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狗喜欢吠叫,但其吠必有原因,因而古人特别看重狗吠的时间,并以此作为判断吉凶的征兆。如子时吠,主妇必吵;丑时吠,心烦不眠;寅时吠,财神临门;卯时吠,前程似锦;巳时吠,亲人要来;午时吠,有人请客;酉时吠,加官晋禄;戌时吠,提防生是非;亥时吠,当心吃官司等等。 古人认为,狗除了有预兆吉凶灾异的象征作用以外,还有除灾的作用。据《礼论》的说法,狗属于“至阳之畜”,在东方烹狗,可以使阳气勃发,从而蓄养万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狗喜欢吠叫,但其吠必有原因,因而古人特别看重狗吠的时间,并以此作为判断吉凶的征兆。如子时吠,主妇必吵;丑时吠,心烦不眠;寅时吠,财神临门;卯时吠,前程似锦;巳时吠,亲人要来;午时吠,有人请客;酉时吠,加官晋禄;戌时吠,提防生是非;亥时吠,当心吃官司等等。
古人认为,狗除了有预兆吉凶灾异的象征作用以外,还有除灾的作用。据《礼论》的说法,狗属于“至阳之畜”,在东方烹狗,可以使阳气勃发,从而蓄养万物。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有另外的解释,他说:天子所居住的城市一共有十二门,东方的三门是生气之门,为了不使死物在生门出现,所以要在此杀狗去灾。
不仅如此,古人尤其看重狗的毛色。狗的毛色常有黄、红、白、黑、褐、棕等,或兩三色以上间杂,根据古人的看法,不同毛色的狗,其品质也各不相同。
《六畜相法》认为:黄眉的黑狗宜看守;浑身全黑色的则是耗财的祸胎;黑狗如果白胸白臀,就会带来灾祸;黄狗的眉毛颜色要淡,如果太深了,也是不吉利。
《杂五行书》认为,黄狗品质最好,白狗品质最差。但白狗因具体情况不同,其象征的意义也不同:白狗黑头,会使主人发财;白狗黑尾,会使主人世世有车乘;黑狗白耳,会使主人宝贵;黑狗两前足白,主人子孙兴旺发达;黄狗白尾,主人衣食不愁。
(文/ 松 风)
其他文献
《后汉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汉末年,巴祗为扬州刺史,与客暗饮,不燃官烛。与此相类,宋人周紫芝的《竹坡诗话》中,有位李姓京兆尹,为官清廉,纤尘不染。一日,灯下批阅文书,仆人送来家书,他即吹灭公用蜡烛,点燃自己的蜡烛。待读完家信,才又点燃公家蜡烛,继续办公。在一般人看来,在公家的烛光下读封家信,实在无伤廉洁,更算不得损公肥私,可这位京官,硬是不肯稍稍变通一下,迂得可以。 《三国志》记载:东汉末年
在中國,诸葛亮用“空城计”退敌的故事妇孺皆知。一般人以为“空城计”是诸葛亮的专利,其实,考诸历史,“空城计”并不是诸葛亮首创,更不是他的专利。 最早记载设“空城计”是在春秋时期。《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载:楚令尹子元带领六百辆战车征伐郑国,进入郑国的桔柣之门,到达大路上的市场,悬挂的门没有放下,有个楚国人说话后退出。楚军令尹子元以为郑国守备力量雄厚,又听说诸侯正在出兵救郑,于是就偷偷在夜里退兵了。
在现实生活中,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吃斋”与“吃素”是一回事,因为大家到寺院里吃到的所谓“斋饭”都是素食的。然而,其实“吃斋”与“吃素”是两回事,因为“吃素”简单来说就是不吃一切诸如猪肉、鱼虾等荤菜,而“吃斋”则是佛教的术语,是一种佛教行为。 “吃斋”其实应该是“持斋”,因为对佛教来说,过午不食为“持斋”,而“持斋”对佛教来说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是每位佛教徒都必须遵守的戒律。但由于“持”与“吃”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晋国忠臣介子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了汉代,有的地方甚至要一个月都吃冷食。《后汉书·左周黄列传》云:“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官府寒食禁火时,查得极为严格,常常将一根羽毛插入炉灰中,如果羽毛变焦,就犯了死罪。当然,不光是老百姓禁火,皇帝赐宴,也是冷菜冷食。唐·张籍在《寒食日内宴》中这样写道:“廊下御厨
[法新社新加坡8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马来亚、新加坡和婆罗洲的出口每年使这个国家得到成百万的美元。新加坡商人赵李诺(译音) 今天说: 他和中国每年进行200万马来亚币(66万7千美元) 的贸易, 进口缝纫机、自行车和自行车零件,这些东西在马来亚、新加坡和婆罗洲出售。 赵李诺说: 华侨爱国,都买中国货。他又说, 除此以外, 中国货的质量和日本出产的质量一样好。 (1957年3月11日《参考消息》
我怀着无限怀念的心情写下这篇往事。抗战前文化教育最发达的省当推浙江、江苏,但这两省在抗战时期先后都沦陷于日寇之手。这时,文教最发达的省当推曾出现过“曾左彭胡”四大名臣大儒的湖南省。 当时,湖南有75个县和一个省会长沙市。为便于管理,国民政府将其划为11个专署,每一个专署设一个专员及三四个科室。同时,每个公署设立不同专业的公立职业中专一所。此外,还设立了若干公立普通中学和护士学校。 当然,除了这
彩礼是聘娶婚嫁出现后中国传统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在婚姻的缔结过程中,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彩礼在商周时期属于贵族婚姻制度“六礼”之一,秦汉时期,这种习俗在普通民众中流行起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最初,狩猎是生活的重心,婚姻也與此紧密相关,聘礼须用全鹿,后转变为鹿皮。逐渐地,鸟兽成为了聘礼的主要内容。后来,布帛成了聘礼的主角。据《诗经·卫
指腹婚“碰”上个贤能媳 20世纪初尚属清朝末年,湖北天门县的“诗书苑”中,曾传有“天门六才子”这一称号,我的祖父和外祖父都名列其中。不过他俩虽为诗文至交,所选的人生道路却不相同。祖父贺公侠曾求学于日本,乃同盟会会员,至“二次北伐”时,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中将参谋长一职。外祖父却似眼光更深远,年轻时代便无意仕途,先诗书耕读,后开馆授学,再兼开酒坊,遂成殷实大户。然而两人却曾相商,今后若生有年龄相
蔡协民(1901—1934),湖南華容县人,参加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参与创建发展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被派到福建厦门做地下工作,历任福建省委军委书记兼福州市委书记、福建临时省委书记等职。1928年4月与妻子曾志(1911—1998,湖南宜章县人。曾任中顾委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结婚。在井冈山时期,两人被称为“军中梁祝”。以下是蔡协民与曾志的三子曾春华对父母亲的片断回忆—— 19
古语有“忠孝不能两全”,大概是指为国操劳者难免会忽略自己的小家。作为国父,孙中山也不例外,他一生为国鞠躬尽瘁,赢得了举国人民的爱戴,却直到去世数十年后,才取得了自己女儿的谅解。 孙婉,1896年11月12日出生于檀香山,是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所生次女。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孙婉与父亲是同月同日出生的。她出生的时候,父亲正被清政府驻英国伦敦公馆囚禁。 少年的孙婉缺少父爱,12岁以前,孙婉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