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爱上网络课程,总结5大好处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o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刚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毕业。回忆自己近二十年的读书生涯,我自认为有一个爱好:听课。
  一对一VIP服务 扎实,对我的科研也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精彩的研究生专业课,学院还开设了很多
  上大学时,虽然课程安排的比较满,我还是会尽 非常经典的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比如顾祥林老师
  量去旁听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公选课。2010年,我从合 的《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和朱慈勉老师的《结构力
  肥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考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的硕士研 傅博 学》。两位老师的课都入选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学
  究生。研究生的课不如本科那么满,时间相对宽裕。同 生中的反响特别得好。虽然研究生时也聆听过顾老师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
  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全国排名第一,大牛老师云集,我 博士毕业生 和朱老师的其他课,但是没有机会听他们这两门本科
  在空余时间旁听了很多门专业课。 生课程,总觉得遗憾。
  有些研究生课程结构所和建工系都会开设,比如 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网上有这两
  《高层建筑结构》。结构所是熊海贝老师开的课,建 门课的视频,我特别兴奋,花了几天的时间,把视频
  工系是赵鸣、李国强和孙飞飞三位老师共同开的课。 全部下载,专门买新教材,在宿舍一边看视频一边认
  熊老师上课的特点,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幢高层建筑 真做笔记。这也开启了我与网络课程的缘分。朱老师
  结构,而且会邀请一名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来课上, 的《结构力学》是同济土木考研专业课的重头戏,我
  以一个真实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为案例,巩固学生所 备考的时候,只能阅读他的教材自己理解,听了他的
  学的知识。 课之后,我对书本内容的理解深刻了很多。
  建工系的三位老师是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分工: 到现在,这两门课程的视频还珍藏在我的移动硬
  赵老师讲高层混凝土结构,李老师讲高层钢结构,孙老 盘里。我建议考研的学弟学妹,遇到报考学校的专业
  师讲高层组合结构。两边开课时间不冲突,我有幸旁听 课比较难,可以网上搜索相应的课程。学习了这两门
  了两边的课。虽然是同一门课,但各具特色,并没有给 课程,我发现网络课程的第一个好处——课上不懂的
  我一门课上了两遍的感觉。这种学习方式也让我学的更 地方可以反复听,相当于一对一的VIP服务。
  适合碎片化学习
  2012年,我读博了。课程任务轻,科研任务重,很难抽出整块的时间旁听课了。在科研之余,包括午饭后到午睡前、晚上回宿舍后到睡觉前等零碎时间,我听网络课程。在教研室,我在电脑上听课,在宿舍用iPad。这是网络课程的第二个好处——适合碎片化学习。
  近几年,兴起了各式各样的网络课程。2008年,“慕课”(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概念出现。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网络课程平台如Coursera、中国大学MOOC、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等等,它们也是我接触比较多的几个平台。2013年10月,Coursera进驻中国,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學、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纷纷加入,目前,Coursera平台上有2266门课。国内的网络课程平台也迅猛发展,由爱课程网和网易云课堂共同打造的中国大学MOOC,算是一个重要教育平台,里面有中国大学的很多精彩的课程。
