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韧性的关系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sdn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聊城大学的377名大学生为被试,用情绪智力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被试情绪智力、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进行测量,从而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第一,大学生情绪智力、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处于中等水平;第二,情绪智力可以对心理韧性进行预测,二者呈正相关;第三,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对心理韧性水平起正向预测作用;第四,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情绪智力与心理韧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研究背景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指的是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包括个体不同的情绪能力,分为内在情绪智力和外在情绪智力两种,对指导人的思想和行为起重要作用。
  心理韧性指的是在面对严重威胁之后,个体仍然可以适应并进行良好的发展。对心理韧性(Resilience)的研究始于美国,大陆学者进一步认为Resilience更强调个体在挫折后的成长和新生,而不只是创伤或应激恢复。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前人研究表明,情绪智力可能直接与韧性相联系。Matthews(2011)認为情绪智力直接影响心理韧性,即情绪智力与心理韧性存在显著相关。情绪智力与社会情感的成功存在显著的相关,即高情绪智力的个体表现出更高的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对自我效能感起预测作用。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目前,已经有学者证明了心理韧性与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和情绪智力,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感两两之间的相关关系,却很少有人将三者之间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三者的关系。我们提出如下研究假设:第一,大学生情绪智力、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处于较高水平;第二,情绪智力对心理韧性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第三,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心理韧性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第四,情绪智力可以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来影响心理韧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问卷进行研究,采用问卷包括:第一,情绪智力量表(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 EIS):斯科特(Schutte)等人根据梅耶和萨拉维(Mayer,Salovey,1990)的情绪智力模型开发的一份自陈问卷,中文版本由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王才康教授引进和翻译,共33个项目。第二,心理韧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RS):由Wagnild和Young(1993)编制共25个项目 。第三,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iency Scale,GSES):德国柏林大学著名的临床和健康心理家Ralf Schwarzer等人编著的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修订版,共10个项目 ,王才康(2002)对此量表进行了中文版的翻译修订。
  研究对象为聊城大学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20份,剔除无效问卷43份,有效数据为377个,有效回收率为90%。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描述统计、相关与回归分析。
  结果
  大学生情绪智力、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的描述与统计
  大学生情绪智力、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的描述统计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总体平均分(M=118.204),较之同类研究中群体的得分偏低;2.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表现出标准差更大的现象,分数分布更分散。3.大学生心理韧性总体平均分(M=124.379),处于较高水平。
  大学生情绪智力、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关系的相关分析与回归
  大学生情绪智力、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的相关研究
  对大学生情绪智力、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进行相关分析表明:一是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现正向相关(r=0.313,p<0.01);二是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韧性呈现中等程度的正向相关(r=0.411,p<0.01);三是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r=0.246,p<0.01)。
  大学生情绪智力、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在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时,采用联合显著法依次检验a和b的显著性,若都显著则报告效果量,中介效应显著;如果有一个不显著,则考虑使用统计检验力更高的bootstrap法,若都显著则报告效果量,中介效应显著,反之则中介效应不显著。
  联合显著法具体的检验过程为:
  首先检验方程M = aX e2中a的显著性;
  再检验方程Y = c′X bM e3中b的显著性。
  分析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即X通过W来影响Y的中介机制存在。中介效应的效果量ab/c=0.1。
  讨论
  大学生情绪智力、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的总体情况
  本研究中发现,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总体水平与其他群体水平持平,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同时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大学生要达到更高水平的情绪智力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学业及各方面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情绪智力水平不仅是重要而且迫切的需要,大学生培养应该注重从各个方面对大学生情绪智力进行提高。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自我效能感的巨大的积极辐射作用已经在无数的研究中证实了,提高自我效能感也是高校培养学生的另一重要方面。大学生心理韧性处于良好的水平。
  大学生情绪智力、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韧性存在中等水平的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存在中等水平正相关,情绪智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中等正相关。情绪智力能显著预测心理韧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情绪智力与心理韧性中起中介作用。
  结语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处于中等水平;情绪智力、一般自我效能感能正向预测心理韧性,预测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情绪智力与心理韧性中起中介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按照生态学理论,班级学习是个体和群体间相互协调、共生发展的关系。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发挥、优秀个体的带头引领、教师卓越的调控艺术是缔造数学课堂“共生发展”的重要保障。借助于课例分析,为更好地实践数学课堂“共生发展”的理念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共生发展 数学课堂 和谐 许卫兵 分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7-00
[摘 要]自主探究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发挥自身的主观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以“统计与概率”为例,文章分析探究性教学下的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模式,给出有效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自主建构学习;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3-0063-02  
[摘 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数学研究的两大基本范畴。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通过深度解读教材,挖掘空间观念发展的要点,基于教材解读,探索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路径,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材;旋转;空间观念  “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过程。图形的旋转作为小学图形运动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摘要]前测,能够帮教师更快、更准确地了解学生认知“角”的起点。基于学生起点,对“角的初步认识”一课进行重新设计,以此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用生长替代重复,而在生长中巩固已有的知识又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关键词]前测;数学活动经验;生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23-0072-03  [课前思考]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
[摘要]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教与学,是回应学生真实需求,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聚焦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也是围绕学习目标任务的反思性评价学习。它促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习可见。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深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0-0024-02  杜威曾说:“教之于学犹如卖之于买。”这句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关键,通过开展多样的路径教育,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对行为习惯的自我感悟和自我修正,从而更好地激励自己,培养自己善于纠正不良行为的习惯,实现个人习惯的优化。  核心素养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提出了要求,因此要从行为习惯教育入手来培养小学生多样的核心素养,让小学生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行为习惯的发展性教育和长远性教育,让学生获得长足的教育动力
[摘 要]在关于“倍”的题目中,关键是要找准标准量,即把谁看作1份。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改变被比较量、标准量形态、标准量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倍数关系的变化,在不断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建立“倍”的概念,明晰“倍”的本质。  [关键词]倍;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5-0075-02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
[摘 要]深度学习是对学习内容积极主动地理解、联系和结构的建立、原理的追求、相关证据的权衡、批判反思和应用。教师应将教学设计转化为教学过程,构建儿童深度学习课堂,将数学学科课程目标最终转化为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为例,从合理制订教学目标、构建深度课堂与反思深度学习过程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詞]“认识几分之一”;深度学习;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
[摘 要]比较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三套教材中“体积单位”一课在情境编排、练习编排等方面的异同,并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了新的思考:关注活动经验,融为数学经验。  [关键词]体积单位;活动经验;数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7-0034-02  “体积单位”是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基于学
课堂作业评价作为美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课堂所学,还可以检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某一阶段是否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是否扎实地掌握了新知内容和有关的技能,都需要将教学评价作为衡量标准进行判断。  纵观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的有关内容,其明确指出,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地借助课堂作业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判断,进而促进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