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模块二第二单元的标题是The Olympic Games,其中Reading部分以采访的形式对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进行对比。笔者通过这节阅读课,运用关注、归纳、操练、综合运用这四个步骤让学生学会运用较丰富的语言介绍亚运会。
关键词:体育赛事 归纳 操练 综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4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如下的要求:“抓住要点,获取主要信息,理解文章内涵,从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图;读懂图表和说明书等,并提出了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运用关注、归纳、操练、综合运用四个步骤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课堂的具体操作过程
1.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通过PPT的形式,展示出关于亚运会的问题:
A. When were the first Asian Games held? Where?
B. How many countries have hosted Asian Games?
C. When and where will the next Asian Games be held?
D. Are there Winter Asian Games? When were last Asian Games held? Where?
E. How often are Asian Games held?
F. Did China ever host Asian Games? When and where?
通過这一步骤,学生关注到一些与描述运动赛事相关的词汇,并为最后的输出打下数据信息的基础。这一步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到本堂课即将探讨的话题。
2.利用表达的需求激活已有的知识
我对课文加以改编,将课文中的采访形式改编为一篇说明文,介绍奥运会并以七选五的形式呈献在学案上,以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这一步骤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聚焦目标,温故学新
我请学生和自己的同桌交换手中的阅读材料,即让同桌阅读另一篇不同的材料,在各自阅读完交换材料后,两个人为一组,找出各个段落中在两篇阅读材料中都出现的词块。之所以找词块而不是单词,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对词的用法有更好的掌握。这一步骤训练了学生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帮助他们归纳出了课堂输出所需的关键知识点。
4.联系感悟,内化扩展
我请学生结合学案上或者PPT上展示的归纳词汇,复述学案阅读,即通过归纳词汇,介绍学案上的奥运会。在一名学生复述的时候,另一名学生可以提示一些数据信息。教师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操练内化相关词汇,熟悉词汇的用法。由于时间关系,各个小组中只有一名学生复述了阅读材料,另一名学生仅仅是听,或者给同桌提示数据信息。这一步骤训练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操练课堂输出所需要的知识点。
5.整合知识、经验、见解,完成任務
学生应用归纳、复述中的词汇,结合板书中关于亚运会的信息,介绍亚运会。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时间受限,大部分学生不能在下课之前完成文章,从而导致展示的时候匆忙,也没有做评价。二是针对基础薄弱学生的练习,没有降低到学生所需要的程度,这些学生在翻译时仍然感觉无从下手。这一步骤进一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通过综合训练输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二、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针对班级内的大多数学生,本节课只能说部分达到预设目的,还有许多地方需要钻研、改进。首先,在第一步中,提问关于广州亚运会知识的时候,全体学生都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于这一话题,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希望能够用自己所学过的语言描述亚运会。其次,在第二步请学生做七选五试题的过程中,学生虽然首次接触这样的试题,由于所选五个句子都是各段的主题句,80%以上的学生基本能顺利完成任务。再次,在第三步骤,请学生总结归纳词块时,班级70%以上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做出归纳,这归功于学生平时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另约30%的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稍差,没能顺利完成任务。在第四阶段学生复述各自材料的体育赛事时,由于时间有限,不是所有学生都完整地复述了整个赛事,学生们的能力得到一定的训练,为最后一步打下基础,但还不全面。最后,在综合运用输出过程中,只有大约20%基础优秀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完成了任务,其余学生由于受时间限制,需要在课下时间完成任务。
三、收获与反思
1.课堂的各个环节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
本节课,我所设计的各个环节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最终能够有效地输出展示。
2.阅读课中生词的处理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难免会遇到生词,包括在阅读母语文章时也是这样,但这并不一定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来辨析出生词的含义。
3.阅读题中七选五如何挖空
本篇文章,我在七选五挖空的时候,挖的都是各段的主题句,这样针对高一的学生,降低了题型的难度,同时,让学生们对篇章、段落的结构一目了然。
4.如何让课堂有效带动基础薄弱的学生
当课堂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或者有较大差距的时候,教师通常要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从而会削弱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分层次教学,尽量做到使优秀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后进生吃到。
教学是一门无穷无尽的科学。俗语说:“学无止境。”同样,教也“无止境。”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质疑,在质疑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在探究中进步,在进步中教学。
参考文献:
[1] 鲁春燕.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教研),2011,
[2] 蒋军海. 综合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6).
