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设施农业植入“智能芯片”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北京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北京设施蔬菜生产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温室年平均用时达3600小时/亩以上,人均管理面积仅相当于日本的1/3、西欧的1/5和美国的1/10。蔬菜病虫害防治仍主要依赖化学农药防治,广大农户对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认识不够,盲目用药现象比较突出。
  但是,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促成了上述问题的解决。实时自动采集温室内环境参数和生物信息参数,通过物联网智能灌溉控制系统进行灌溉控制;通过智能化施药系统,提高药液的附着,减少损失和污染;通过智能施肥系统,实现水肥一体精准施入,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对土壤水分的精确控制……这便是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北京夏黎城设施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应用,这里也是北京市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核心区示范基地之一。
  北京市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以设施蔬菜生产综合管理与病虫害防控为切入点,集中示范应用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技术产品,初步建设了5000亩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核心应用示范区、两万亩直接带动示范区和5万亩辐射带动区,建设了基地、市两级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体系。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为京郊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据测算,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核心示范区蔬菜产量平均提高约10%,5000亩核心区基地每年增收1600万元以上,节约投入人工成本1250万元,肥、水、药等节支显著。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项目实施后可实现早期预警,通过配套的防控技术与系统支持,实现事前防治,对病虫害的防治由被动治疗转为主动预防,大量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与使用量,用药效果显著。与常规防治相比,在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的情况下,一个生长季可以节省用药3次以上,核心基地平均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50%以上,5000亩核心基地减少投入300万元左右。
其他文献
提出了移民新村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目标和规划原则,重点分析了移民新村规划的三种布局形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作为带动多项产业发展的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之一。目前我国建筑技术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的水平,特别是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中混凝土技
期刊
第五届环黄海圈中日韩建筑能源及环境国际论坛将于2010年3月在上海举办。本学会是该论坛发起单位之一,本届论坛由上海市制冷学会主办,日本九洲地区、韩国釜山地区空调学会协
本刊讯(吴新房报道)2013年11月27日,太阳纸业举行生活用纸开业典礼和新品上市发布仪式。  开业仪式上,太阳纸业董事长李洪信首先致欢迎辞;生活用纸公司总经理刘兴功介绍了生活
采用常规干燥基准,对小径木大青杨锯材(1000mm×45mm×30mm)分别进行了间歇2h和间歇6h加热干燥试验。分析了干燥过程中锯材含水率的变化规律,讨论了锯材干燥后的质量及小径木
4月20-21日,“2015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北京召开,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对未来10年中国农产品生产、消费、价格、贸易走势进行
在工程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合理制定预结算审查计划是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的前提,本文以工程预结算审查工作的内容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审核法中的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园林事业的各个环节,从苗木育种、苗木生产、园林设计到工程施工,都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园林工程的监理却是在1996年才进入全面推行阶段,至今还存在一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