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从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形势看,随着高中英语课程社会化考试进程的推进,大学英语课程的教与学面临着新的创新性考验,但同时也是机遇。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指导性文件从“大纲”修改为现行的“教学要求”,不远的将来还会出台“指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规定从最初详尽的过程描述,变成了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看似对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放宽,实际上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才能发挥大学英语教学在整个高等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不只是一门课程,而应是一个结构完整的课程体系。充分认识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与课程体系,有利于教师理念转变与教学能力拓展,也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长远、可持续性发展,是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保障。ESP课程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什么是ESP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通途英语,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特定目标和专门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ESP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其理论基础是功能主义的语言观。20世纪70年代起,ESP理论在多个国家普及,现在已经成为英语教学领域普遍采用的教学主张。在我国,上世纪70年代末对这一主张予以关注。80年代后,高校的ESP课程兴起。90年代成为英语教学界的热点问题。但时至今日,ESP在高校教学中的定位问题,仍未很好地得到解决。下面,就从大学英语教学的角度,对ESP的定位问题加以论述。
三、为什么要开设大学ESP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教学要求”)对教学目标的描述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用英语进行交际,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只开设大学基础类英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与学生所学专业配套的、与将来的工作实际需要相一致的大学专门用途英语,即ESP课程。
ESP的产生和发展,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相一致。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通过考试,取得一系列资格证书这么简单,而是进行政治、文化、科技、经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同国外同行进行技术交流,获取专业领域最新成果的重要手段和工具。ESP顺应了这种发展的趋势。
四、模块化大学ESP课程
1.EOP/EV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Vocational Purposes)职业英语。顾名思义,该模块为特定的职业而设定。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会经常使用特定的英语,他们要学习的英语与他们的职业密切相关,但学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阅读、写作、口语等等不同方面。在EOP/EVP教学中,所教授的内容必须与学习者今后要从事的工作和专业密切相关,才能保持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2.EAP/EEP(English for Academic/Educational Purposes)学术/教育英语。该课程专为大学英语学习者和其他在学习中需要使用英语的人们而开设。教学中,结合各种科普类文章及适当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讲授,帮助学生过好专业阅读关。
3.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技英语。这是ESP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广泛、特点鲜明、发展迅速。很多人常常用EST代替ESP,可见其在专门用途英语中的重要性。科技英语学习者多为各行各业的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校理科生。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信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所从事的工作。科技英语的教学非常注重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考虑学习者的需求,结合语言本身的规律,科学地组织教学。加强对科技英语教学的管理和研究,对繁荣科学技术、促进人类进步意义重大。
4.高校ESP课程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对课程设置的描述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五、结束语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在改革,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有效衔接基础阶段英语教育,充分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建立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非常重要。纵观国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状况,大家对大学英语ESP课程的认同度比较高,但地区间、校际间发展还很不平衡。各个高校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很难套用现成的经验和做法,而应该努力开展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ESP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工作。
研究和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英语ESP课程体系,在深化大学英语改革中,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和条件,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口味的ESP课程,为各行各业培养出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合格人才。
从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形势看,随着高中英语课程社会化考试进程的推进,大学英语课程的教与学面临着新的创新性考验,但同时也是机遇。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指导性文件从“大纲”修改为现行的“教学要求”,不远的将来还会出台“指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规定从最初详尽的过程描述,变成了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看似对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放宽,实际上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才能发挥大学英语教学在整个高等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不只是一门课程,而应是一个结构完整的课程体系。充分认识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与课程体系,有利于教师理念转变与教学能力拓展,也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长远、可持续性发展,是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保障。ESP课程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什么是ESP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通途英语,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特定目标和专门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ESP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其理论基础是功能主义的语言观。20世纪70年代起,ESP理论在多个国家普及,现在已经成为英语教学领域普遍采用的教学主张。在我国,上世纪70年代末对这一主张予以关注。80年代后,高校的ESP课程兴起。90年代成为英语教学界的热点问题。但时至今日,ESP在高校教学中的定位问题,仍未很好地得到解决。下面,就从大学英语教学的角度,对ESP的定位问题加以论述。
三、为什么要开设大学ESP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教学要求”)对教学目标的描述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用英语进行交际,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只开设大学基础类英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与学生所学专业配套的、与将来的工作实际需要相一致的大学专门用途英语,即ESP课程。
ESP的产生和发展,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相一致。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通过考试,取得一系列资格证书这么简单,而是进行政治、文化、科技、经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同国外同行进行技术交流,获取专业领域最新成果的重要手段和工具。ESP顺应了这种发展的趋势。
四、模块化大学ESP课程
1.EOP/EV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Vocational Purposes)职业英语。顾名思义,该模块为特定的职业而设定。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会经常使用特定的英语,他们要学习的英语与他们的职业密切相关,但学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阅读、写作、口语等等不同方面。在EOP/EVP教学中,所教授的内容必须与学习者今后要从事的工作和专业密切相关,才能保持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2.EAP/EEP(English for Academic/Educational Purposes)学术/教育英语。该课程专为大学英语学习者和其他在学习中需要使用英语的人们而开设。教学中,结合各种科普类文章及适当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讲授,帮助学生过好专业阅读关。
3.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技英语。这是ESP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广泛、特点鲜明、发展迅速。很多人常常用EST代替ESP,可见其在专门用途英语中的重要性。科技英语学习者多为各行各业的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校理科生。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信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所从事的工作。科技英语的教学非常注重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考虑学习者的需求,结合语言本身的规律,科学地组织教学。加强对科技英语教学的管理和研究,对繁荣科学技术、促进人类进步意义重大。
4.高校ESP课程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对课程设置的描述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五、结束语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在改革,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有效衔接基础阶段英语教育,充分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建立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非常重要。纵观国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状况,大家对大学英语ESP课程的认同度比较高,但地区间、校际间发展还很不平衡。各个高校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很难套用现成的经验和做法,而应该努力开展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ESP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工作。
研究和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英语ESP课程体系,在深化大学英语改革中,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和条件,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口味的ESP课程,为各行各业培养出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