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dly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讨论了《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中的几点意见。提出了在教学内容改革中要丢弃那些过时的或者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太紧密的内容,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工程意义和物理意义的理解。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学习,努力该进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学生课前预习,认真答疑和应用Matlab等辅助教学软件来改进课堂教学和实验。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素质教育;Matlab
  《自动控制原理》是高校自动化类、电子类、机械类及相关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很多后续课程,如《现代控制理论》、《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控制系统仿真》等,在较多地方都用到了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该课程还是很多门研究生课程的基础,也有一些专业为研究生开设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应使学生掌握有关自动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分析方法,具有对系统进行定性分析、定量估算和动态仿真的能力,并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参加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之内,有效地教好该门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门课程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均较强,涉及知识面广,抽象概念多,分析方法多,课本上的知识同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差距,对数学知识要求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觉内容抽象,难于理解,进而不能很好的掌握。造成的结果是很多学生认为这是一门应用数学课程;很多同学学习完之后只记住一些规则,例如:劳斯判据,如何画根轨迹,如何Bode图,如何进行方块图简化等。
  但如果问它们的物理意义,很多同学回答不上来。甚至考试成绩很高的学生同学甚至搞不清什么是闭环什么是开环,区分不开控制误差和控制量。因此,有必要对此课程的教学做跟进一步的改革。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对课程教学做了若干思考,认为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素质和能力培养以及课前预习、课后练习以及综合实验多个环节同时进行改革,方能达到该门课程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从大的方面来区分,主要包括系统的建模、系统分析和系统的综合三个方面。建立系统的模型是分析和综合的基础,这一部分不可或缺。随着对控制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的深入,新的系统分析和综合方法的不断出现,有些方法已经不在实际设计中采用,成为历史的东西,这些内容完全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去除或者淡化,而有些非常有用的新的方法和工具,一定要在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内容。例如,系统稳定性分析方面采用的劳斯判据(此处不明白),在实际系统设计和研究中几乎不再采用,而在系统的开环和闭环的稳定性判别,完全可以借助Matlab求解系统的特征根来判别系统稳定性;对于复杂系统的方框图简化,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各种联系,而在实际过程中这个应用很少,完全可以借助Matlab来处理这些化简问题;根轨迹分析和校正,在实际中应用较少,但在目前的很多教科书中仍然是主要内容,学生依据根轨迹绘制的十多个规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做这方面的练习,浪费了很多时间;而对于等M圆、等N圆设计等内容,在当前的工程设计中已很少使用,可只作简要介绍或者完全取消该部分内容。与这些该淘汰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比较,有些内容就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讲解。例如,而对目前仍普遍在使用的控制方案PID以及先进的辅助分析工具MATLAB在课程中的应用等内容予以加强。在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历史发展中,PID控制是历史最久、生命力最强的基本控制方法,由于PID控制具有原理简单、使用方便、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讲授P、I、D各参数的作用和PID参数自整定的方法,还要讲实用的PID控制(例如:实际微分PID控制、防积分饱和PID控制、PID控制的离散形式、各主要控制公司采用的PID控制方法)的设计和针对不同的控制硬件配置的实现方案等。(1)淡化数学内容,加强物理意义的解释。数学基础的扎实与否是制约本课程学习的又一重要因素。由于涉及大量的数学知识(微分方程,拉普拉斯变换,复数的幅值和幅角,Z变换)、数学推导及作图,使得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存在较大难度。对一些数学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这些数学知识令学生感到这门课程很难学习,搞清楚这些数学公式和其物理意义是他们必须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一开始就顾虑重重,学习一开始就被失败的阴影笼罩着,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挫败感,有的学生中途会放弃学习。有的学生搞不清到底是在学控制理论还是在学数学,甚至错误地认为控制理论就是数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弱化数学在控制理论课程中的地位,应当根据课程的进度,有计划地安排好相关数学知识的复习。对于特别重要的部分,要以应用为原则,在课堂上反复解释这些抽象的数学公式所对应的实际物理意义,使得学生不要因为数学而放弃了主要内容的学习。(2)加强计算机辅助分析工具Matlab相关内容的教学。Matlab控制系统工具箱,它具有高效的数值计算及符号计算功能,能使用户从繁杂的数学运算分析中解脱出来;具有完备的图形处理功能,实现计算结果和编程的可视化;友好的用户界面及接近数学表达式的自然化语言,使学者易于学习和掌握;MATLAB包含了进行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所必须的工具箱函数,可以分析连续系统,也可以分析离散系统,并可以进行极点配置控制器设计和高级控制算法(例如鲁棒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系统设计等多项操作。