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室作为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实验室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模式迫切的需要改革。文章认为在建立新的管理体制的同时,借助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利用基于校园网的实验室管理系统,更好的贯彻实验室体制改革的思想,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探索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体制改革了;校园网
1.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及其弊端
长期以来,高校实验教学都是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也是基本上附属于教研室或课题组。因此,实验室的传统管理模式是分散型的,其特点是专业分得过细,一个实验室仅为一门专业课程服务,依附于课程。这种模式有明显不足和弊端:实验室规模小,功能单一,处于从属地位,不仅人员、设备、房屋的使用效益低下,而且影响学生实验技能、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科研协作。具体表现为:
1.1缺少学科交叉及相互间的渗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高校的教育趋势,要求各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并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而分散型管理模式的实验室相互间独立,实验内容也仅是围绕本门课程设置,不利于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1.2实验室功能单一,实验设备利用率不均衡,难以形成教学和科研的整体优势。
2.建立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意义
2.1良好的管理模式应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有利于资源共享。
2.2有利于资源优化整合。把一些功能相似的实验室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一些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和科学研究,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和科研协作,加强实验室资源共享,把“归我所有”变为“可供我用”,充分挖掘现有设备潜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3有利于实验教学的统一高度。学校统一下发实验任务书,编制全校的实验课程表,既体现了实验教学法的严肃性,避免了任课老师实践教学的随意性,又保证了各系所有课程的实验开出。在现有教学资源的条件下,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体现了实验室管理的整体性、灵活性,而且体现了实验室布局和技术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有效性。
3.基于校园网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
高校校园网的建成给新的实验室集中管理和统一开放式模式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网络平台。在新的实验室的管理体制的支持下,能够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手段较好的实现各个实验室的统一开放和管理,一方面能够充分实现新的集中管理模式所体现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充分满足各个专业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实验计划内和计划外需求。
3.1统一管理,实现开放式管理运行模式。实验室实行教育超市的开放运行模式,在时间、资源、管理方式和服务等方面全方位的开放。根据学校教学科研计划,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统一安排教学实验及科研实验计划,资源共享,最大限度提高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
3.2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机动灵活管理,充分满足师生实验需求。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校园网向全校师生提供开放式的平台,各级用户通过网络随时浏览实验室管理系统主页,查询实验室开放情况,并可和实验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同时,实验室管理系统可根据需要给相应高端用户授权,使这此用户可以根据实验计划自行对实验的使用进行预约,这样,可以充分保证重要的实验和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又给师生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实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设备使用情况,并及时进行维护和管理。
3.3量化实验室工作量,提供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考核的有效依据。根据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相关运行数据,可以做到均衡分配实验工作量,另外,改革实验室人员的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给实验人员的工作业绩衡量提供有效、科学、准确的依据。根据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计划的需求,合理划拨经费到实验室,作为实验人员的业绩津贴,鼓励使实验室充分有效的利用,在实验室的开放、提高实验室水平、实验人员工作业绩和收入上形成良性循环。
3.4及时准确提供实验室运行的各项数据,给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依据。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对实验室的开放、使用率、实验设备的各项数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自动做出统计,这样,管理人员可以充分了解需求,给今后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准确的依据,避免建设和管理脱节,有效利用学校的建设资金。
3.5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拓展实验室新空间和实验室管理系统管理实验室结合,建设基于校园网络的虚拟实验室,将部分实验项目统一放到实验中心服务器,全校学生可以从校园网内任何工作站登陆虚拟实验服务器,通过用户验证后下载实验教程到本地工作站进行实验。这样,实验室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4.问题和思考
高校建设大学科实验平台是发展趋势,新的实验室集中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实验室管理新模式的前提和保证,而基于校园网的实验室管理系统是集中管理模式的技术实现,但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是个复杂的问题。
4.1统一思想,校级领导重视,充分认识建立新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教学改革的层面设定目标,制定改革计划。
4.2在改革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在具体实验教学环节上应该和教研室加强联系和合作,避免因体制上的差异和管理上的独立使教研室和实验室之间、理论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之间产生脱节和各行其是的局面。
4.3基于校园网的实验室管理系统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新生事物,在这个系统应用推广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实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系统冗余,要避免因网络和技术故障影响实验室的正常管理和开放。
总之,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繁琐的系统工程,一套好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建立,能够为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一个探索平台,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提供有利条件,并为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走向科学化、规模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益.建设学科实验大平台,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1):124-125.
