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78年以来,伴随着经济、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医疗卫生行业领域所涉及到的问题,暴露到民众眼前的缺陷以及不足都引起了民众的高度重视。公立非营利性的医院属于民众公认的医疗卫生行业领域的坚实力量,针对改革医疗卫生制度及参加WTO等外部环境的改变,如果不能在医疗卫生行业,特别是医院文化,内部营运形式、体制以及相关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有效更替,很可能会失去有力竞争力,也无法获得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认可。绩效管理这一问题在现行的医疗行业领域是非常受关注的,而且这个问题也一直是学术界、医疗界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是新医改政策中实现非营利性医院监管的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措施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满足民众对不断提高的医疗保健需求,现在国内外许多医院都已经在内部的管理当中实行了绩效管理,但是作为公立非营利性医院,经营管理系统是比较复杂的,所以支持它的绩效管理系统也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同时满足医院绩效管理的复杂性以及其多变性。
自2006年到2008年,在几个维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中,“看病难,看病贵”一直属于热议的话题。从各媒体开始的有关“中国医改究竟成功与否”的热议,到国家政府十余个部委全力商议医改方案,每一步都关系着医疗卫生领域的未来方向,也密切联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是否能够成功构建和谐社会。基于我国的基本状况,如何以建立一个稳定、妥善的医疗卫生机制,进而大力推动人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保证社会治安稳定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大发展。
自我国建国以来,国家创建了劳保医疗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这些制度在计划经济时期为城镇的公职人员提供了就医保证 。1978年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渐彰显出来,还改革了对当时的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因此,以前的医疗制度同社会发展、经济进步逐渐就表现得无法同步,所以关系到广大民众,身心健康的医疗改革开始被人们广泛的关注。
1998年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这是自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开始改革以来比较成功的一个里程碑。2000年,国家政府的相关几个部委一起颁布了《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一直改革的指导意见》,其目的是为了让医疗卫生体系能够逐步健全,提供了变革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美好未来:“建设跟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医疗保障体系,有利于医药卫生行业和卫生机构的发展,给群众提供优质的、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该“指导意见”对医疗单位管理层面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应该把医疗卫生机构划分为不同类别以便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最主要的就是看医疗机构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也就是将医疗机构划分成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类。在管理医疗机构的时候,应该把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医院按其独有的性质分别管理。另外,政府相关部门还指出,公立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应该围绕其性质来进行调整,并将医疗机构的限制体制、激励制度进一步的完善。由于医疗卫生制度变革带来的冲击,医院自身也产生了多层面的改变,这些变化不仅只有积极的,还有消极的。所有医院,特别是非营利性医院更应把管理重心平衡的、合理的分布在病患的满意感、控制医疗质量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等方面上,才有可能稳妥的面对改革医疗卫生事业所带来的强大冲击,这必然给医院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采用绩效管理、绩效考评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论等。
2005年,国家卫生部出台的《医院管理评论指南》第一次把医院的绩效当作考核的重点,并把“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活动在后面2006年、2007年陆续开展,逐步把医院管理、绩效管理纳入对医院管理工作的评测系统中。但怎样针对极个别的非营利性的医院的特殊身份以及其非常规职能进行适当的绩效管理,这个问题还具有相当研讨价值。
2009 年 3 月 被全国人民所关注的医改新方案公布,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提出重点是抓好五项重点,争取让医疗改革能够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在这五项重点改革中,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建立初步的药物管理体系,建立合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民众基本的卫生服务权益均等化这四项都提出了明确的3年实现目标的规划,只有公立医院改革仅仅是提出了试点的要求。可见,公立医院改革是这次新医改的重点 也是难点所在。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曾坦言,公立医院改革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是医疗改革的难点。目前大医院存在很多的看病就医的供需问题,但是因为涉及到国家政策上的安排,再加上资金上的不足,改革的目标也不够明确,所以只能进行试点推行 。
2010年,原卫生部制定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清楚明白的说明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把人民的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实行、政事、官办、医药等医院的各项职能分工完成,实现营利和非营利的分开经营。
力推改革的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坚持适度规模原则,优化医疗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坚持持续发展的理念,把中西医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非营利性医院的健康发展,解决民众看病难的难题。随后确定了辽宁鞍山,广东,深圳等 16 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后又补加了北京市为第 17个试点城市 各省选定了 37 个省级试点地区,到2011 年年底 全国改革试点公立医院数量达到 2299 个。
2012年,原国家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的评估思想和原则中,明确指出:宏观绩效评估与微观绩效评估相结合原则。评估指标包括被调查地方服务体系所拥有的资源,服务的具体情况,以及服务绩效等等大方面的指标,也包含了反映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的提供以及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方面的指标 .医院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医院的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所需要的医疗费用以及服务的效率,医院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等等.
