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代会计经过60多年的发展,职业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已经从单一的珠算发展到今天的会计电算化和计算机处理系统,发展成为人们生活、经济、科技和其他领域必须的基本技能。面对社会、面对日益普及的会计环境和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并作为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始终。那么,对于从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教学的教师来说,在专业教学中深入贯彻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意义重大。
1 坚持以学生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的教育方针
利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德育学习的积极性,是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可采用有趣的与变换的形式,防止学生觉得单调枯燥,在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中,可以用调动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可采用电影、录像、VCD、多媒体计算机等多种教学手段,也可采用游戏与模拟等方式。
例如,潍坊科技学院为最大努力地调动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德育学习动机,首先进行德育教材改革,实行以部颁高职教材、省编教材和自编教材三结合的德育教材体系,将最新的成果、最新的理论、最新的科学技术、先进人物的高尚道德思想和行为寓于一体,有效地调动学生德育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实践与实习的德育教学进行改革,将学生单纯学课本变为实践与课本的学习有机结合,除聘请先进模范人物到学院讲课外,将课堂搬到实训室,搬到展览中心,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对比、边提高,极大地调动学生德育学习的积极性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在搞好室内外德育教学、选用新的德育教材的同时,学院积极挖掘内部潜力,新建多媒体教室几十个,创造条件让教师开发多媒体课件,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动机,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德育教学改革。积极开放网络实验室和图书馆,让学生有选择地从网络上吸取知识,学习和消化吸收先进的思想,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能。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设置疑问,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符合学生的实际之中,在他们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凝聚在一起,以达到德育活动的最佳状态。
高职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大,不同于高中和初中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素质也比较健全,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就不能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必须考虑用符合高职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在德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说法、人物法、问题引入法、参观学习法、设计讨论法和学生自己得出问题法等。尤其是问题引入法和讨论法,它不仅调动学生的德育学习积极性,重要的是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引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在全院实施“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技能为重点”的教法改革,收到良好德育效果。
3 以活动为载体,调动学生正确的德育学习动机
3.1 适当开展竞赛
一般认为,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成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然而,竞赛有时具有消极作用,过多的竞赛不仅会失去激励作用,还会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此,在德育教学改革中特别注意:一是在竞赛中按学生的能力大小进行分组,因学生的差异而进行不同层次的竞赛活动;二是按学生的特长项目进行分组,使不同特长的学生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显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三是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进行竞赛,学中提高,学中增长知识,学中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发挥个性能力,调动非智力因素。
3.2 正确运用考试
高职学生入学后,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这就是“60分万岁”。学生往往为60分而失去动力,或将过多的精力不用在学习上,这样势必影响到高职德育质量的提高,影响到高职的教学改革,影响到高职办学体制的改革。然而过多的考试不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很容易使学生注重理论的学习,而放弃对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考试次数减少,全盘否定考试,否定分数,也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运用测验和分数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的信息,将视其为掌握知识程度的衡量标准为个人努力程度的标志。现在学院改革考试方法,大胆实行教考分离,已取得明显效果。
3.3 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
高职学生虽然在心理上较高中学生成熟,但他们的精神欲望也十分强烈,更需要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高职德育教师也应十分注重对学生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认真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合理地运用评价和表扬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通过科学、公正的评论,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树立信心;适当的表扬和对先进学生的表彰,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标兵,学会鉴别、分析、认识事物的方法,自觉区分网络的优劣,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认真遵守党和国家的法令政策。
3.4 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高职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公益事业的一种有效方法,学校不仅要引导,重在进行鼓励和奖励,以此在推动社团活动健康发展的同时,刺激学生内部动机,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自觉行动,提高欣赏和鉴别能力。社团活动是一个整体的学习活动,需要相互帮助、共同完成,还需要团结合作,更需要理解和具有高深的道德品质,否则,社团活动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因此,在社团活动中,要注重加强鼓励、奖励和刺激教育,带动职业道德教育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3.5 实践实习
实践实习是高职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最好机会,因此,结合学生的实践实习教学,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个体优良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品质和奋斗精神。
