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的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学习方法的书,并教他们一些改善大脑记忆力的锻炼方法;对于作业出现较多的错误,不是简单用红笔打“×”,一概否定,而是把正确的部分划出来,写上“good point”或“good sentence”之类的表扬话,使他们感到还有希望,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还要经常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哪怕是点滴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学生并不是单纯地追求表扬,他们会把老师的表扬看成是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激发继续向上的动力。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集中到授课内容。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很难象学汉语一样轻松自如地掌握。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要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如何能一上课就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
在我刚接任现在所教的班级时,有这样一些学生,其他功课都很好,唯独英语差得让人无法面对,对他们,对老师和班级来说都是损失。是智力问题还是别的原因?经过仔细的观察,我发现他们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对自己缺乏信心。如何才能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他們的英语成绩?我决定先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和设计一些有趣而又简单的教学活动,我有意识的让他们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对话操练中担当一些简单的角色;起先,他们有些不自在,不肯开口说,即使开口,也是用最省略的语言,我不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我相信只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并毫不吝啬的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表扬,他们一定会感兴趣的;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中,因他们的加入让他们组获得了成功,组员的鼓掌和老师的表扬,我欣喜的发现他们的眼中有我所期盼的东西——成功的喜悦感。自此,他们在课堂上开始变得主动了,回答积极了,作业认真了,也会问为什么,成绩也明显的进步了。他们开始对英语感兴趣了,因为有了兴趣,他们不再排斥英语,他们开始热爱它了。 教无趣,必不乐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作为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学生的这个基础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关,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环境关系更大。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即使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调控,才能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并不能达到教师的期望,学过的东西学生并没有掌握好,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皱一下眉头、噘一下嘴。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我宁可不讲,让学生先放松一下,活动一下;学生没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一般也不往下讲另一个问题。
JEFC Book II Lesson 73,在Part II的对话中出现了we’ve never been there before这个句型,根据教材的要求是理解这个知识点,不要求掌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考虑到have been to和 have gone to 的区别是以后学习的重点,因此,我适当的补充了have been to和 have gone to 的区别,按照教学设计,在讲解了两个词组的区别之后,用一些例句进行操练,然后进行对话的操练和巩固——自己编相似的对话,把课本知识应用于实际交际中。但是学生却是一脸的迷惑,怎么会有been这样的单词呢?gone又是什么意思呢?面对学生的迷惑,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计划,简单的讲解了现在完成时态,告诉他们动词还有一种形式:过去分词。学生似懂非懂,趁热打铁,我通过练习的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同时,在一些练习中,有意无意的渗透现在完成时态,慢慢地,学生地迷惑减少了,他们理解了为什么。虽然在这堂课中,我没有完成自己地教学任务,但对学生而言,他们却收获了很多,我没有让他们带着疑惑走出课堂。
四、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班额普遍较大,无法兼顾全体,大部分学生因此而无法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而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英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英语课是语言课,是训练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进行各种内容的交际活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到对话中去,我都会把对话操练放到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对话操练。学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在对话和课文操练过程中,学生所需承担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承担不同程度的角色。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分组方法,如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我会采用以竖行为一组的活动形式,在学习有关运动的词汇时,我用 “ My favourite sport is ….”的句型进行操练,由S1,S2,S3…… 这种座位次序传换得形式,每人加一个运动名称,要求不停顿、不重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记有关运动的名词才能灵活顺接,也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才不致于出现重复的现象,这样的操练,学生的兴奋点、注意力得到极大的激发。
运用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加快教学的节奏,加强训练密度和广度。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小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成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法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有效性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的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学习方法的书,并教他们一些改善大脑记忆力的锻炼方法;对于作业出现较多的错误,不是简单用红笔打“×”,一概否定,而是把正确的部分划出来,写上“good point”或“good sentence”之类的表扬话,使他们感到还有希望,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还要经常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哪怕是点滴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学生并不是单纯地追求表扬,他们会把老师的表扬看成是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激发继续向上的动力。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集中到授课内容。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很难象学汉语一样轻松自如地掌握。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要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如何能一上课就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
在我刚接任现在所教的班级时,有这样一些学生,其他功课都很好,唯独英语差得让人无法面对,对他们,对老师和班级来说都是损失。是智力问题还是别的原因?经过仔细的观察,我发现他们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对自己缺乏信心。如何才能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他們的英语成绩?我决定先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和设计一些有趣而又简单的教学活动,我有意识的让他们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对话操练中担当一些简单的角色;起先,他们有些不自在,不肯开口说,即使开口,也是用最省略的语言,我不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我相信只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并毫不吝啬的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表扬,他们一定会感兴趣的;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中,因他们的加入让他们组获得了成功,组员的鼓掌和老师的表扬,我欣喜的发现他们的眼中有我所期盼的东西——成功的喜悦感。自此,他们在课堂上开始变得主动了,回答积极了,作业认真了,也会问为什么,成绩也明显的进步了。他们开始对英语感兴趣了,因为有了兴趣,他们不再排斥英语,他们开始热爱它了。 教无趣,必不乐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作为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学生的这个基础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关,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环境关系更大。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即使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调控,才能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并不能达到教师的期望,学过的东西学生并没有掌握好,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皱一下眉头、噘一下嘴。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我宁可不讲,让学生先放松一下,活动一下;学生没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一般也不往下讲另一个问题。
JEFC Book II Lesson 73,在Part II的对话中出现了we’ve never been there before这个句型,根据教材的要求是理解这个知识点,不要求掌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考虑到have been to和 have gone to 的区别是以后学习的重点,因此,我适当的补充了have been to和 have gone to 的区别,按照教学设计,在讲解了两个词组的区别之后,用一些例句进行操练,然后进行对话的操练和巩固——自己编相似的对话,把课本知识应用于实际交际中。但是学生却是一脸的迷惑,怎么会有been这样的单词呢?gone又是什么意思呢?面对学生的迷惑,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计划,简单的讲解了现在完成时态,告诉他们动词还有一种形式:过去分词。学生似懂非懂,趁热打铁,我通过练习的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同时,在一些练习中,有意无意的渗透现在完成时态,慢慢地,学生地迷惑减少了,他们理解了为什么。虽然在这堂课中,我没有完成自己地教学任务,但对学生而言,他们却收获了很多,我没有让他们带着疑惑走出课堂。
四、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班额普遍较大,无法兼顾全体,大部分学生因此而无法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而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英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英语课是语言课,是训练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进行各种内容的交际活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到对话中去,我都会把对话操练放到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对话操练。学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在对话和课文操练过程中,学生所需承担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承担不同程度的角色。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分组方法,如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我会采用以竖行为一组的活动形式,在学习有关运动的词汇时,我用 “ My favourite sport is ….”的句型进行操练,由S1,S2,S3…… 这种座位次序传换得形式,每人加一个运动名称,要求不停顿、不重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记有关运动的名词才能灵活顺接,也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才不致于出现重复的现象,这样的操练,学生的兴奋点、注意力得到极大的激发。
运用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加快教学的节奏,加强训练密度和广度。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小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成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法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有效性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