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主体思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业务范围和经营模式的变迁,其管理内容和管理措施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前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由于受到了宏观大环境和新经济发展思路的影响,面临着许多客观上的问题。这些问题继续引起企业管理者的关注与重视。本文结合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对内部控制管理的完善与提高提出了笔者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新经济
引言
2016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实现6.7%的平稳增长水平,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开展与推广顺利,社会经济实现总体稳中向上的良性发展趋势。在当前经济的宏观发展趋势中,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新技术为发展下,以共享、智能、数据、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经济模式加速成型并且实现了蓬勃的发展。目前,社会互联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5%以上,规模以上的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率也突破了90%。因此,可以说当前的经济大环境在朝着生产信息化、企业平台化和产业网络化的发展大踏步地前进。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分享经济、电子商务、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发展模式改变了当前经济增长的模式,也颠覆了传统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思路。
一、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内控目标
为了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并提高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综合竞争实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内部控制管理手段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思想,被大多数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所采纳和应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和规范性和合法性进行维护,从而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企业财务信息数据完整和企业资产安全的实现。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良性发展。
在新经济环境中,由于网络、信息、数据等现代因素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影响的逐步加深,企业的内控控制管理目标也发生了进一步的改变。在实现传统企业内控对企业经营活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控制外,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还需要加强对企业新经济业务领域、经营模式等方面的控制管理,防止企业内部控制由于企业在新经济环境引起的经营改革中失效。因此,在新的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活动应同企业的实际经营项目向结合,在结合当前企业实际发展能力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可行性分析,并在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并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及时对偏离企业既定战略发展目标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和调整。
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内控制度陈旧导致内控缺陷增加
随着新经济环境对企业发展影响的深入,企业的经济业务范围在不断拓展。然而,目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在建立上大多采用的还是我国传统的内部控制管理结构,依托于国内大型企业内部控制成功案例的经验分享。因此,当前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同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尤其是随着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持续开展,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相关方向缺乏明确的管理規范和内控标准,导致了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中存在着一些内部控制真空领域。另外,由于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经济项目开展过程中信息传递速度的不断加快,企业内控按照传统的管理规范,在实际的控制过程中形成了制度上的冗余,反而阻碍了企业决策判断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负担。
(二)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导致企业财务内控面临失效
企业的财务内控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关键部分。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模式和经济业务模式的多元化引起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巨大变革。例如,随着市场多元化、层级化的发展和金融经济规模的扩大,企业社会融资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手段。虽然融资可以帮助企业缓解当前资金压力,但过高的企业负债率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并增加企业财务经营风险。但是由于企业的财务内控缺乏对当前企业经营模式的控制作用,无法企业投资、融资决定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控制,导致了企业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的下降和企业财务压力的增加,十分不利于企业在当前环境下的稳定持续发展。
(三)内控监督失效,内部控制缺乏必要刚性
科技的进步给企业管理活动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会计、财务和管理的信息化。因此,对企业内部各种数据的审核工作成为了保证企业内控真实有效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企业的内部审计活动中,由于技术水平和相关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制约,很难做到对企业信息,尤其是财务数据信息真实性、关联性和有效性的审核。这种情况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的漏洞在不断增加,内部控制在执行和落实上由于缺乏了有效的审查和监督作用导致了控制刚性的减弱,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四)企业信息化步伐扩大导致内控人才缺失
人才是当前企业发展中的主要动力。信息化的发展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在于专业性、管理性内控人才的缺失。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实现,企业内控对操作人员技术性要求也在不断增强。由于对现代经济发展趋势、内容以及企业信息化管理操作认识的缺乏,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人员在管理中容易发生决策上的重大失误,给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落实企业内控的途径与措施
(一)创新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内控信息系统建设
为了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同现代经济环境的接轨,企业应加快对自身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的修订和完善。尤其是在新经济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工作需要结合企业自身业务发展的特点,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补充和修订。同时,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同样要考虑到现代化技术在管理层面的应用。因此,根据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现状,可以将内部控制同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保证内控落实到企业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各个极端,从而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和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安全的有效保障。 (二)立足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需求,加强财务内控力度
为了加强企业内控同当前企业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的契合程度。企业在基本财务内控的基础上,应加大对新经济领域企业投、融资活动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并根据企业风控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处理对策。同时,根据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战略发展策略,企业应尽快对自身的风险预警组织机构进行完善,通过提高财务内控信息处理能力,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并将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根据企业经济活动和业务的实际经营情况,企业风控过程中还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偿债机制,加大对企业内资金的监控和管理,保障企业资本结构的平衡,从而实现科学规避发展风险的目的。
(三)逐步实现内部审计同企业经营模式的结合
内部审计是企业开展内部控制活动的重要保障。为了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新经济环境,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应加快对现代先进审计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并结合自身财务软件系统的开发利用,实现审计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从而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涵盖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范围,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经济犯罪发生的可能。同时,对于审计工作人员来说,尽快掌握现代信息化审计方法和理念,提高财务软件操作熟練程度,成为保障审计工作科学有效开展的基础。
(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优化内控人才结构
人才是企业开展管理活动的主要依托。为了实现企业新经济环境下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进行,企业还应加强自身的人力资源建设工作,通过优化内部控制管理人才结构,实现企业内控管理的有效进行。一方面,企业应在招聘过程中加速对管理型内控人才的引入,提高高水平管理人才在企业中的占比。另一方面,企业应对在职内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能力和职业水平的强化训练,保障其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为了提高内控管理中各职位和岗位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应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提供科学、有效的指标。
参考文献:
[1]赵晓宇,张忠慧. “互联网+”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集体经济,2016,(10):112-113.
