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新媒体要发挥优势守正创新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less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紀末互联网兴起以来,全球各行各业都受到了重大冲击,传媒行业可谓首当其冲,面临诸多艰难,诸多剧变已经发生,并正在进一步发生,也许更大的冲击、变革和考验还未到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迅猛发展,新媒体百舸争流,创新不断,竞争激烈,媒体生态和形态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舆论斗争主要在新媒体领域展开。
  中办、国办于2020年9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大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并对各项工作的落实提出了具体要求。《意见》政治站位高,战略意义深,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加强新闻舆论引导能力、构建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新格局、抢占国内外舆论制高点的战略部署要求,对深化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性、针对性很强,必将有力推动从中央到地方的媒体深度融合和健康发展。
  笔者过去长期在新华社工作,很长时间是在做网络和搜索新媒体工作,现在每天都在关注新媒体,潜心研究国内外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动向与趋势。在研究工作中,我对主流新媒体的发展有以下几点体悟。
  一是要从战略眼光看待新媒体,做好新媒体。美国智库分析说,新媒体已成为全球战略武器,新媒体资源是战略资源,谁能巧用新媒体,谁能掌控新媒体,谁就能克敌制胜。我国的新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创办的主流新媒体,承载着特殊使命任务,能否做好新媒体,不仅仅事关一批报纸期刊的生存与发展,更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软实力建设、国际形象与国际舆论斗争。
  中国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大不相同,参与成分极其复杂,也因此竞争更加激烈。但传统媒体不用害怕,传统媒体依然有很多优势、依然有很强的实力,关键在于如何去发挥这些优势,用足用好我们的优势。面对商业新媒体的强势发展,不要苦恼,不要悲伤,更不要痛苦流泪,只要坚忍不拔,勇于奋进,明确方向,找准路径,传统媒体通过融合发展,就能改变局面,开创美好的未来。
  二是主流新媒体在竞争发展中要趋利避害,注重发挥自身优势,不要走偏。中国新媒体的发展空间很大,潜力无限,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挖掘和开拓。信心,从来都是最重要的。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艰难岁月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值得做的工作,都是凭信心完成的!主流新媒体要始终坚持深化内容建设,这是最大的优势。
  主流新媒体首先要做好本地化的新媒体,使之成为当地最强,而不要舍近求远。如山东就有超过1亿人的庞大人口,济南就有上千万人,把这些人牢牢吸引住,就是很大的成功。不管是什么媒体,说到底竞争取胜的关键还是靠内容,不要过分迷信算法和智能推送。笔者反复研究,认为今日头条的成功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其各种内容的精妙集成及每篇稿件的评论跟帖、互动交流。只有深化了内容建设,尽量满足受众的需求,而不是自说自话,我们的新媒体才有人看,才有真正的人气和流量,才能有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才能很好地开展经营创收,发展壮大。
  上海、江苏的新媒体之所以比较强大,因为他们在内容上做得很精彩,也因此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海的澎湃和观察者网,就是很好的例证。
  三是要理性看待和妥善处理好内容与技术的关系。要注重新媒体技术,但不要过度迷信新技术,不要把大量资金投入到新技术。就传媒行业而言,其内容产品属于高度的思想性产品,并非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就可以做到和做好的。机器可以编发稿件,但这种稿件是否合用、是否安全、是否可靠、是否导向正确,都是现实问题。大数据和先进算法、智能推送可以解决个性化推送和相对精准推送的问题,但它能解决内容的安全把关、价值观和导向问题吗?
  对主流媒体而言,即便是人工采编的内容产品,并经过很多道审编流程,也难保不出错。AI主播在技术上很容易实现,但这种主播能带有感情色彩吗?主流媒体的内容产品必须有温度、高度、精度和准度,因此不要简单地用AI的概念植入媒体融合。
  媒体产品尤其是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类内容产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极其重大,来不得半点儿马虎,因此不可轻言媒体的所谓智能化实现。应该说,目前的很多传媒新技术尤其是智能媒体技术,还处于研发和初试阶段,尚未到成熟和安全的阶段,未来的发展之路还很长。
  (本文根据作者在第三届中国新媒体发展年会上的致辞整理而成)
  作者系新华社原副社长、新华网原总裁兼总编辑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分析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具有的高度特殊性以及复杂相关性等特点,阐述了在计算机的运行过程中,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对应的主要故障类型,最后阐述了如何处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常见故障,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或是使用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从而有效解决通信故障问题,加强安全防护措施,有效减少或是避免计算机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我国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技术,减少技术故障的发生,进一步促进我国计算机
采用竹炭和紫砂粘土为原料.通过可塑成型制备标准条状样品、圆饼样品.研究了纯紫砂陶瓷,以及不同竹炭比例、不同温度下竹炭紫砂陶的烧结性能、抗冲击韧性和导热性能.实验表明,紫砂
动态社区结构的发现问题已经成为复杂网络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其发现算法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核心问题.为了提高对社区结构进行发现的准确度.提出一种基于差分演化思想的自适应调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