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文化建设的模式选择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文化是一种契合于农耕社会的生活方式,为农民的实践和乡村秩序提供意义体系和价值规范,因此.它拥有自为的存在价值和内在的运行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将文化简单地意识形态化和工具化,并用国家政权按照科层式的行政机制去推进.结果因违背文化的内在规律而使乡村文化建设陷入困境。所以,要实现农村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必须根据文化的特质.改变当下农村文化的行政供给模式,实现农村文化的乡村自主发展。
其他文献
盛唐年间问世的《古今乐纂》保存了不少有关隋唐时期音乐体制的第一手资料,对隋唐燕乐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元明以后该书失传,本文勾辑辨证此书佚文,希望能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一
1畜牧业生产的成绩和贡献30多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增长,令世界瞩目,我国已成为世界畜产大国。
在4月13日召开的"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开题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玉泉向社会各界宣布了关于成立"华中科技大学民族精神研究院"的决定.
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的羔羊具有初生较重、体躯丰满、3月龄内生长快的特点.笔者在农村调查,不少农户"有良种、无良法",杂种一代羔羊到双月龄断奶时,平均成活率只65%,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