关键词:体育赛事 归纳 操练 综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4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如下的要求:“抓住要点,获取主要信息,理解文章内涵,从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图;读懂图表和说明书等,并提出了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运用关注、归纳、操练、综合运用四个步骤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课堂的具体操作过程
1.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通过PPT的形式,展示出关于亚运会的问题:
A. When were the first Asian Games held? Where?
B. How many countries have hosted Asian Games?
C. When and where will the next Asian Games be held?
D. Are there Winter Asian Games? When were last Asian Games held? Where?
E. How often are Asian Games held?
F. Did China ever host Asian Games? When and where?
通過这一步骤,学生关注到一些与描述运动赛事相关的词汇,并为最后的输出打下数据信息的基础。这一步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到本堂课即将探讨的话题。
2.利用表达的需求激活已有的知识
我对课文加以改编,将课文中的采访形式改编为一篇说明文,介绍奥运会并以七选五的形式呈献在学案上,以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这一步骤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聚焦目标,温故学新
我请学生和自己的同桌交换手中的阅读材料,即让同桌阅读另一篇不同的材料,在各自阅读完交换材料后,两个人为一组,找出各个段落中在两篇阅读材料中都出现的词块。之所以找词块而不是单词,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对词的用法有更好的掌握。这一步骤训练了学生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帮助他们归纳出了课堂输出所需的关键知识点。
4.联系感悟,内化扩展
我请学生结合学案上或者PPT上展示的归纳词汇,复述学案阅读,即通过归纳词汇,介绍学案上的奥运会。在一名学生复述的时候,另一名学生可以提示一些数据信息。教师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操练内化相关词汇,熟悉词汇的用法。由于时间关系,各个小组中只有一名学生复述了阅读材料,另一名学生仅仅是听,或者给同桌提示数据信息。这一步骤训练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操练课堂输出所需要的知识点。
5.整合知识、经验、见解,完成任務
学生应用归纳、复述中的词汇,结合板书中关于亚运会的信息,介绍亚运会。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时间受限,大部分学生不能在下课之前完成文章,从而导致展示的时候匆忙,也没有做评价。二是针对基础薄弱学生的练习,没有降低到学生所需要的程度,这些学生在翻译时仍然感觉无从下手。这一步骤进一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通过综合训练输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二、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针对班级内的大多数学生,本节课只能说部分达到预设目的,还有许多地方需要钻研、改进。首先,在第一步中,提问关于广州亚运会知识的时候,全体学生都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于这一话题,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希望能够用自己所学过的语言描述亚运会。其次,在第二步请学生做七选五试题的过程中,学生虽然首次接触这样的试题,由于所选五个句子都是各段的主题句,80%以上的学生基本能顺利完成任务。再次,在第三步骤,请学生总结归纳词块时,班级70%以上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做出归纳,这归功于学生平时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另约30%的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稍差,没能顺利完成任务。在第四阶段学生复述各自材料的体育赛事时,由于时间有限,不是所有学生都完整地复述了整个赛事,学生们的能力得到一定的训练,为最后一步打下基础,但还不全面。最后,在综合运用输出过程中,只有大约20%基础优秀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完成了任务,其余学生由于受时间限制,需要在课下时间完成任务。
三、收获与反思
1.课堂的各个环节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
本节课,我所设计的各个环节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最终能够有效地输出展示。
2.阅读课中生词的处理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难免会遇到生词,包括在阅读母语文章时也是这样,但这并不一定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来辨析出生词的含义。
3.阅读题中七选五如何挖空
本篇文章,我在七选五挖空的时候,挖的都是各段的主题句,这样针对高一的学生,降低了题型的难度,同时,让学生们对篇章、段落的结构一目了然。
4.如何让课堂有效带动基础薄弱的学生
当课堂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或者有较大差距的时候,教师通常要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从而会削弱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分层次教学,尽量做到使优秀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后进生吃到。
教学是一门无穷无尽的科学。俗语说:“学无止境。”同样,教也“无止境。”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质疑,在质疑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在探究中进步,在进步中教学。
参考文献:
[1] 鲁春燕.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教研),2011,
[2] 蒋军海. 综合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