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破格招生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L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又是一位著述颇丰的学者,在北京大学工作多年,开风气之先,据杏坛之首,对北京大学优良的“破格录取”传统做出了贡献。
  1917年,北京大学在上海组织了一场自主录取考试,胡适负责国文阅卷。他看到一位叫罗家伦的考生,作文写得非常棒,便给了满分。可惜,罗家伦虽然国文很厉害,可数学却考了零分,其余各科成绩也并不出众,这样的考生按原则是不能录取的。胡适爱才心切,在招生会议上,力主“破格录取”这位偏科严重的考生。最后,他力排众议将罗家伦招进北大。
  事实证明,胡适的决定很正确,罗家伦不但成为“五四运动”的得力干将,1928年又担任改组后的国立清华大学首位校长。
  1933年,胡适作为阅卷老师又遇到类似情况,“合肥才女”张充和报考北京大学,四门功课中,张充和除了数学为零分,其余三科都考得很好,总分超过了录取线,她的情况比罗家伦似乎好点。但是,北京大学刚出台了一项规定,数学为零者一律不准录取。胡适很喜爱张充和的才华,这样的才女错过实在太可惜了。他当即向数学评卷老师提出请求,请他无论如何在张充和的考卷上找几分。可这位老师也很坚持原则,坚决不改。胡适就跑到校务会上大闹一场,最终北京大学将张充和录取才算了结。
  事实再次证明,胡适的决定很正确,1949年张充和随夫赴美,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50多年,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杰出贡献。
  表面看来,胡适对待招生似乎有些随意,事实上他却深谙招生之道。对待偏科严重的考生,不是冷冰冰拒之门外,而是欣赏其某方面才华,不拘一格招人才,这正是一代教育家应有的风范。
  (编辑/杨逸)
其他文献
“此时此刻,我真正感受到了中法民族的不同,因为这个时间,中国人在吃饭,法国却在开会。”这是刘震云在巴黎与近百位慕名而来的中法观众进行交流的开场白。他巧妙利用时差,对比两国在相同的时间点上做着不一样的事情,一下子形成了幽默,博得听众一片笑声,瞬间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刘震云的开场白总是这样,新颖奇巧,别具一格。  巧打比方  刘震云来到北京王府井书店,参加“品位书香校园行”活动启动仪式,他一开口就吸引
2013年11月11日,春晚总导演冯小刚作为特邀嘉宾,出现在《我要上春晚》年度总决选第三场的录制现场,当来自广西桂林的16岁女孩龙贞蒂、龙秋兰站在高台之上,踩着滚筒、鸡蛋、气球等诸多不稳定物体,进行各种令人心惊胆战的动作表演后,冯小刚在点评时饱含真情地说道:“看完你们的表演,我特别想说两句心里话。我从看到你一点点上去,我就希望这个表演快点结束,真的担心你们受伤!我们总是把春晚看得太严重了,其实它就
A:“在古代,子是人的尊称,形容有道德或有学问的人,比如孔子、孟子。”  B:“这就是你叫我胖子的理由?”
我把小刀片插到课桌的缝隙里,然后使劲一弹,刀片就发出“嗡嗡”的声响,跟弹琴一样。同桌聂栋小声跟我说:“别弄了,小心伤到手。”我送给聂栋一个白眼,说:“多管闲事。”说完,我继续弹刀片,一不小心,手指被割破了。我看着滴血的手指,几乎是哭着对聂栋喊:“你个乌鸦嘴!”  1  三个月前,班里来了新生聂栋。他极瘦,脸上满是青春痘,我一看就心生厌恶,不喜欢他。可是老师居然让他与我做同桌。  如果聂栋进教室比我
《舌尖上的中国》有了第一季的成功,第二季的拍摄,主创人员丝毫不敢懈怠,都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力争精益求精。  一天,要拍摄一组藏族青年徒手爬上40米高的大樹,去取蜂巢的镜头。不会爬树的摄像师李勇,为了记录下这一爬树的辛苦以及获取蜂巢的不易,给观众呈现一组真实的场景,他要求把自己吊在威亚上,由七八个身强力壮的藏民将自己拉起来,随着藏族青年的攀爬,李勇也渐渐被拉上了40米的高空中,藏族青年爬了
夜读《小窗幽记》,书中有个叫眉公的隐士,居于山中。有客问他,山中何景最奇,曰:“雨后露前,花朝雪夜。”又问何事最奇,曰:“钓因鹤守,果遣猿收。”垂钓时,有鹤相依相守;饥饿时,可派遣猿猴摘鲜果品尝。这真是令人心动的胜景乐事。人间胜景美事,并非只有隱者遇,也非全在山林中。只要拥有简单淳朴的心灵,即使身处红尘浊世,心亦可以抵达琴棋书画诗酒花。  巴尔扎克用“信仰崩溃,道德沦丧,人欲横流”来形容他所处的法
在从化读完高中后,徐志标盼望考取广州大学,可惜他的高考成绩不理想,分数没有上本科线,只能去读专科院校。高考失利导致徐志标异常自卑:“看到同学进入心仪的重点大学,自己只有羡慕的份,我干脆不去读专科院校。”  面对儿子的态度,父亲赶紧了解情况:“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徐志标感叹:“我觉得比起那些上大学的同学,自己的起点实在不如人家。如果以后哪天参加同学聚会,我会羞愧得抬不起头。”  父亲接着询问:
她叫杨小玲,从小性格活泼,身材苗条,爱好舞蹈。1990年6月,她从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刚好过完18岁生日。在毕业分配志愿表上,只填了一个志愿——武汉市第一聋校。当时也说不清为什么,她只感觉聋校的孩子们更需要自己,在聋校会让自己的舞蹈爱好得以发挥。  初次站在聋校的讲台,看到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杨小玲充满激情地向学生做了自我介绍。但因为不会做手语,学生根本无法明白她在说什么。随后,开始教学生排练舞
生命在无形的飘舞中也有着自己的质感。  论古道今,质感的生命在时间的长河里随处可见:诗词间舞动的李白,清明河上飞舞的张择端,战火间奔舞的保尔·柯察金……每每想到这些人,心中便会有一种沉甸甸之感,占据着、征服着、领导着人们的灵魂,开辟前行的道路。  那种质感无论如何沉甸甸,也终究在他人之手,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学会如何舞动自己的灵魂。当然这并不是个难题,回首过去,正视当下,无论是才华横溢的李白,还是
2014年8月末的一天上午,武汉某医药有限公司的出纳刘小姐,像往常一样上班。刚登录QQ不久,刘小姐就见公司“李总”的QQ头像闪动,点开一看:“小刘,以后上班早点来!”见老总批评自己,刘小姐一时紧张得不敢回话。  “李总”随后问道:“咱们公司账户上还有多少资金?”刘小姐答:“300万元。”“好,立即转40万元到这个账户。”“李总”说着,发来一个银行账号。“时间紧,你先转了再找我签字。”“李总”特意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