生、调整对策、以诚相待、家校共管等措施, “难管期” 也会出现风调雨顺的教育春天。
越来越多的领导和教师认识到, 初中生到了八年级下学期出现较难管教的现象, 他们不仅学习松懈, 而且爱捣蛋, 甚至沉迷网络或出走。这些学生和刚进初中时相比判若两人, 成为教师和家长的一块心病。我们称八年级下学期为“难管期”。“难管期” 初中生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变异、破坏公物。
二、随波逐流, 学习被动。
三、抑郁自卑,说谎逃学。
四、沉迷网络, 萌发早恋。
五、冷淡父母, 挥霍浪费。
六、纪律松散, 目无尊长。
“难管期”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八年级学生大多是十三、四岁的少年, 他们身体加速成长, 生理迅速成熟, 逐渐由少年转化为成年, 但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还处在半成熟状态, 羽翼未丰却跃跃欲试, 自以为是, 我行我素。进入初中后, 在七年级, 由于环境更新, 对老师有一种新鲜感、神秘感、畏惧感, 对自己有责任感, 对班级有荣誉感, 那时, 遵守纪律, 学习用心。到了八年级, 中考还显得遥远, 学习感到乏味, 纪律约束出现反感, 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性逐渐降低, 甚至荡然无存。由于他们在知识、能力、经验和心智方面并未成熟, 所以他们的自主性往往被忽视, 容易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阻碍, 当人格延伸受阻时, 就会引发抵抗情绪。某些教师和父母没有看到孩子半成熟的一面, 忽视了孩子“成人感” 的发展。采用家长式的作风, 态度强硬, 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催生了逆反心理。还有的学生,父母长年在外, 成为留守生, 爷爷奶奶精力不济, 不能有效地管教好孙子, 导致不良的习气滋生, 他们把子孙一切教育都寄希望于学校, 教师针对调皮学生除了“说服教育”还是“说服教育”, 少数学生置若罔闻。特别是八年级下学期, 教师和家长更是叫苦不迭, 有的几乎黔驴技穷了。
认识了“难管期” 的具体表现和主要成因后, 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 拨开云雾, 有效地控制“难管期” 了。首先, 要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自主要求,尊重学生的的隐私, 尊重学生的的“面子”, 当学生“成人感” 出现时, 作为老师或父母, 千万不能藐视他们的行为,要因势利导, 借势打力, 刚柔并济地开导他们, 引导他们自主管理,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其次, 要未雨绸缪,在“难管期” 到来之前做好心理准备, 注意调整对他们的态度, 改变教育方式, 充分利用读报谈话、班会等活动,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 以热心换回进取心。就一些原则性的问题约法三章, 规范纪律、学习、生活制度。以制度管人, 避免教師家长与学生直接碰撞, 避免事态恶化。
第三, 对学生要以友相待, 以诚相待, 以礼相待。多与学生接触, 对他们心里现状了如指掌。生活上对他关心、学习上对他帮助、身心上对他关爱, 融洽师生关系, 营造欢乐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有违规念头时能抑制自我, 顾及老师的感受。
第四, 搭建好家校的联络桥梁, 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家长碰头会、联系会。从好的方面入手, 挖掘闪光点, 多戴“高帽子”, 不是以处理问题形式叫家长来学校, 而是让家长来学校倾听喜讯, 肯定成绩。这样, 学生、家长、教师自然成为一个战壕的战友了, 诊治“难管期”何愁没有妙方。
综上所述, 解决“难管期” 教育问题, 是一项长期、艰巨、细致的任务, 不能一蹴而就走捷径, 只要我们向学生倾注爱心, 多动脑筋, 想方设法, 采取尊重学生、调整对策、以诚相待、家校共管等措施, “难管期” 也会出现风调雨顺的教育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