[2]王海兵,柴家宝. 基于新常态的企业内部控制文化构建研究[J]. 中国内部审计,2016,(1):4-8.
作者简介:
殷玫,成都市金麒麟酒店有限公司。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新经济
引言
2016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实现6.7%的平稳增长水平,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开展与推广顺利,社会经济实现总体稳中向上的良性发展趋势。在当前经济的宏观发展趋势中,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新技术为发展下,以共享、智能、数据、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经济模式加速成型并且实现了蓬勃的发展。目前,社会互联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5%以上,规模以上的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率也突破了90%。因此,可以说当前的经济大环境在朝着生产信息化、企业平台化和产业网络化的发展大踏步地前进。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分享经济、电子商务、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发展模式改变了当前经济增长的模式,也颠覆了传统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思路。
一、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内控目标
为了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并提高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综合竞争实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内部控制管理手段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思想,被大多数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所采纳和应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和规范性和合法性进行维护,从而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企业财务信息数据完整和企业资产安全的实现。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良性发展。
在新经济环境中,由于网络、信息、数据等现代因素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影响的逐步加深,企业的内控控制管理目标也发生了进一步的改变。在实现传统企业内控对企业经营活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控制外,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还需要加强对企业新经济业务领域、经营模式等方面的控制管理,防止企业内部控制由于企业在新经济环境引起的经营改革中失效。因此,在新的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活动应同企业的实际经营项目向结合,在结合当前企业实际发展能力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可行性分析,并在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并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及时对偏离企业既定战略发展目标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和调整。
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内控制度陈旧导致内控缺陷增加
随着新经济环境对企业发展影响的深入,企业的经济业务范围在不断拓展。然而,目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在建立上大多采用的还是我国传统的内部控制管理结构,依托于国内大型企业内部控制成功案例的经验分享。因此,当前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同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尤其是随着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持续开展,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相关方向缺乏明确的管理規范和内控标准,导致了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中存在着一些内部控制真空领域。另外,由于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经济项目开展过程中信息传递速度的不断加快,企业内控按照传统的管理规范,在实际的控制过程中形成了制度上的冗余,反而阻碍了企业决策判断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负担。
(二)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导致企业财务内控面临失效
企业的财务内控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关键部分。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模式和经济业务模式的多元化引起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巨大变革。例如,随着市场多元化、层级化的发展和金融经济规模的扩大,企业社会融资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手段。虽然融资可以帮助企业缓解当前资金压力,但过高的企业负债率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并增加企业财务经营风险。但是由于企业的财务内控缺乏对当前企业经营模式的控制作用,无法企业投资、融资决定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控制,导致了企业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的下降和企业财务压力的增加,十分不利于企业在当前环境下的稳定持续发展。
(三)内控监督失效,内部控制缺乏必要刚性
科技的进步给企业管理活动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会计、财务和管理的信息化。因此,对企业内部各种数据的审核工作成为了保证企业内控真实有效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企业的内部审计活动中,由于技术水平和相关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制约,很难做到对企业信息,尤其是财务数据信息真实性、关联性和有效性的审核。这种情况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的漏洞在不断增加,内部控制在执行和落实上由于缺乏了有效的审查和监督作用导致了控制刚性的减弱,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四)企业信息化步伐扩大导致内控人才缺失
人才是当前企业发展中的主要动力。信息化的发展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在于专业性、管理性内控人才的缺失。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实现,企业内控对操作人员技术性要求也在不断增强。由于对现代经济发展趋势、内容以及企业信息化管理操作认识的缺乏,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人员在管理中容易发生决策上的重大失误,给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落实企业内控的途径与措施
(一)创新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内控信息系统建设
为了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同现代经济环境的接轨,企业应加快对自身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的修订和完善。尤其是在新经济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工作需要结合企业自身业务发展的特点,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补充和修订。同时,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同样要考虑到现代化技术在管理层面的应用。因此,根据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现状,可以将内部控制同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保证内控落实到企业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各个极端,从而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和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安全的有效保障。 (二)立足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需求,加强财务内控力度
为了加强企业内控同当前企业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的契合程度。企业在基本财务内控的基础上,应加大对新经济领域企业投、融资活动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并根据企业风控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处理对策。同时,根据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战略发展策略,企业应尽快对自身的风险预警组织机构进行完善,通过提高财务内控信息处理能力,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并将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根据企业经济活动和业务的实际经营情况,企业风控过程中还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偿债机制,加大对企业内资金的监控和管理,保障企业资本结构的平衡,从而实现科学规避发展风险的目的。
(三)逐步实现内部审计同企业经营模式的结合
内部审计是企业开展内部控制活动的重要保障。为了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新经济环境,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应加快对现代先进审计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并结合自身财务软件系统的开发利用,实现审计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从而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涵盖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范围,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经济犯罪发生的可能。同时,对于审计工作人员来说,尽快掌握现代信息化审计方法和理念,提高财务软件操作熟練程度,成为保障审计工作科学有效开展的基础。
(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优化内控人才结构
人才是企业开展管理活动的主要依托。为了实现企业新经济环境下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进行,企业还应加强自身的人力资源建设工作,通过优化内部控制管理人才结构,实现企业内控管理的有效进行。一方面,企业应在招聘过程中加速对管理型内控人才的引入,提高高水平管理人才在企业中的占比。另一方面,企业应对在职内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能力和职业水平的强化训练,保障其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为了提高内控管理中各职位和岗位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应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提供科学、有效的指标。
参考文献:
[1]赵晓宇,张忠慧. “互联网+”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集体经济,2016,(10):112-113.
[2]王海兵,柴家宝. 基于新常态的企业内部控制文化构建研究[J]. 中国内部审计,2016,(1):4-8.
作者简介:
殷玫,成都市金麒麟酒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