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制备131I标记的、抗西妥昔单克隆抗体(C225)修饰的免疫纳米脂质体131I-C225-BSA-PCL,探讨其体外抑制EGFR过表达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分别构建EGFR靶向性和非靶向性纳米脂质体C225-BSA-PCL和BSA-PCL,并行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分析;使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上述纳米脂质体在EGFR过表达肿瘤细胞中的靶向性结合及内吞情况。用氯胺T直接标记法对
【机 构】
:
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核医学科,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核医学科,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核医学科,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00052 天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备131I标记的、抗西妥昔单克隆抗体(C225)修饰的免疫纳米脂质体131I-C225-BSA-PCL,探讨其体外抑制EGFR过表达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方法分别构建EGFR靶向性和非靶向性纳米脂质体C225-BSA-PCL和BSA-PCL,并行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分析;使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上述纳米脂质体在EGFR过表达肿瘤细胞中的靶向性结合及内吞情况。用氯胺T直接标记法对纳米脂质体进行131I标记,MTT法检测131I标记纳米脂质体的细胞杀伤活性,并观察其细胞摄取及胞内存留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成功构建EGFR靶向性和非靶向性纳米脂质体C225-BSA-PCL和BSA-PCL,其有效直径约为130~180 nm。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均显示C225-BSA-PCL能被EGFR过表达的肿瘤细胞摄取,而BSA-PCL的摄取相对较弱。MTT检测结果显示,靶向性核素纳米脂质体131I-C225-BSA-PCL较非靶向性的131I-BSA-PCL具有更强的细胞杀伤效果,IC50值分别为0.03~1.32和0.25~12.19。细胞摄碘实验结果显示,131I-C225-BSA-PCL能被细胞快速摄取,并于4 h达摄取峰值,其细胞摄取明显高于131I-BSA-PCL(t=3.03~16.86,均P<0.05)。
结论EGFR靶向性纳米脂质体C225-BSA-PCL较BSA-PCL具有更强的与EGFR过表达肿瘤细胞结合并被其摄取的能力。131I-C225-BSA-PCL可在EGFR过表达的肿瘤细胞中存留较长时间并表现出明显的靶向性杀伤效果,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其他文献
视神经损伤在临床上较多见,且常导致严重的视功能障碍,甚至失明.我院自2000年2月~2003年11月收治视神经损伤患者86例,采用两种方法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其中采用高压氧(HBO)综合治疗取得了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多种胃良恶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Ⅰ类致癌因子[1].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可分成PG Ⅰ、PGⅡ2个亚群.PG Ⅰ主要由胃底的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而PGⅡ除由上述2种细胞分泌外,还可由幽门腺、贲门腺和十二指肠的Bnmner腺分泌.血清PG浓度的变化能反映胃黏膜
我院自1981年将高压氧(HBO)应用于临床以来,对其中170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HBO治疗.并选择病情基本类似的68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用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尽早HBO治疗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有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北京宣武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符合支气管镜检查的132例患者,男69例,女63例,年龄26~82岁,平均(63±10)岁,分为两组:(1)观察组:66例,男37例,女29例,年龄26~82岁,平均(63±10)岁,在局部麻醉的基础上加用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静脉麻醉;(2)对照组:66例,男36例,女30例,年龄3
乙型肝炎病毒存在准种现象.为研究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前C区准种组成特点,本研究从3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和肝组织中提取HBV DNA,经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HBV前C区,产物克隆后经单链构象多态性/异源双链分析(SSCP/HDA)筛选不同的克隆并测序,比较血清和肝组织中HBV前C区准种组成的异同。
我国大豆含油量低、单产水平低但生产成本高,造成市场竞争力弱,制约了大豆生产快速发展,因此,选育优质高产高效的大豆新品种是提升大豆竞争力的根本措施。大豆优异种质资源是
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8F-FDG PET/CT显像在肝恶性肿瘤的分期和再分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5],但在HCC的诊断方面价值有限.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8例接受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且经病理学确诊的H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10例肝良性占位性病变进行比较,对双时相显像在HCC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在β分子筛催化剂上研究萘和甲醇的烷基化反应 ,考察醇萘摩尔比、温度、压力及金属杂原子改性Hβ催化剂对萘转化率和 2 ,6-二甲基萘 (DMN)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甲醇在反
患者,男,23岁.因阴茎包皮过长,于2002年4月27日在某院行包皮环切术,手术过程不详.术后4 h出血不止,行第二次包扎.由于包扎过紧,止血不当,引起阴茎龟头高度肿胀,发黑,8 h后送来我院.患者神志清楚,BP 110/75mm Hg,心率128次/min,痛苦貌,不能行走.阴茎龟头高度肿胀、发黑、感觉麻木、排尿困难.立即将患者取半靠卧位、松解包扎的胶布和粘贴,清洁伤口,行换药处理;立即行高压氧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迄今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胆汁淤积综合征,因其常与炎症性肠病(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发生,因而引起胃肠病学家和肝病学家的共同兴趣.欧美学者报道PSC患者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率为60%~100%[1].希腊学者在21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发现4例(1.86%)PSC[2];我国安徽学者则在29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发现15例(5.12%)PSC.本研究力求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