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信心的“大鲸鱼”

来源 :小学生导刊(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go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典藏馆·
  大鲸鱼玛丽莲


  星期三是游泳日。
  玛丽莲换好泳衣,去淋浴间冲水。
  水太冷了,她缩起脖子。
  然后,她走到7号泳道边。
  同学们在排队,玛丽莲总是排在最后。
  她跳下泳池时,溅起巨大的水花。
  同学们在一旁大叫起来:“玛丽莲,大鲸鱼!”
  玛丽莲讨厌跳水,讨厌游泳。
  自由泳、仰泳、蛙泳、蝶泳,她统统不喜欢。不管她做什么动作,都会引发“海啸”。她太重了。
  女孩子们不停地嘲笑她:“玛丽莲,大鲸鱼!”
  下课后,教练叫住玛丽莲:“怎么啦,玛丽莲?你不喜欢游泳吗?可是你游得很好啊。”


  “游得不好,我太重了。”
  “是你觉得自己重。”
  “什么意思?”
  “你觉得自己怎样,你就会怎么样。你觉得自己轻,就能学好游泳。想想看,鸟和鱼会觉得自己重吗?当然不会!”
  想变轻,就要觉得自己轻,试一试吧!
  玛丽莲跳进了游泳池里。
  她游得很好。
  从游泳池出来,玛丽莲边走边想:“这个办法真奇怪,不过,试一试吧!”
  再次到淋浴间冲水时,她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生活在热带丛林里……
  这样就行了吗?
  就这么简单吗?
  这样,玛丽莲就不会被取笑是“大鲸鱼”了吗?
  《大鲸鱼玛丽莲》是法国作家大卫·卡里创作的故事。法国画家松加·布佳伊娃为这个故事创作了许多图画。这本书通过图文互动的形式,讲述了女孩玛丽莲的成长故事。
  大卫·卡里出生于意大利的波隆那,是意大利著名的绘本作家、漫画家。对他来说,写作就像是写信给不认识的朋友,然后在漫长的等待中期盼他们的回信。大卫·卡里曾参与过撰写剧本、舞台剧表演、音乐创作等工作,这些生活体验带给他创作的灵感。

·精彩片断·
  按教练说的做
  整个星期,玛丽莲都按照教练说的做。
  她觉得自己是袋鼠。
  她觉得自己是雕像。
  她觉得自己是兔子。
  她觉得自己是光芒四射的太阳。
  这太有用了!
  她跳过高高的栏杆。
  她觉得打针一点儿也不疼。
  她把胡萝卜全吃下去了。
  她的同学艾略特注意到她了,还对着她笑……
  了不起的大鲸鱼
  “游得好,玛丽莲!”教练说道。
  班上的女孩子们看着她,没人喊“玛丽莲,大鲸鱼”。
  不过,贝蒂跟她说:“你游得真好,都可以从跳台上跳下来了。”
  跳台很高。
  玛丽莲知道贝蒂在想什么。
  贝蒂以为玛丽莲不敢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
  玛丽莲走上跳台,看着下面的泳池。她觉得,自己就是一头大鲸鱼——了不起的大鲸鱼!
  玛丽莲笑着跳下跳台,在游泳池里溅起巨大的、欢快的浪花……
  点评:
  最让我喜欢的是故事的结尾——玛丽莲跳下高高的跳台,成为一头了不起的“大鲸鱼”。
  玛丽莲明白贝蒂话语里的不友善和挑衅。她走上跳台是因为她想试着成为伟大的“大鲸鱼”,想给自己一个挑战,而不是哆哆嗦嗦地走上去,想勉强自己证明给贝蒂看。
  在这一刻,玛丽莲自信而美丽。
  《大鲸鱼玛丽莲》讲述的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这个简单的故事里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蕴含着一个帮助我们应对困难的、奇妙的方法——用想象力来帮助自己。
  像玛丽莲那样,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袋鼠、一座雕像,甚至是一头鲸鱼,去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袋鼠会怕跳高吗?雕像会怕打针吗?鲸鱼会怕跳水吗……
  不会。


  所以,不用害怕,勇敢前行吧!
  这个方法看上去很简单,却有着心理学上的依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琳达·汤普森就曾用类似的方法帮助了每一个向她寻求帮助的孩子。
  等什么呢?试一试吧!
  ·精彩书评·
  当旁人对我们投来异样的眼光时,我们往往会感到难受、不安。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这个故事最成功的地方,是它并不是要我们改变自己的外表,而是要改变我们看事情的角度!
  ——法国2010年“不朽奖”评语


  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如果可以像玛丽莲一样改变自己的想法,我们也会看见一个崭新的、令人愉快的世界!
  ——法国国家图书馆推荐语
其他文献
当你有机会坐船航行在南京地区的江面上时,举目远眺,映入眼帘的是:北面为一望无际的苏北平原,南面是连绵起伏的高山——宁镇山脉(南京至镇江的山),而滚滚长江竟是与百千米长的深大断裂有关,它使得江南、江北恰似“二重天”。而造成这一杰作的竟是发生在距今2.05亿年时的一次极为猛烈的造山运动造成的。而这次造山运动竟然是华北板块、华南板块相互碰撞、挤压、拼合的结果,进而又引发了大规模的火山爆发。  在距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