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对太平洋牡蛎不同发育时期抗氧化酶活性差异性影响

来源 :动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验条件下采用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化学方法,选用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多环芳烃蒽(Anthracene),以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实验材料进行毒理实验。研究了太平洋牡蛎D型幼虫、壳顶幼虫、幼贝和成贝4个不同发育时期中的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对蒽胁迫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蒽胁迫下,D型幼虫和壳顶幼虫期3种抗氧化酶敏感性均为:POD〉SOD〉CTA;在幼贝和成贝期,其敏感性为:SOD〉CTA,而POD表现出不稳定性。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口服避孕药(OC)预处理对不同卵巢反应人群控制性超促排卵过程中早发及晚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3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
通过对1997年至2000年我国连续4年农民收入下降原因的深入分析,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些措施,认为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强化实施"科教兴农"发展战略
半自然条件下,通过直接观察及影像分析法对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求偶和交配行为进行了研究。共记录了20种与鳄蜥求偶和交配有关的行为,其求偶和交配行为的一般模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日本沼虾(M.japonicus)成熟卵细胞和胚胎发育时期可溶蛋白的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2种沼虾的可溶蛋白在组成和含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