  我听的网络课程比较杂,包括专业课、基础课和兴趣课三大类。专业课除了与专业相关,还包括与我科研密切相关的专业课;基础课是数学、英语课程;兴趣课则是个人感兴趣的课程。
  我博士的研究课题是子结构振动台试验方法,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结构抗震试验方法之一,属于多学科交叉研究,除了要掌握土木的结构力学、结构动力学、有限单元法等专业知识外,还要了解控制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知识。为了学习这些非本专业的知识,我选择了直接看书,起初效果不错,但有些内容很难理解透,我就去网络课程平台上找相关课程。精力有限,我没有必要学习所有的内容,只听特别感兴趣,或者需要深入了解的部分。这也是网络课程的第三个好处——自由选择想学的内容,学习更有针对性,学习效率也大幅度提高。当搜索想听的课时,这个过程其实跟网购一样,也可以“货比三家”,即网络课程的第四个好处——学生们有更多的选择,老师们会主动提高上课质量。
  通俗易懂
  基础课中,我受益最多的是麻省理工学院GilbertStrang教授的《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Strang教授是享有盛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这门课最早公开在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计划(https://ocw.mit.edu)上,现在在网易公开课的国际名校公开
  88 China Campus
  课板块中能找到。线性代数是理工科生本科阶段的一门非常非常重要的基础课,是考研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生阶段《数值分析》等公选课和《有限元单元法》等专业课的先行课程。本科时,这门课我学得还不错,却一直觉得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不足。Strang教授的这门课,给我打开另一扇窗,让我认识到《线性代数》这么有趣。上这门课的另一个好处,是提高了听英语课的能力。读博期间,我在美国里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呆了一段时间,旁听过几门专业课,基本都能听懂。这得益于平时尽可能参加英语专业的讲座,以及Strang教授的这门网络课程。
  数学类网络课程,不得不提可汗学院(KhanAcademy),该项目由拥有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和哈佛大学MBA学位的Salman Khan于2007年创立,覆盖了20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万注册教师。该平台上提供了不同阶段的数学课程,简单到加减乘除,复杂到计算数论类的课程。英语类基础课也有很多,中国大学MOOC有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国际交流英语、英文写作等课程,每当觉得要强化听说读写某一方面时,我会选择相关课程。想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TED演讲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我听的最多的网络课程还是兴趣课,它们对我的日常生活帮助很大。我从小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注重养生。每天晚上都会泡脚,有助于睡眠。后来听了东南大学王长松老师的《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学习了梳头保健、撞背、干洗脸、腹式呼吸、点足三里等养生方式。现在泡完脚后,我会跟着课程学习按摩足三里,效果挺不错。
  作为一个工科生,我会专门找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接触中国大学MOOC之前,我爱看《百家讲坛》系列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钱文忠老师解读《弟子规》等,在我看来,这些节目都算是广义的网络课程。
  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我听西安交通大学陆卫明老师开设的《<论语>的智慧》、燕连福等老师开设的《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等课程。武汉大学万献初老师的《说文解字》特别有趣,他的课生动,内容丰富。如万老师提到过由犬、豕、牛、羊、马等五畜构成的字,以羊为例,羊主祭祀与食用,羊性情良善温顺,羊肉肥嫩鲜美,羊叫声柔软悠扬,羊皮制衣温暖柔软,所以羊很符合儒家的温柔敦厚的标准。“羊者,祥也”,羊很早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物。和羊有关的字多具有美善的含义,比如祥、善、美、羞等。上了这门课,长了很多知识。
  责任编辑:尹颖尧
其他文献
