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实用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__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4例具有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征患者,随机分为3D打印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美敦力3830主动电极置入右心室中位间隔部, 3D打印组术前进行手术评估及模拟操作,对照组拟选取右心室中位间隔部为电极植入点。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和术后1、3个月QRS波时限、心室起搏的阈值、R波振幅、阻抗,并比较两组电极一次性置入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D打印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分别为(57.85±15.38)、(32.00±10.13)min,均短于对照组的(66.52±9.93)、(42.99±10.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和术后1、3个月QRS波时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D打印组术中、术后1、3个月QRS波时限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电极一次性置入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和术后1、3个月心室起搏的阈值、R波振幅、阻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成功置入电极,未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肺动脉栓塞、电极脱位及心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能提高3830电极置入的准确率及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巨大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5年1月至2015年7月间经手术治疗的235例高危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直径≥10 cm者119例(巨大GIST组),肿瘤直径< 10 cm者116例(普通高危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同时总结巨大GIST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巨大GIST患者
目的探讨同理心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住院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影响。方法 40例住院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鱼腥草等12种常见中药对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选取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普外科患者的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分离所得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0
目的探究分析碘125放射性粒子插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 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长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