一、研究意义
在国际大环境的现实要求下,医院绩效必须要改变以往的医院工作效率低下,技术人才流失以及病患不满的情况,世界各国政府也在不断的强调卫生系统在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特别强调对医院的监督作用。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上的改革,我国在卫生事业管理上也做出了不小的改变。医院要进行改革,特别是公立医院不但要适应卫生服务体制和有关医疗制度的规定,同时面对强烈同行竞争,必须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全面了解医院运行的情况,对医院内部结构进行更新,激励医院医务工作人员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
二、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内涵
(一)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概念
绩效是指组织机构或者是其中的成员的活动,行为对行动产生的结果,并且希望结果的出现是利用最小资源达成的 。绩效评价是指组织机构在工作中采用特定的指标,按照统一的标准,运用相关的方法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工作所取得的效益。绩效管理是把绩效评价作为纽带,采取合适的管理理论,结合所在的环境建立起来的一种约束和激励并存的机制,以此来促进组织机构能够改善经营管理,实现效益目标。
(二)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内容
医院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是对月度绩效的考核,即考核期限以每月为一个考核期;关键业绩指标的确定要把职务说明书作为基础,要具体的了解考核岗位的本职内容和职责,在其中找到工作产出的内容,在能够反应被考核人的绩效的所有指标中,选取三个到五个最有代表性的作为关键业绩指标。
1.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应该着力考虑到医院的长期发展目标和近期的经济效益
关键绩效指标有两个特点,第一是能够对工作业绩产生很大影响的,其次是需要花大量的工作时间的。KPI指标介绍,KPI指标需要针对岗位工作进行设计。关键绩效指标除了要体现岗位的特点,还要体现医院的管理特点,所以月度工作评价和部门满意度被当成了医院绩效管理考核通用的关键绩效指标 。月度工作评价:月度工作评价指标一般用于部门负责人的考核使用,主要考核月度计划工作的完成情况,被考核的人要提供月度工作小结作为评价的一项依据,工作小结的内容要包括计划工作的内容和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实际工作内容和完成情况。最后附上下个月工作计划和工作建议,直接上级参考月度工作小结报告进行评分 。
2.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关键绩效指标包括指标组成表和指标的计算方法,指标的组成表的内容有指标的名称,指标的具体说明以及指标的重要性,还有指标信息的来源,指标的具体计算以及指标考核的意义。
3.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年度工作方面的评价,评价被考核者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综合月度考核的平均成绩。年度工作评价是针对一年工作的完成情况,也就是考核每个月的工作计划是否都如期完成,被考核的人员根据月度工作小结写出年度工作总结,总结内容包括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完成情况,对上个年度工作的总结,对下个工作年度的工作计划和建议。然后由上级给被考核人员评分。月度关键绩效指标的平均成绩,被考核者的工作能力,被考核者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等等都是考核的对象。
三、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特点
(一)绩效评价具有导向作用,指明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
公立医院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绩效评价的导向作用,为公立医院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化指明了方向。
(二)绩效评级具有激励作用,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现代激励理论认为,只有制定工作合适的目标,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医院中,医务工作人员和其他行管人员的文化程度和素质都相对较高,对于他们,这种激励理论同样适用。所以,必须建立理起相关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制度,最主要的就是建立起绩效优先的公平的考核体系,人才的合理配置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
(三)绩效评价能促进组织成员与组织的交流,具有沟通作用
绩效评价之所以具有沟通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绩效目标的沟通和制定,绩效的实施和管理以及最后的评价来实现的。在医院高层,中层主管之间,中层主管和中层主管之间要有目标上的沟通和明确职责,即明确各自的工作范围与职责。建立医院总体工作战略与各个临床科室、辅助性治疗和诊断科室以及职能管理部门的部门目标之间有机联系,从而使各个部门的工作理念和方式被认同。同时,部门之间的沟通也能够让医院高层管理团队更加深入的了解部门的需要和部门发展的基本情况,从而优化资源,优化人才体系。调整稀缺性资源在部门之间的配置,保证部门能够有效工作 。因此,说明绩效评价良好的沟通作用促进了成员与组织的交流。
四、公立非营利性医院绩效评价的必须性及迫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立医院改革绩效评价是推进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试点的需要
目前,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各地不同程度都在展开,但普遍存在方向不明,雷声大,雨点小,等等看的想法。各地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具体文件尚在由卫生局起草的过程中,建立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和进行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绩效评价,将明确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试点的方向和重点。
2.公立医院改革绩效评价是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需要