为了了解北科大科技史专业是如何做学术的,记者专门采访了两位研究生。  《大学生》:吸引你来就读科技史研究生的原因是什么?  曹钰:高中文理分科,进入大学之后,我发现有这样一个机会同时接触文理,文理兼修的感觉蛮好。再加上它相对于其它工科专业并不算难考,就最终选择了这里。它现在成了我感兴趣的事情。  周瑞娟:我看中的是这里的学术氛围。考研前,我联系到一些学长学姐,当时他们传递给我一个最大的感觉是,这里
“大三下都开学了,你想好你的方向了么?”  “我?”一声长吁。算是想好了吧,以考研为短期目标,成为“三跨”(跨学校、跨地区、跨专业)考生中的一员。在暗自对自己说的同时,心里又布满疑问与心慌。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就业方向:影视行业。又结合自己的经济学专业,可以走管理类。结合自己的文案专长,可以选偏策划类。离开东北,离家近一点,选择娱乐文化产业发达地区,于是,成了“三跨”。  本来,考研的壓力并不大,
校史馆门旁的神秘文字  第一次路过北京交通大学校史馆时,我就注意到校史馆厚重的大门两侧,以浮雕的形式刻出了一个个工整有力的文字。我试着读了几句,都是只言片语,不能成章,这些文字出自何处?谁写的?网络时代,找资料应该不难,我上网查百度、知乎、校园论坛……却一无所获。沮丧之余,我忽然想到,既然它们出现在校史馆,就该从那里找答案呀。  转上通往校史馆二楼的阶梯,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几块展板,介绍北交大创建
我是一名985高校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大三学生,2015年暑假,我和王皓伟、于晓静、张夜一起在距离学校二十几分钟路程的城中村办了一个补习班。办班一方面是为了赚点钱,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社会实践经历,毕竟离大四找工作的日子不远了。  虽然行动得有些晚,7月初中小学生已经放假,但是我们把大学附近几个城中村的孩子为目标群体,通过挨家挨户的走访,效果还不错,招到了35个学生。为了方便学生,我们跟村里一户爷
后来才发现自己真的错了,遇到喜欢的人的时候,就是想全心全意对他好,就是要買最贵的,爱一个人就是想把最好的给他,想他从头到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被我占据。回顾2016年的账单,满眼都是给男朋友买的东西,这其中有一笔我认为最值得。当时我们还没有真正在一起,我从第一眼看见他就有心动的感觉,奉若“男神”,还坚定地认为他也会对我有好感。得知他喜欢音乐,特别喜欢弹钢琴,竟然不自量力地冒出个想法,不如买架钢琴送
去学校报道的第一天,还算气派的报告厅里熙熙攘攘挤满各种皮肤颜色的新生,我坐在前排靠右的位置,手里拿着满满一沓学生需知和宣传手册。我的法语并不算太过关,事实上很不过关。当初报考商学院也有在这里能接受英语授课的原因在,然而眼下的开学典礼为了照顾大多数法语授课的新生,却是法语进行的。我尴尬地看着台上人嘴皮翻飞,试图捕捉里面可能熟悉的词汇或是听得懂的笑话。陌生的语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这一切都在我心跳
2018年9月,我前往素有“京津冀百年地标”之称的河北工业大学采访北辰新校区图书馆,进了校门第一眼远远就能看见一座多边形的红砖建筑。  河北工业大学新校区的图书馆号称亚洲最大的水上图书馆,其四周环水,远处望去好似浮在水面上。  “水上图书馆”:河北工业大学新校区  ——北辰校区图书馆  看到河工大新校区的图书馆,我不禁想起,在过去的一年里,在所采访报道的十几所京津冀地区高校新校区里,确有一批外型独
编者按:收到颜瑾同学写信本专栏的稿后,我主动要求加了她的微信,除了被她的故事和文字感动,更想看着她成长、幸福。生活  中,她阳光,爱打篮球,爱笑。  母亲和弟弟离开  1992年,父亲和母亲结婚。五年后,母亲生下了我,是个女儿。母亲身体不好,两年后,母亲再次怀孕,依旧是个女儿,父亲说打掉,母亲舍不得。生下妹妹以后,父亲瞒着母亲偷偷将妹妹送人。母亲知道后,哭了好久,也好久没和父亲说一句话。奶奶执意要
买个苹果手机,他错了吗?  “我的父亲是一个矿工。”石头经常用这句话来概括自己的家庭。  石头来自陕西偏远的农村,父母的观念就是老一辈乡下人根深蒂固的“只要孩子上了大学,就会有出息”,自然而然地,他们把供孩子上大学作为生活最主要的动力,简单而淳朴。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每个月都会打一千左右的生活费,和身边其他的同学差不多,但我知道家里的情况,知道这一千块钱的代价是什么,所以我才申报了贫困生。”当
中国人友好吗?他们会不会盯着看我因为我的肤色跟他们不一样?……带着这些问题,2001年的秋天我第一次离开了我的家乡,到了上海。  我还记得飞机落地后, 我对上海的第一个印象:马路上的牛啊、猴子啊,都去哪儿了?印度马路又乱又脏,雪上加霜的是还有好多流浪动物在马路上安家。但是在上海,马路上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感觉非常舒服。不过也有一些方面让我不适应,比如,吃饭的时候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吃没有味道的馒头?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