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热传导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z8566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2003—2005年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热状况的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其土壤热传导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年份、不同地点土壤热通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4—8月为正值,9月至次年3月的绝大部分时间为负值,其年收支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土壤热通量和土壤热导率(k)受净辐射影响显著,并存在时间延迟效应,冬季为4~5 h,夏季为2~3 h.基于实测的土壤热通量和土壤温度差计算得到的k值早春季节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使用我国大多数
其他文献
针对港湾快速城市化地区存在的潜在突变特性,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和突变级数法,构建了评价城市生态安全的突变模型,并对1996—2006年厦门城市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
AHA1基因是植物体内编码质膜H+-ATPase的一个重要基因,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抗逆胁迫反应.本文以AHA1转基因型及其野生型拟南芥为材料,研究了铝胁迫对拟南芥养分吸收、抗氧化胁迫和有机酸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Al降低了拟南芥根系对N、K、Ca和Mg的吸收,但增加了根系对P的吸收,且AHA1转基因型拟南芥比野生型积累更多的P和较少的Al.铝胁迫诱导拟南芥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增加,转基因型
小麦条锈病是危害最严重的小麦流行性病害之一,小麦条锈菌的生态学研究对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和抗锈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近十几年来,DNA分子标记技术被应用于小麦条锈菌的群体遗
测定了浙江慈溪5个不同利用年限旱作农田土壤(50~700a)的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和酶活性,比较分析了农田土壤微生物学质量与利用年限的相关性,并测定了50a、100a和700a3个旱作土壤
研究了北京地区常见9种水生植物在水平流潜流型人工湿地中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和生活力.结果表明,前边湿地单元对COD、TP、TN等污染物的去除贡献大于后边湿地单元.供试植物均可在人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连(Coptis chinensis)主要生物碱。结果表明,石柱不同栽培片区黄连不同部位主要生物碱含量均存在差异,且4种生物碱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小檗碱
研究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结果表明,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类型丰富,有蕨类植物35科67属192种;优势科属明显,科内及属内分化程度较高;科属地理成分以热
以白果粉为原料,制作了0.5%、1.0%和2.0%3种不同白果粉添加量的挂面,比较了白果粉对挂面蒸煮特性、色度、质构特性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果粉对挂面的蒸煮特性和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