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 :城市地理·论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bgm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学生心理健康自助体系。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专任教师教育与指导、教师咨询与学生自助紧密结合的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正确开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为高校发展的主题,尤其一些重点高校,但最近几年,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也有一定问题,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改心理教育发展的渠道,在全国的高职院校基本都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每个高校都有心理健康咨询室,由此可见,现在全国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搭建各种平台宣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对职业能力培养都有一定的提高,促进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一)开设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现在国家教育部非常重视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有文件,规定大一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每个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通过教师课程的讲授,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对人的成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向往,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大学生。
  (二)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模块中心理课程的作用,加强职业心理教育
  当代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在修改,新修改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把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为一个重要事情来抓,比如在不是心理学专业开设一些课程,如消费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营销心理学等。更保护一些专业领域的基础心理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把学生心理健康纳入职业发展领域,对岗位职责的需求有一定行业的发展,培养学生在学校期间就有一种职业培养态度,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平时培养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对未来的工作有一个经济心态进行调整,对现实社会的适应,适应新社会环境,改变自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自己将来正确发展人生打下基础。
  (三)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程为必要补充
  学生在校期间,院系各个单位积极开展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特别对一些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个别加强辅导与答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在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过程中,要积极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去感悟,如团体心理辅导、校园心理剧、心理沙盘游戏等。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一些优秀学生,在学生表现非常好,但一走向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存在一定差异,让学生感觉很不适应。在校期间,要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协调能力,意志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培养,良好的心态环境适应,自我能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自我化解心理矛盾,让有很好的心态去适应社会,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提高生存能力。
  (四)举办专题学术讲座,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很多方式与手段,比如课程辅导,网络学习等。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专题讲座,专题讲座可以有校内专家,或者外聘一些行业专家,尤其聘请校外行业专家,专家可以带来一些新鲜信息,对学生与老师都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或对社会上一些心理敏感话题等等。比如现在很多女大学生受骗上当,有的甚至失去生命等话题。这些都是大学生心理因素不健全的表现,专家可以讲解,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很具有适用性,对环境的适用有一定的帮助,专题讲座对高职院校学生比较适用,高职学生一般在校学习期间就2年,通过专题讲座及心理健康辅导,提高学生的适用性,加强心理健康因素,对将来人生观的培养有一定意义,消除学生心理健康及成才有一定的帮助。
  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活动平台
  (一)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
  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不要是一种形式,要符合实际需求,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下,不能主要依靠心理教师与辅导员,要进行全员参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题,开展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开设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让多数学生参与进去,提高其实际应用的价值,真正体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精神,提高高职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职业规划能力,这些都是培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组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1、建立心理咨询室,引进心理咨询教师,面对面与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心理沟通,树立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能力,适应社会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
  2、建立校园心理网站和广播站专栏,在网上开设现场答疑、在线咨询、心理知识宣传等多个栏目。利用学校已有资源,开设资源共享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这是最经济有效的教育方式。
  3、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相对于个别咨询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特点。针对特殊群体的学生开展多样性的团体辅导,对障碍性、适应性和发展性的心理问题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构建学生心理健康自助体系
  大学生心理现在越来越脆弱,每年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现在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专题辅导、专家讲座,主题报告等,用来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生活环境能力,工作协调能力,岗位职责能力,健康人格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今后的健康良性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培养等。
  (一)建立在校生心理健康自助体系
  现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各个院系都非常重视,成立管理机制,在学院一般以院团委,学生处为中心,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院系也成立以系团总支书记与辅导员为中心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各个班级也积极开始一些有益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提高学生们职业能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平台,注重学生心理健康。
  (二)开展系列心理健康学生自助活动
  在心理健康组织机构的组织配合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自助活动,有两方面的自助活动:
  1、新生入学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活动,由各系部的学生组织开展面向新生的各种心理健康活动,通过板报、广播、心理报刊和校园网络等形式向新生介绍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测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2、每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可以由院团委、学工、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大型的心理健康活动。全院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开展心理讲座、心理训练,举办心理征文,学生自编自演心理剧等,使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意识深入学生内心,构建积极向上活泼的大学生心理氛围。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以课堂内外相结合,教育指导相结合,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既要尤其理论基础和原则,又要进行实践探索和总结,开创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邱鸿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春娜,金鹏.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体系探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1).
  [3]李芳.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邢静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
其他文献
为研究丁基硝氧乙基硝胺(NENA)对硝化纤维素(NC)的溶塑作用,用动态流变学方法和单向拉伸实验分别研究了NENA和NG(硝化甘油)溶塑NC的完整历程及其溶塑产物的力学性能,并通过分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法,研究了硝化甘油/二缩三乙二醇二硝酸酯(NG/TEGDN)废水分解的影响因素,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各工艺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程度和初步实验数据;通过单因素实
在酚醛树脂中添加石墨粉,采用模压法制备出CFRP材料,在不同温度热解转化为C/C复合材料,然后反应熔渗( LSI)硅制备出C/C-SiC材料,研究了石墨粉对材料的微结构、毛细渗透行为及机
针对线性范围内的螺栓连接结构开展研究。在薄层单元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螺栓连接结构接触面刚度识别方法。采用正交各向异性本构关系的薄层单元模拟接触面,忽略螺栓和螺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