(3)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域响应、稳定性、根轨迹、频率特性、系统的能控能观性,系统的控制器设计等内容,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目前,在国外高等院校,MAILAB已成为本科生、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软件,国内许多理工院校也已经或正把MATLAB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软件。MATLAB工具可以很方便绘制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函数命令rlocus(g)。在频域分析方面,可以很容易利用Bode等命令绘制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另外,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综合方面,Matlab也提供了很多丰富的命令。作者认为,加强Matlab教学内容,对于《自动控制原理》的学习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尽管《自动控制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很多年,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仍然沿袭着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上课时老师以PPT为讲课内容,逐页讲授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整个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长期以来,老师习惯于带着PPT在讲台上讲,下面学生的状态则是五花八门,真能跟得上老师节奏的学生,随着课程的深入,越来越少。而老师在课堂上也只能和几个学习比较认真的学生进行互动,对于很多学生抱怨“听不懂”、“跟不上”,老师有时也无可奈何。我们已经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其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自然形成了教师讲授多,知识传授多,而学生参与少,能力培养少的现状。这种方式会很快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1.让学生有端正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纯理论课程,应用型不强,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对于将来的就业联系不大,所以学不学关系不大,错误的想法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教师应该在每一堂课都举一些自动控制有关的例子。这样的例子处处都是,可以随手找到。从天上飞的“神舟六号”、“飞机”、“卫星”、“导弹”,地上跑的“汽车”、“火车”,水里游的“轮船”、“潜艇”、“航母”、“军舰”;从冶金工业中的“轧钢系统”,化工系统中的“精馏塔”,到轻工业中的“造纸”、“酿酒”等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应用广泛,无处不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将课程结合工程实际,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动控制原理》的重要性。关键是要学生在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重要性之后,投入更多的时间学习。
  2.变学生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在短短的上课时间内,让学生完全学懂和接受这门课程的所有内容,是完全不可能的。要有效地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必须在课前认真预习。教师在每节课之前,告知学生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将PPT发到学生手中。最好是介绍一下重点和难点地方是什么。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对比较简单的内容有了比较好的掌握,对于难点,则可以在课堂上和老师一块儿攻克。这样,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对于一些遗留问题,教师要极力督促学生在课后向老师或者同学及时请教,尽快消灭问题。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调节课堂气氛。学生的听课情绪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特别是连续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留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如果学生流露出疲倦、迷惑、厌烦等情绪,必须适当调节课堂气氛,用与专业息息相关、学生又感兴趣的信息或方式来调节课堂气氛。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个问题不太理解,就要及时地询问,对该问题做反复解释,让学生可以跟上上课的节奏。(2)抽象的问题要联系工程实际。在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数学描述与推导,使学生对原理的掌握仅仅处在一种“数学层面”上的理解。很多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只是记住了数学公式和一些规则,而对其物理和工程意义不胜了解。有一种只会做题,高分低能的感觉。为此,对于每一个抽象出来的数学描述的问题,先讲清楚工程的背景与需求;对于数学推导不必追求全面,注重推导的思路,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习惯。(3)抽象问题的可视化。运用MATLAB仿真等技术进行教学演示,通过使用形象直观的仿真图像及其变化,有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概念和物理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建模、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能控能观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系统的频域分析以及系统的综合问题。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如《电机调速》、《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及其他高级控制课程打下一个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分析控制系统和系统综合的能力,应该是本科程的目标。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大多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很多学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对于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我们在本课程的教育方面还差很多。主要的问题有: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解题能力的教育、忽略了能力的培养;重视了基本数学问题难点的突破,忽略了理论联系实际;过于重视考试题目的联系,轻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考试本来是促进学生社会化过程的手段,学生的发展倒成了争取考试合格的手段,考试过程中所有自然形成的关系却变成了分数关系。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强制力量,学生失去了自身学习的动力。
