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道德行动与人格生成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行动的动力和人格生成的过程都是道德哲学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孟子将恻隐之心这种无中介的直接情感因素作为道德行动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人格生成的发端;经由知言养气的工夫论,孟子阐发了人格生成的过程:知言是辨别善恶和对错,从而形成确定的信念,而以"集义"为中介的养气则为人格的生成提供内在支撑,并以孔子的圣人气象显示了道德工夫论的终级目标——人格的圆成。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从不忍人之心这种内在情感出发,通过"由仁义行"的天性之自发性,最终将内在德性充分展现于外在形体之中,使作为躯体之自然的形色完全内化为人的天
其他文献
随着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 江苏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江苏消费者对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需求增加, 选择邮轮旅游的人数在逐年增长, 邮轮旅游市场迅速扩大.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邮轮
对世界经济组织、美洲开发银行(IDB)等国际机构文件中频频出现,而中国许多词典尚未收录的microenterprise的译法和内涵做了较深入的探讨;还研究了被国际社会赋以新内涵的gend
城市本地籍犯罪的未成年人在文化水平、生活状态、家庭情况、犯罪类型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城市流动犯罪未成年人的特征,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本地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要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