当前我国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试点各地都处于摸索研究阶段,改革模式不一样,改革内容均各有侧重。因此,需要构建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估,并通过科学,统一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各地方政府的各种方案在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目标方面的实现程度,有利于完善形成了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的总体方案和主要措施,为进一步深化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奠定基础。
3.公立医院改革绩效评价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是我国新医改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牵涉面最广,最复杂和最困难的一项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进展的快慢,直接影响我国新医改的进展。因此,以建立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绩效评价体系作为方法 以进行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绩效评价为手段,来促进公立非营利性医院试点的开展和切实深化公立医院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华宇.公立医院非营利性绩效管理[M].李庆龙,译.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5:15-19
[2]陈凯.非营利性医院绩效管理研究[M].张庆,译.第3版.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9
[3]冯占春.公立医院治理结构变革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5,26(7):45-49
[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医药问题[M].人民日报,2006-11-2(3)
[5]陆道生.非营利性组织企业化运作的理论和实践[A].见:中国高等学校医学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9-142
[6]聂绍芳. 我国医院营销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5-129
[7]钟卫国.医院绩效管理方法[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8]赵兵.医疗改革中的政府角色和定位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1
[9]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4 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自2006年到2008年,在几个维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中,“看病难,看病贵”一直属于热议的话题。从各媒体开始的有关“中国医改究竟成功与否”的热议,到国家政府十余个部委全力商议医改方案,每一步都关系着医疗卫生领域的未来方向,也密切联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是否能够成功构建和谐社会。基于我国的基本状况,如何以建立一个稳定、妥善的医疗卫生机制,进而大力推动人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保证社会治安稳定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大发展。
自我国建国以来,国家创建了劳保医疗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这些制度在计划经济时期为城镇的公职人员提供了就医保证 。1978年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渐彰显出来,还改革了对当时的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因此,以前的医疗制度同社会发展、经济进步逐渐就表现得无法同步,所以关系到广大民众,身心健康的医疗改革开始被人们广泛的关注。
1998年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这是自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开始改革以来比较成功的一个里程碑。2000年,国家政府的相关几个部委一起颁布了《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一直改革的指导意见》,其目的是为了让医疗卫生体系能够逐步健全,提供了变革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美好未来:“建设跟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医疗保障体系,有利于医药卫生行业和卫生机构的发展,给群众提供优质的、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该“指导意见”对医疗单位管理层面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应该把医疗卫生机构划分为不同类别以便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最主要的就是看医疗机构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也就是将医疗机构划分成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类。在管理医疗机构的时候,应该把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医院按其独有的性质分别管理。另外,政府相关部门还指出,公立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应该围绕其性质来进行调整,并将医疗机构的限制体制、激励制度进一步的完善。由于医疗卫生制度变革带来的冲击,医院自身也产生了多层面的改变,这些变化不仅只有积极的,还有消极的。所有医院,特别是非营利性医院更应把管理重心平衡的、合理的分布在病患的满意感、控制医疗质量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等方面上,才有可能稳妥的面对改革医疗卫生事业所带来的强大冲击,这必然给医院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采用绩效管理、绩效考评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论等。
