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宝宝讲故事

来源 :育儿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都爱听故事。绝大多数的孩子一听说妈妈要给他讲故事了,马上兴高采烈地依偎到身边,竖耳聆听那一段段优美动人的故事。
  听故事是孩子生活的需要,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儿童故事可以把宝宝带到一片广阔的天地,启发他的想象、增长知识并开拓思维。故事对宝宝有很大的吸引力,作父母的要抓住宝宝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经常向宝宝讲一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有益故事,以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望。
  可是,有的人讲的故事孩子喜欢听,也能从中学到知识、懂得道理;而有的人讲的故事孩子不愿听,也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怎样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
  
  讲故事前做哪些准备
  
  一、选好故事
  要根据宝宝的实际认知水平、年龄大小、兴趣爱好,选择与之相符的具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的故事来讲,故事应情节简单、思想鲜明、语言优美。
  宝宝一般对认识和了解动物有着极大的兴趣,甚至产生亲切感,所以,应选择以动物形象为主的童话。内容选择上,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先从故事简短、情节简单的开始;等到宝宝3岁时,就适当选择内容稍多、情节稍复杂并能引发简单思考的故事,如《乌鸦喝水》等。
  但父母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跟孩子讲述宣扬恐怖和鬼神迷信的故事,否则会污染宝宝纯洁的心灵。
  
  二、选择良好的讲述环境
  讲故事的环境应该是安静、没有干扰的。嘈杂的环境容易分散宝宝的注意力,不能专心地听故事。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播放音乐,例如讲到猴子、白兔、小鸟、鱼儿时可以播放优美、轻快的乐曲。而出现鸭子、大象、企鹅、熊猫等笨笨形象的动物时,可以插入沉重、笨拙的乐曲,以此营造贴切的故事氛围,刺激宝宝的想象力,让宝宝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讲好故事的开头
  故事的开头很重要。如何将宝宝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必须有新颖的开头。比如采用歌谣的形式开头:“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宝宝很快就会跟着唱起来,甚至还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这时您告诉宝宝,今天要讲的故事名字叫《可爱的兔宝宝》。一下子,宝宝听故事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
  
  四、讲故事前先提要求
  讲故事之前,应该先向宝宝提出恰当的要求,如“记住故事题目”、“故事里出现了哪几种动物”等。这样,孩子就会聚精会神地听,且有意识地记住一些内容,宝宝的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得到了发展。
  
  五、选择良好的心理环境
  孩子在愉快情绪中吸收知识往往感受深刻,有的甚至终生不忘。因此,您应当保持愉快、认真的态度去讲述故事,绝不能应付了事。带着宝宝共同进入故事情境中,才能让他真正地掌握一个故事。
  
  怎样讲好故事
  
  一、绘声绘色、富感染力
  给宝宝讲故事,不仅要把人物、情节讲清楚,还要语言生动、表情逼真进入角色,使故事表演富有游戏性,引起孩子的兴趣,增强故事对孩子的感染力,才能激发孩子的感知、联想,并增强记忆力。让宝宝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讲故事的过程中,尽量运用形象的语言、表情和手势,通过语言和动作演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比如讲小白兔时,语言欢快,两手放在头两侧展示小白兔的两只大耳朵,把小白兔活泼可爱的形象表现出来;当讲到山羊爷爷时,手悬在下巴下,做抚弄胡须的动作,这时声音变粗,动作放慢,让宝宝感受山羊沉稳平和的神态,这样不仅能吸引孩子,还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并加深印象。
  
  二、配合图画讲述
  孩子都喜欢看图画,他们不仅用耳朵听大人的讲述,还会用眼睛仔细地看图画、用脑子想图画的意思。因为大多数儿童故事都是图文并茂的,文中的图画颜色鲜艳,卡通形象生动逼真、活泼可爱,极易吸引宝宝的注意。所以,您可以根据图画情节,边看边讲,这就比单靠听觉效果要好,还可以调动宝宝的多种感觉器官同时活动。
  
  三、有意重复
  宝宝学会讲一个故事,要经过聆听、理解、记忆、复述四个阶段。当宝宝重复听讲同一个故事时,能在重复启动的故事形象中感到愉快,增加兴趣并检验自己的记忆和实现自己的期望。因此,宝宝对他喜欢的故事百听不厌,直到耳熟能详。
  对于2~3岁的孩子,不妨选择十几个故事反复给他讲,也可以让他跟着父母一起讲,让他反复模仿,加深记忆。时间长了,他听熟了,理解了,就记住了,慢慢地自己就能讲了。
  
  四、耐心启发
  在讲故事时,最好穿插着提问题,哪怕是简单的问题如:“兔宝宝在猴子阿姨家吃了什么呀?”、“贝贝说吃饭之前要做什么呢?”等,都能让孩子思考、回答,从而调动宝宝的思维能力,并形成互动。
  给宝宝讲故事,要有耐心,要不断地向孩子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答对了及时表扬,答不对就耐心解答,下一次让他再答。随着孩子的成长,循序渐进,慢慢地尝试让他猜想故事的情节发展和结局,或续编故事,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五、把握时间长短、注重质量
  讲故事,坚持每天1次,但一般每次十来分钟就够了,因为孩子每天玩的内容不能很单一,也不能一个内容持续时间太长,否则孩子就没兴趣了,注意力也不集中,甚至产生排斥心理。所以,可以遵循刚开始时每次3~5分钟,再逐渐增加到十几分钟。并且在讲故事前做好准备,要选讲哪个故事,先熟悉好内容和情节,同时确定演示手段。这样,讲起来质量才高,效果也好。
  
  六、概括故事内容
  故事结束时,应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概括,得出一个结论、讲清一个道理,让宝宝明辨是非,有一个浅显的理解。也可以先试着让宝宝自己去概括故事内容,父母在此基础上补充完整,有趣味地分享感受,让孩子渐渐体会故事的寓意。如果能鼓励孩子把听过的故事,再讲给别人听,那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