[2]白志学,等.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8).
[3]陈小燕,等.实验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7).
【关键词】体制改革了;校园网
1.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及其弊端
长期以来,高校实验教学都是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也是基本上附属于教研室或课题组。因此,实验室的传统管理模式是分散型的,其特点是专业分得过细,一个实验室仅为一门专业课程服务,依附于课程。这种模式有明显不足和弊端:实验室规模小,功能单一,处于从属地位,不仅人员、设备、房屋的使用效益低下,而且影响学生实验技能、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科研协作。具体表现为:
1.1缺少学科交叉及相互间的渗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高校的教育趋势,要求各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并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而分散型管理模式的实验室相互间独立,实验内容也仅是围绕本门课程设置,不利于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1.2实验室功能单一,实验设备利用率不均衡,难以形成教学和科研的整体优势。
2.建立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意义
2.1良好的管理模式应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有利于资源共享。
2.2有利于资源优化整合。把一些功能相似的实验室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一些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和科学研究,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和科研协作,加强实验室资源共享,把“归我所有”变为“可供我用”,充分挖掘现有设备潜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3有利于实验教学的统一高度。学校统一下发实验任务书,编制全校的实验课程表,既体现了实验教学法的严肃性,避免了任课老师实践教学的随意性,又保证了各系所有课程的实验开出。在现有教学资源的条件下,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体现了实验室管理的整体性、灵活性,而且体现了实验室布局和技术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有效性。
3.基于校园网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
高校校园网的建成给新的实验室集中管理和统一开放式模式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网络平台。在新的实验室的管理体制的支持下,能够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手段较好的实现各个实验室的统一开放和管理,一方面能够充分实现新的集中管理模式所体现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充分满足各个专业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实验计划内和计划外需求。
3.1统一管理,实现开放式管理运行模式。实验室实行教育超市的开放运行模式,在时间、资源、管理方式和服务等方面全方位的开放。根据学校教学科研计划,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统一安排教学实验及科研实验计划,资源共享,最大限度提高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
3.2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机动灵活管理,充分满足师生实验需求。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校园网向全校师生提供开放式的平台,各级用户通过网络随时浏览实验室管理系统主页,查询实验室开放情况,并可和实验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同时,实验室管理系统可根据需要给相应高端用户授权,使这此用户可以根据实验计划自行对实验的使用进行预约,这样,可以充分保证重要的实验和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又给师生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实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设备使用情况,并及时进行维护和管理。
3.3量化实验室工作量,提供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考核的有效依据。根据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相关运行数据,可以做到均衡分配实验工作量,另外,改革实验室人员的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给实验人员的工作业绩衡量提供有效、科学、准确的依据。根据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计划的需求,合理划拨经费到实验室,作为实验人员的业绩津贴,鼓励使实验室充分有效的利用,在实验室的开放、提高实验室水平、实验人员工作业绩和收入上形成良性循环。
3.4及时准确提供实验室运行的各项数据,给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依据。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对实验室的开放、使用率、实验设备的各项数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自动做出统计,这样,管理人员可以充分了解需求,给今后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准确的依据,避免建设和管理脱节,有效利用学校的建设资金。
3.5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拓展实验室新空间和实验室管理系统管理实验室结合,建设基于校园网络的虚拟实验室,将部分实验项目统一放到实验中心服务器,全校学生可以从校园网内任何工作站登陆虚拟实验服务器,通过用户验证后下载实验教程到本地工作站进行实验。这样,实验室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4.问题和思考
高校建设大学科实验平台是发展趋势,新的实验室集中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实验室管理新模式的前提和保证,而基于校园网的实验室管理系统是集中管理模式的技术实现,但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是个复杂的问题。
4.1统一思想,校级领导重视,充分认识建立新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教学改革的层面设定目标,制定改革计划。
4.2在改革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在具体实验教学环节上应该和教研室加强联系和合作,避免因体制上的差异和管理上的独立使教研室和实验室之间、理论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之间产生脱节和各行其是的局面。
4.3基于校园网的实验室管理系统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新生事物,在这个系统应用推广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实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系统冗余,要避免因网络和技术故障影响实验室的正常管理和开放。
总之,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繁琐的系统工程,一套好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建立,能够为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一个探索平台,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提供有利条件,并为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走向科学化、规模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益.建设学科实验大平台,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1):124-125.
[2]白志学,等.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8).
[3]陈小燕,等.实验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