2005年,国家卫生部出台的《医院管理评论指南》第一次把医院的绩效当作考核的重点,并把“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活动在后面2006年、2007年陆续开展,逐步把医院管理、绩效管理纳入对医院管理工作的评测系统中。但怎样针对极个别的非营利性的医院的特殊身份以及其非常规职能进行适当的绩效管理,这个问题还具有相当研讨价值。
2009 年 3 月 被全国人民所关注的医改新方案公布,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提出重点是抓好五项重点,争取让医疗改革能够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在这五项重点改革中,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建立初步的药物管理体系,建立合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民众基本的卫生服务权益均等化这四项都提出了明确的3年实现目标的规划,只有公立医院改革仅仅是提出了试点的要求。可见,公立医院改革是这次新医改的重点 也是难点所在。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曾坦言,公立医院改革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是医疗改革的难点。目前大医院存在很多的看病就医的供需问题,但是因为涉及到国家政策上的安排,再加上资金上的不足,改革的目标也不够明确,所以只能进行试点推行 。
2010年,原卫生部制定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清楚明白的说明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把人民的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实行、政事、官办、医药等医院的各项职能分工完成,实现营利和非营利的分开经营。
力推改革的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坚持适度规模原则,优化医疗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坚持持续发展的理念,把中西医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非营利性医院的健康发展,解决民众看病难的难题。随后确定了辽宁鞍山,广东,深圳等 16 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后又补加了北京市为第 17个试点城市 各省选定了 37 个省级试点地区,到2011 年年底 全国改革试点公立医院数量达到 2299 个。
2012年,原国家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的评估思想和原则中,明确指出:宏观绩效评估与微观绩效评估相结合原则。评估指标包括被调查地方服务体系所拥有的资源,服务的具体情况,以及服务绩效等等大方面的指标,也包含了反映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的提供以及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方面的指标 .医院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医院的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所需要的医疗费用以及服务的效率,医院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等等.
一、研究意义
在国际大环境的现实要求下,医院绩效必须要改变以往的医院工作效率低下,技术人才流失以及病患不满的情况,世界各国政府也在不断的强调卫生系统在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特别强调对医院的监督作用。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上的改革,我国在卫生事业管理上也做出了不小的改变。医院要进行改革,特别是公立医院不但要适应卫生服务体制和有关医疗制度的规定,同时面对强烈同行竞争,必须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全面了解医院运行的情况,对医院内部结构进行更新,激励医院医务工作人员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
二、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内涵
(一)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概念
绩效是指组织机构或者是其中的成员的活动,行为对行动产生的结果,并且希望结果的出现是利用最小资源达成的 。绩效评价是指组织机构在工作中采用特定的指标,按照统一的标准,运用相关的方法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工作所取得的效益。绩效管理是把绩效评价作为纽带,采取合适的管理理论,结合所在的环境建立起来的一种约束和激励并存的机制,以此来促进组织机构能够改善经营管理,实现效益目标。
(二)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内容
医院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是对月度绩效的考核,即考核期限以每月为一个考核期;关键业绩指标的确定要把职务说明书作为基础,要具体的了解考核岗位的本职内容和职责,在其中找到工作产出的内容,在能够反应被考核人的绩效的所有指标中,选取三个到五个最有代表性的作为关键业绩指标。
1.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应该着力考虑到医院的长期发展目标和近期的经济效益
关键绩效指标有两个特点,第一是能够对工作业绩产生很大影响的,其次是需要花大量的工作时间的。KPI指标介绍,KPI指标需要针对岗位工作进行设计。关键绩效指标除了要体现岗位的特点,还要体现医院的管理特点,所以月度工作评价和部门满意度被当成了医院绩效管理考核通用的关键绩效指标 。月度工作评价:月度工作评价指标一般用于部门负责人的考核使用,主要考核月度计划工作的完成情况,被考核的人要提供月度工作小结作为评价的一项依据,工作小结的内容要包括计划工作的内容和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实际工作内容和完成情况。最后附上下个月工作计划和工作建议,直接上级参考月度工作小结报告进行评分 。
2.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关键绩效指标包括指标组成表和指标的计算方法,指标的组成表的内容有指标的名称,指标的具体说明以及指标的重要性,还有指标信息的来源,指标的具体计算以及指标考核的意义。
