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兴学:彰显文化教育生命力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ifeng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龙岩市东新小学是龙岩市新罗区东城街道唯一的中心校。学校占地面积为13720.8平方米,拥有两幢新教学楼和一幢综合大楼,其中校舍建筑面积5820平方米。学校拥有21个教学班,学生1155人,每个教室配有“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 11个专用教室,各室设施设备配置基本达到《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试行)》的要求。近年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获得福建省标准化学校、龙岩市示范校、新罗区文明校、新罗区校本研训先进集体、新罗区素质教育合格学校、新罗区安全标准化建设三级达标学校等称号。
  历史沿革,探求善育本源
  学校创办于1911年,初为龙岩县东门外平在坊畸人章启贤举家兴办,原校名为“私立平权女子学校”。1937年改为“平权小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迁到了社兴村林祠坪(即林氏宗祠),更名为“龙岩县东兴小学”。1955年3月在爱国华侨苏振寿、林映棠等大力支持下,另选现校址,重建学校,于1956年9月迁东新村后山。1969年秋,该校分为东新小学和社兴小学。1981年县改市,1983年秋成立东城学区,东新小学成为学区中心小学。1984年秋,社兴小学归并岩师附小管理。东城学区设在东新小学内,2002年12月撤销学区,归并中心校。东新小学的创办历史正是学校确立“为善兴学,善育群才”办学理念的本源。
  文化理念,架构文化体系
  “人之初,性本善”,“善”乃教育之大美,也是教育的本根。学校借以学校创办人章启贤先生和爱国华侨苏振寿老先生“以善为舟,德泽千里”的扬善事迹为“善”根,紧扣我国源远流长的“善文化”,提炼并构建“善”主题文化理念体系:“为善兴学,善育群才”的办学理念;“求真扬善,至信至善”的办学宗旨;“融善学,育善人,塑善品”的办学特色;“日行一善,善行一生”的校风,“崇真求善,尽善尽美”的教风,“善思善创,学而不厌”的学风。
  “善微亦可贵,善恒品自高!”学校以“善”为主题的特色建设,是全体师生一切行动的基石,是学校师生不懈努力的追求。
  挖掘内涵,提升办学品味
  学校自1911年创办以来,已在风雨更迭中走过一百余载峥嵘岁月,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厚人文底蕴。如何依托校史走内涵发展之路,以特色育人,提升学校品位,这是近两年学校不懈探索追求的主题。
  构建善育群才的环境文化 俗话说:“大善勿言,化育无声”。学校构建“善”主题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善文化氛围,让孩子们时刻受到“善”的熏陶,不知不觉在心中播下“善”的种子。
  探寻崇真求善的管理文化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的科学性体现在组织架构和操作流程的设计优化上,艺术性体现在对组织中的人的影响和激励上。学校管理应二者兼顾。学校于2013年开展《学校精细化管理制度研究》的课题研究,探寻崇真求善的管理文化,取得阶段性实效:首先,树立“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人人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管理理念。其次,创新管理体系,层层落实管理责任,事事制定实施方案。
  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有效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推崇真诚、追求至善的科学管理使学校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打造严谨善诱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素质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来说,是关键中的关键。学校致力打造一支“严谨善诱”的教师队伍,把培养教师的知善、行善、扬善等意识和行为作为开展善文化教育的基本着力点,把锤炼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作为提升素质的关键点,经过多年历练,学校教师已形成良好的“善”风气,主要体现在:一是眼中有生,即关心学生;二是心中有本,即以学生为本;三是手中有纲,即训练有纲纪。教师们把挖掘、传承、弘扬善文化和提高自身教学素质视为己任,自觉做学生表率,全面提升了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自身素质,促进了善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
  培养日行一善的美善学生 为使学生养成事事向善的良好习惯,进而内化为优秀的品德,以达到“日行一善,善行一生”的育人目标,学校制定更加具体的《东新小学小学生一日常规三字歌》,开展“行为规范养成节”活动,提出“五育人一合力”的方式,细化内容,分阶段制定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逐一实施八项一日常规的培养,做到月月有重点,周周有要求。加强常规管理,强化行为习惯的训练,培养和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整体推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构建善思善创的活力课堂 课堂是落实善文化的主阵地。善文化必须融入课堂中,在课堂中摸索、应用、创新,从而得到启发和经验。为把“善”学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学校以“构建善思善创的活力课堂”为目标,以“课堂三导教学”课题研究为载体,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落实“三三三”方针,培育高效课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校在弘扬善文化精神、丰富善文化教育理论、总结善文化教育经验、扎实做好善文化教育实践等方面的探索还只是开端,未来还需要不断创新善文化教育思路,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深入、更全面、更具体、更有效。学校相信,东新小学今日所做的点滴努力,必将使莘莘学子树立起坚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日行一善,善行一生”。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东新小学)
其他文献
<正>课堂上,教师正滔滔不绝地讲课。忽然,有一个学生提出疑问,打断了教师的"演讲"。有时,会被教师呵斥道:"就你会瞎逞能!"顿时,这个学生原本神采奕奕的脸色黯淡了下来,伴着周
近年来教育改革的速度不断加快。2016年,一些地方小升初已经局部“锁区”——也就是保护本学区学生不再外流,以避免优质高中掐尖,从生源方面保持教育均衡。如果大面积推广这种做法,那么中考还有何用处?备受质疑的中考分流、中考掐尖、高中择校,依据的也是中考。中考不去,问题难除。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消灭中考?  1月19日,北京市东城区召开2016年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大会。会上传出的消息显示:东城区将探索小初
张国林在《学周刊》2016年第32期撰文指出:教育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它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需要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促使年轻一代茁壮成长。因此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让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握成拳头,多方并举,势在必行。  一方面,必须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实施方案。学校要理清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互动思路,制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实施方
摘要:微课虽微,可似秤砣,能压千金。教师若能设计出趣味性、科学性、针对性、启发性均适度的微课,在课堂巧妙植入运用的话,不仅能改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还能帮助学生达到自主真学的佳境。  关键词:微课;有效运用;情境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
本文在充分理解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基础上,尝试利用Mini Quest(在线教学)的教学设计过程对生物核心概念进行系统的建构服务,把生物学的概念或以概念图的形式融入到Mini Quest教学
新学期,作为德育分管校长的我,在新学期德育工作会议上,讨论如何开展八礼四仪活动时,特别令人难忘。大队辅导员说,在设计活动时,应该保证活动的系列性,希望能坚持一个学期,每个月有一个主题。德育主任说,希望选取八礼四仪中的一到两条,扎实、透彻地开展下去。其实,两者并不矛盾,结合起来,就是很好的开展礼仪教育的思路。于是,我们向一把手校长汇报。校长赞同我们的想法,但在德育主任提出的禮仪教育系列活动的思路之上
[摘 要]在国有企业中,实施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反腐倡廉制度的建设,提升领导人员的教育管理力度,并且还有助于促进惩防体系建设和生产经营管理的结合。文章针对国有企业廉洁风险的原因及防控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的效果,促进国有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 廉洁风险 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1;D262.6 文献标志码:A  在新时代背景下,
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差,顾客总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顾客总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等。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