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国内近十年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2010—2020)

来源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_liuyu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网络舆情研究的重要类型,是社会网络舆情在高校的映射延伸.通过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研究、发展演化研究以及舆情应对引导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相关研究存在若干问题:研究成果的学科融合度不高,研究内容不均衡,研究质量有待提升等.因此,应从泛化粗线条的研究转向更细化的微观研究,加强跨学科交流合作,以综合性视角开展更深入的理论探索.
其他文献
推行教师培训自主选学,需要不断探索适合区域特点、有助于教师发展的培训模式.教师培训混合式自主选学强调,培训诸多要素须统筹兼顾和多种选学模式优势融合,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的运用和优化,扩展教学时空,融合教育资源.混合式自主选学实施上按照“1841”四个培训阶段,采取“诊、供、选、学、导、评、用、服”八位一体策略路径,重构教师培训的新样态,让教师专业得以发展,助力破解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教师发展的难题.
西方悲剧理论与西方哲学和美学的发展密不可分.西方悲剧理论的历史嬗变与西方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到语言转向的这一发展变化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在本体论阶段,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悲剧理论的基础,突出了观众(读者)的作用.在认识论阶段,黑格尔在前人悲剧理论的基础上赋予悲剧以新的内核,并运用矛盾分析法对悲剧进行阐释.尼采则是西方第一个悲剧哲学家,他的悲剧理论是对西方理性主义悲剧观的批判,是对生命个体原始欲望冲动的张扬.在语言转向时期,西方现代悲剧以异化和荒诞为主题,表现了小人物的悲剧,而传统悲剧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已经消
课堂是进行教学的重要场域,课堂互动是师生间进行知识、情感与思维“对话”的过程,亦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教学方式.师生课堂互动主要是在互动意识、互动行为、互动环境这三者的动态交互作用下发生的.然而,一些高校的课堂教学却陷入了师生互动意识薄弱、教师单向度输出、师生间缺乏情感与思维交流及课堂环境联动浅弱等多方面的问题.应以个体、行为、环境这三者为切入点,通过强化个体互动意识、提升互动行为素养、营造互动环境等途径优化课堂互动效果,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