3.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年度工作方面的评价,评价被考核者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综合月度考核的平均成绩。年度工作评价是针对一年工作的完成情况,也就是考核每个月的工作计划是否都如期完成,被考核的人员根据月度工作小结写出年度工作总结,总结内容包括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完成情况,对上个年度工作的总结,对下个工作年度的工作计划和建议。然后由上级给被考核人员评分。月度关键绩效指标的平均成绩,被考核者的工作能力,被考核者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等等都是考核的对象。
三、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特点
(一)绩效评价具有导向作用,指明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
公立医院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绩效评价的导向作用,为公立医院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化指明了方向。
(二)绩效评级具有激励作用,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现代激励理论认为,只有制定工作合适的目标,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医院中,医务工作人员和其他行管人员的文化程度和素质都相对较高,对于他们,这种激励理论同样适用。所以,必须建立理起相关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制度,最主要的就是建立起绩效优先的公平的考核体系,人才的合理配置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
(三)绩效评价能促进组织成员与组织的交流,具有沟通作用
绩效评价之所以具有沟通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绩效目标的沟通和制定,绩效的实施和管理以及最后的评价来实现的。在医院高层,中层主管之间,中层主管和中层主管之间要有目标上的沟通和明确职责,即明确各自的工作范围与职责。建立医院总体工作战略与各个临床科室、辅助性治疗和诊断科室以及职能管理部门的部门目标之间有机联系,从而使各个部门的工作理念和方式被认同。同时,部门之间的沟通也能够让医院高层管理团队更加深入的了解部门的需要和部门发展的基本情况,从而优化资源,优化人才体系。调整稀缺性资源在部门之间的配置,保证部门能够有效工作 。因此,说明绩效评价良好的沟通作用促进了成员与组织的交流。
四、公立非营利性医院绩效评价的必须性及迫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立医院改革绩效评价是推进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试点的需要
目前,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各地不同程度都在展开,但普遍存在方向不明,雷声大,雨点小,等等看的想法。各地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具体文件尚在由卫生局起草的过程中,建立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和进行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绩效评价,将明确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试点的方向和重点。
2.公立医院改革绩效评价是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需要
当前我国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试点各地都处于摸索研究阶段,改革模式不一样,改革内容均各有侧重。因此,需要构建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估,并通过科学,统一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各地方政府的各种方案在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目标方面的实现程度,有利于完善形成了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的总体方案和主要措施,为进一步深化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奠定基础。
3.公立医院改革绩效评价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是我国新医改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牵涉面最广,最复杂和最困难的一项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进展的快慢,直接影响我国新医改的进展。因此,以建立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绩效评价体系作为方法 以进行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绩效评价为手段,来促进公立非营利性医院试点的开展和切实深化公立医院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华宇.公立医院非营利性绩效管理[M].李庆龙,译.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5:15-19
[2]陈凯.非营利性医院绩效管理研究[M].张庆,译.第3版.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9
[3]冯占春.公立医院治理结构变革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5,26(7):45-49
[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医药问题[M].人民日报,2006-11-2(3)
[5]陆道生.非营利性组织企业化运作的理论和实践[A].见:中国高等学校医学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9-142
[6]聂绍芳. 我国医院营销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5-129
[7]钟卫国.医院绩效管理方法[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8]赵兵.医疗改革中的政府角色和定位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1
[9]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4 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