实践实习中产品质量是重要的学习意识之一,如何认识质量与产品生产的过程,特别是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应成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因为在学习活动中,高职学生是很难接触到产品质量的,只是对知识进行学习,而且这种学习都是课本上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与技能,只能从实践实习教学中来,所以强化实践实习中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坚持以学生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的教育方针
利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德育学习的积极性,是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可采用有趣的与变换的形式,防止学生觉得单调枯燥,在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中,可以用调动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可采用电影、录像、VCD、多媒体计算机等多种教学手段,也可采用游戏与模拟等方式。
例如,潍坊科技学院为最大努力地调动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德育学习动机,首先进行德育教材改革,实行以部颁高职教材、省编教材和自编教材三结合的德育教材体系,将最新的成果、最新的理论、最新的科学技术、先进人物的高尚道德思想和行为寓于一体,有效地调动学生德育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实践与实习的德育教学进行改革,将学生单纯学课本变为实践与课本的学习有机结合,除聘请先进模范人物到学院讲课外,将课堂搬到实训室,搬到展览中心,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对比、边提高,极大地调动学生德育学习的积极性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在搞好室内外德育教学、选用新的德育教材的同时,学院积极挖掘内部潜力,新建多媒体教室几十个,创造条件让教师开发多媒体课件,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动机,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德育教学改革。积极开放网络实验室和图书馆,让学生有选择地从网络上吸取知识,学习和消化吸收先进的思想,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能。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设置疑问,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符合学生的实际之中,在他们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凝聚在一起,以达到德育活动的最佳状态。
高职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大,不同于高中和初中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素质也比较健全,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就不能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必须考虑用符合高职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在德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说法、人物法、问题引入法、参观学习法、设计讨论法和学生自己得出问题法等。尤其是问题引入法和讨论法,它不仅调动学生的德育学习积极性,重要的是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引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在全院实施“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技能为重点”的教法改革,收到良好德育效果。
3 以活动为载体,调动学生正确的德育学习动机
3.1 适当开展竞赛
一般认为,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成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然而,竞赛有时具有消极作用,过多的竞赛不仅会失去激励作用,还会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此,在德育教学改革中特别注意:一是在竞赛中按学生的能力大小进行分组,因学生的差异而进行不同层次的竞赛活动;二是按学生的特长项目进行分组,使不同特长的学生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显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三是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进行竞赛,学中提高,学中增长知识,学中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发挥个性能力,调动非智力因素。
3.2 正确运用考试
高职学生入学后,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这就是“60分万岁”。学生往往为60分而失去动力,或将过多的精力不用在学习上,这样势必影响到高职德育质量的提高,影响到高职的教学改革,影响到高职办学体制的改革。然而过多的考试不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很容易使学生注重理论的学习,而放弃对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考试次数减少,全盘否定考试,否定分数,也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运用测验和分数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的信息,将视其为掌握知识程度的衡量标准为个人努力程度的标志。现在学院改革考试方法,大胆实行教考分离,已取得明显效果。
3.3 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
高职学生虽然在心理上较高中学生成熟,但他们的精神欲望也十分强烈,更需要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高职德育教师也应十分注重对学生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认真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合理地运用评价和表扬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通过科学、公正的评论,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树立信心;适当的表扬和对先进学生的表彰,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标兵,学会鉴别、分析、认识事物的方法,自觉区分网络的优劣,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认真遵守党和国家的法令政策。
3.4 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高职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公益事业的一种有效方法,学校不仅要引导,重在进行鼓励和奖励,以此在推动社团活动健康发展的同时,刺激学生内部动机,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自觉行动,提高欣赏和鉴别能力。社团活动是一个整体的学习活动,需要相互帮助、共同完成,还需要团结合作,更需要理解和具有高深的道德品质,否则,社团活动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因此,在社团活动中,要注重加强鼓励、奖励和刺激教育,带动职业道德教育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3.5 实践实习
实践实习是高职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最好机会,因此,结合学生的实践实习教学,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个体优良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品质和奋斗精神。
实践实习中产品质量是重要的学习意识之一,如何认识质量与产品生产的过程,特别是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应成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因为在学习活动中,高职学生是很难接触到产品质量的,只是对知识进行学习,而且这种学习都是课本上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与技能,只能从实践实习教学中来,所以强化实践实习中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