  三、课后答疑和实验
  课外答疑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任课教师也是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通过答疑,可以了解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学生则是一个自我检查和个别辅导的机会。课外答疑不同于课堂教学,不拘泥于课堂时间、教学规定等限制,因此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上课时感觉到学生学起来有困难的地方,一定要主动请学生到答疑室,主动为他们解惑。尽早消化问题,不要把问题带到下一节课堂,否则,问题越积越多,最后导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失去学习的兴趣。《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的课程,实验课程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掌握,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独自选择课程设计的对象,根据系统的结构建立数学模型,对系统原固有的部分进行近似和简化,用频率分析的方法,分析系统性能,根据具体的要求确定系统得稳态和动态指标,将系统固有部分的频率特性和预期频率特性进行比较.确定校正装置结构与参数。基于MATLAB仿真的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在实践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开设更多综合性的实验教学项目;同时也顺应了自动控制领域的发展潮流。这将极大地提高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自动控制原理》一直是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的一门课程。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本人认为该门课程的教改,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等几个方面同时进行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删除那些过时的或者与实际应用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控制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素质;同时,要采用Matlab作为教学和实验的辅助手段。当然,如何有效地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老师的态度也很重要。并且,针对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特殊背景和实际情况,课程的改革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龚锦红.MATLAB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与实验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12):137-139.
  [2]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简明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潘东波,刘枫,张渝,周雪莲.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4):157-160.
其他文献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对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教育形势的推进,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和改革。培养创新型、
琼海话的量名短语表定指时不受语序或信息结构限制,而受语音条件限制,具体可分为两类:1)"普通量词+名词"表定指,量词前面的句法成分X要变读高调;2)通用量词"枚"加名词表定指,
本刊讯(记者李姗)9月25-26日,全国农广校校长工作会议在河南省夏邑县召开。本次会议以"稳定发展农广校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层次新型职业农民"为题,交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中等
针对大型三角网格的特点,提出一个基于外存的鲁棒水印算法。首先对大规模三角网格顶点的重新排序和分组,然后对由分组中顶点到原点的距离组成的序列进行DCT变换,最后将由二值图像调制的水印序列嵌入到经过量化的DCT高频系数中。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抵抗网格噪声、简化、剪切以及仿射变换等攻击,具有良好的不可见性和鲁棒性。
在企业网中为了限制非授权用户访问企业网之外的资源,一般在代理服务器上进行IP地址或计算机MAC绑定。但是如果代理服务器的参数设置不合适,可能起不到限制非授权用户访问外网的作用。为了检测哪些代理服务器没有进行非授权用户IP或MAC限制,使用C++Builder 6.0的NMHTTP控件开发了一个局域网代理服务器检测程序。该代理服务器检测程序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局域网中给定网段内那些未进行IP限制设置的代
目的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在急性心肌缺血中对缺血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制备
海上危险货物运输中托运人和承运人应当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而在实践中人们通常更多地关注托运人的责任,较少地关注承运人所应承担的责任,这是目前我国海事审判实践中亟待解决的
高速铁路是超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论述了中国铁路路情急需发展高速铁路;通过博采众长,研究试验,构建创新的中国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介绍了近期高速铁路建设的工程实践。
如何实现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合理优化,是高职院校讨论关注的热点。生理学是该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本文从对授课学生的问卷调查、授课过程及该门课程设置情况出发,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