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职业英语项目要求学生能在一定的情境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较高的基础知识以及语言应用能力对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本文旨在通过解读学生大赛训练及赛场表现探究在常态英语教学中,中职教师如何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以期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目的。
【关键词】 英语;技能大赛;常态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1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职业英语技能赛项为中职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出“拿的出手”的优秀选手越来越难。大赛的趋势要求中职英语教师应该尽快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在常态化的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技能,发展学生综合实力。
一、职业英语赛项对中职教学的挑战
现行的英语课堂教学状况不容乐观,教师还是侧重讲授课本上的词汇、短语,满足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够做句型练习、单词替换练习、问答练习、填空练习、选择练习等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堂参与度不强,语言应用能力差。
职业英语“情景交流”赛项,要求选手具有鲜明的观点,简洁清晰的表达,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对能力。而当下中职生却普遍社会阅历少,对时事关心少,表达观点肤浅;语言基础一般,在表达上容易出现词不达意等问题。因此,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赛项的重要性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尝试在常态教学中改变重语言知识传授的模式,注重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日常会话能力和职场工作任务完成能力。
二、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改措施
(一)课外知识的拓展
大赛训练过程中会明显发现学生在情景交流表达过程中内容肤浅,句子简单,创新性的描述与回答少之又少。英语教材以话题为单位的学习设置为教师们提供了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的素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了解涉猎一些相关主题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中英文各种视频、图片、事实、讲评、学习报、漫画、日常场景、生活小事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课下结合自己的兴趣去搜集去拓展一些知识,这样无形之中就会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灵感,延伸对知识面的掌握。听的多了,想的多了,读的多了,知识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了。
(二)思维能力的训练
学生在训练与比赛中表现出描述内容、回答问题时思维不够发散,导致学生所要表达的内容不充实、苍白无力。因此,在常态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点拨学生的思考方式,思维习惯与做事方式。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材料训练见识与反应速度。比如,讲到“环保”主题课文时,教师点拨通过主题关键字链接的方式(新闻事件、专题、相关专注、影片、不同观点等),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再通过挖掘提炼切身实例、正反等不同角度的设问(尽量获取其他教师、家长、甚至同学观点)等方法,提高选手的思辩力与临场反应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学会点题、描述、评论,而不只是简单的背熟某些知识与内容。
再如,教师在每节课导入主题环节时,可以以问答形式贯穿始终。比如,讲到“广告”主题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挑选与广告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进行设问,而设问均用三种句式问答,也就是一般疑问句(YES/NO)、反意疑问句、特殊疑问句(5个WH)形式,使学生日常教学中就熟知并能熟练掌握,能够准确、清晰、恰当的回答句式。教师还可以通过师生问答与自问自答相结合的方式,拓展问题的范围,转换问题的设问方式,使学生熟悉一题多问的形式。甚至,教师可以采用不同人、多人提问等方式强化训练,提高选手适应不同声音、语速、节奏的能力(音视频、模拟赛场),从而提高学生临场适应与应变力。教师通过常态教学中的基础、巩固、强化训练方式,使学生慢慢熟知知识、提高技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效的思维模式与说话做事的框架与方式。
(三)语言应用能力的侧重
现有的中职英语教材中阅读文主题较为广泛,肢解英语篇章,创设情境,在师生生生对话的形式中完成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对重点词汇的理解与巩固较之传统的问答理解、读译课文会更有利于为学生创设口头交际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先将其基础语汇用熟、用活,再将相关主题的热点词汇,能够引起听众共鸣的词汇熟记。再者,教师应该基于教材素材,多积累阅读文或会话主题相关的英语地道说法,创设多样化的语言场景,引导学生在语言交流的环境中熟悉要点,掌握规则,重点突破常用的简单句的句型、时态,准确理解图片含义并清晰描述,同时强化对语音、节奏、情绪、形体等训练。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简单的词汇说起,然后通过联想关联法将相关词语进行语言的串联。此外,在学习中适当加入谚语和名言的学习,在日常的交流情境中学生熟能生巧,很自然地就可以在交流中使用,避免了学生训练中知识僵硬化、语句不地道的情况,同时能提升表达的深度(如Every sword has two blades.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等)。基本的语言知识储备足够了,再将这些语言知识架构在一定的逻辑思维框架之上,就会明显地感觉到一切都变得有序了。
(四)应变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历练
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大赛选手在上台后,自己精心设计的神态不是忘记了表演就是表现不自然。因此常态教学中,学生在完成教师设置的各项任务后,教师要创造机会,设计场景,为学生表演展示提供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与提升应变能力的机会。学生在讲台上做演讲、展示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故意制造噪音影响甚至打断学生,锻炼他们集中注意力;或者给出很难的图片或问题,让他们摸索在不会讲的情况下,该如何应对,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忘词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回忆路径或转述法曲径通幽等。
职业英语技能赛项对选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语言知识传授的模式,才能切实提高学生日常会话能力和职场工作任务完成能力。而学生也只有踏踏实实做好日常的每一项任务,才会真正提升自身素质,发挥真正实力。因此,在常态教学中,中职教师要尽快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解决职场中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立善,戴宗显.《英语》下册[M].语文出版社,2013.5
