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师行为 践行爱心教育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其他文献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第16课,作者通过叙述父母之间看似平常的两件小事,表达了父母之间似茉莉般“平淡无奇”而又“幽香久远”的挚爱。“关注细节描写”是本文叙述的突出特点,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细节、品评作者遣词用句的妙处、迁移仿写好细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有幸听两位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教学《爱如茉莉》,相同教学环节的不同设计,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值得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对备课的理解可概括为“精神三变”:从骆驼变为狮子,直至成为婴儿。“骆驼”即听从指导,传承前人的经验和文化,“狮子”意味着自己作决定,对自己负责,“婴儿”代表最后精神重新回到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原点。王老师在备36字的《长相思》时,赏读了1万多字的鉴赏文字,再读成1493字的自我感悟、发现、鉴赏,后来在《诗论》和《说诗》中得到启发,如狮子一样作出决定: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寻求和解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整体深化,对中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冶情操、提升素养、滋养心灵,成为音乐教学追求的境界。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中小学童声合唱,也成为重要载体。笔者所处的南通市,近年来开展的“童声里的中国”中小学合唱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的艺术情操,搭建了学生展示的平台,推动了童声合唱的发展。但是,如何充分发挥中小学合唱比赛的效用、让美妙的童声陶冶学生的心灵、引领学
2014年7月,山西运城市基础教育考察团一行13人,在上海考察了上海市松江一中、松江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奉贤区实验小学等六所中小学校。通过介绍、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对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对运城市基础教育加速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政府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14年3月,上海市17个区县同时通过教育部督导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
“杂音”泛指任何与周围环境音不协调,或者有所差别的音(包括任何领域)。课堂教学中的“杂音”是指出现在教师教学预设以外的观点或现象。当代教育家认为,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应该是科学思维的引领和训练者,是生命意识的滋润和守护者,是公民精神的践行和示范者。那么,作为滋润和守护者的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杂音”呢?笔者以自身课堂教学实践来阐述,作为一名生命意识的滋润和守护者,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故事。 
[摘要]本文从马太效应成因、心理基础及解决策略三方面谈在小学高年级品德课堂中如何实现分享互助式学习的平等、全纳与共赢。  [关键词]品德课堂 马太效应 心理分析  在小学品德学科中使用分享互助式学习的方式被普遍采纳,然而从笔者在三到六年级八个班级314名学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和师生谈话、实际听课监测后分析数据发现,学生心态在经历了三年级的“乐于互助”,到四年级的“相对消极”,进入高年级段后普遍存在“马
【摘 要】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文学体裁,深受学生喜爱。寓言教学应当遵循寓言的文体特征,择定寓言文本具有“核心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以故事为载体,以促进学生言语能力、阅读能力发展为目标,采用有效地教学策略提高寓言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寓言 文体特征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寓言故事是人类文化长廊中的宝贵财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寓”即寄托,“言”为故事,寓言把要说的道理寄托在假托的故事里,以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尽可能地缩小学生间的差距,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每一位英语教师面前的课题。本文对造成英语后进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后,对转化后进生的策略提出了见解。希望提高后进生学习效率,改善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 后进生 成因 转化对策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关注后进生和如何提高他们的英语水
这是50年前最初的开始。1965年,一粒种子栽下。镇江城东,红星大队的一间大队用房里,一个单班复式教学的小学耕读班成立了。  50年来,教址三迁,从一间教室变成四间教室,终至东晋古城遗址“晋陵城”侧新建校园;50年来,从一位民办教师呕心沥血,到公办教师增派,如今教职工队伍近百;50年来,从耕读班成长为红星小学,至润州实验小学,终成今日之京口区实验小学。  这是50年后又一个新的开始。历史汇成年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课程目标,在“评价建议”里还明确提出了“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感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评价要求,并且课程标准在“附录”中设置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出现都说明引导学生大量诵读经典是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