【关键词】 英语;技能大赛;常态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1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职业英语技能赛项为中职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出“拿的出手”的优秀选手越来越难。大赛的趋势要求中职英语教师应该尽快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在常态化的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技能,发展学生综合实力。
一、职业英语赛项对中职教学的挑战
现行的英语课堂教学状况不容乐观,教师还是侧重讲授课本上的词汇、短语,满足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够做句型练习、单词替换练习、问答练习、填空练习、选择练习等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堂参与度不强,语言应用能力差。
职业英语“情景交流”赛项,要求选手具有鲜明的观点,简洁清晰的表达,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对能力。而当下中职生却普遍社会阅历少,对时事关心少,表达观点肤浅;语言基础一般,在表达上容易出现词不达意等问题。因此,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赛项的重要性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尝试在常态教学中改变重语言知识传授的模式,注重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日常会话能力和职场工作任务完成能力。
二、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改措施
(一)课外知识的拓展
大赛训练过程中会明显发现学生在情景交流表达过程中内容肤浅,句子简单,创新性的描述与回答少之又少。英语教材以话题为单位的学习设置为教师们提供了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的素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了解涉猎一些相关主题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中英文各种视频、图片、事实、讲评、学习报、漫画、日常场景、生活小事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课下结合自己的兴趣去搜集去拓展一些知识,这样无形之中就会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灵感,延伸对知识面的掌握。听的多了,想的多了,读的多了,知识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了。
(二)思维能力的训练
学生在训练与比赛中表现出描述内容、回答问题时思维不够发散,导致学生所要表达的内容不充实、苍白无力。因此,在常态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点拨学生的思考方式,思维习惯与做事方式。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材料训练见识与反应速度。比如,讲到“环保”主题课文时,教师点拨通过主题关键字链接的方式(新闻事件、专题、相关专注、影片、不同观点等),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再通过挖掘提炼切身实例、正反等不同角度的设问(尽量获取其他教师、家长、甚至同学观点)等方法,提高选手的思辩力与临场反应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学会点题、描述、评论,而不只是简单的背熟某些知识与内容。
再如,教师在每节课导入主题环节时,可以以问答形式贯穿始终。比如,讲到“广告”主题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挑选与广告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进行设问,而设问均用三种句式问答,也就是一般疑问句(YES/NO)、反意疑问句、特殊疑问句(5个WH)形式,使学生日常教学中就熟知并能熟练掌握,能够准确、清晰、恰当的回答句式。教师还可以通过师生问答与自问自答相结合的方式,拓展问题的范围,转换问题的设问方式,使学生熟悉一题多问的形式。甚至,教师可以采用不同人、多人提问等方式强化训练,提高选手适应不同声音、语速、节奏的能力(音视频、模拟赛场),从而提高学生临场适应与应变力。教师通过常态教学中的基础、巩固、强化训练方式,使学生慢慢熟知知识、提高技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效的思维模式与说话做事的框架与方式。
(三)语言应用能力的侧重
现有的中职英语教材中阅读文主题较为广泛,肢解英语篇章,创设情境,在师生生生对话的形式中完成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对重点词汇的理解与巩固较之传统的问答理解、读译课文会更有利于为学生创设口头交际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先将其基础语汇用熟、用活,再将相关主题的热点词汇,能够引起听众共鸣的词汇熟记。再者,教师应该基于教材素材,多积累阅读文或会话主题相关的英语地道说法,创设多样化的语言场景,引导学生在语言交流的环境中熟悉要点,掌握规则,重点突破常用的简单句的句型、时态,准确理解图片含义并清晰描述,同时强化对语音、节奏、情绪、形体等训练。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简单的词汇说起,然后通过联想关联法将相关词语进行语言的串联。此外,在学习中适当加入谚语和名言的学习,在日常的交流情境中学生熟能生巧,很自然地就可以在交流中使用,避免了学生训练中知识僵硬化、语句不地道的情况,同时能提升表达的深度(如Every sword has two blades.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等)。基本的语言知识储备足够了,再将这些语言知识架构在一定的逻辑思维框架之上,就会明显地感觉到一切都变得有序了。
(四)应变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历练
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大赛选手在上台后,自己精心设计的神态不是忘记了表演就是表现不自然。因此常态教学中,学生在完成教师设置的各项任务后,教师要创造机会,设计场景,为学生表演展示提供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与提升应变能力的机会。学生在讲台上做演讲、展示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故意制造噪音影响甚至打断学生,锻炼他们集中注意力;或者给出很难的图片或问题,让他们摸索在不会讲的情况下,该如何应对,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忘词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回忆路径或转述法曲径通幽等。
职业英语技能赛项对选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语言知识传授的模式,才能切实提高学生日常会话能力和职场工作任务完成能力。而学生也只有踏踏实实做好日常的每一项任务,才会真正提升自身素质,发挥真正实力。因此,在常态教学中,中职教师要尽快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解决职场中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立善,戴宗显.《英语》下册[M].语文出版社,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