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成为国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时代主题,成为实现二者之间对话与交流的共通之处.近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围绕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认识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探索.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不同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抽象的话语体系,立足当今时代发展前沿,不断丰富深化对资本逻辑的时代批判;更不同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历史倒车”的理论策略,对资本主义的替代性方案做出了新的时代判断.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新趋向的把握与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了理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成为国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时代主题,成为实现二者之间对话与交流的共通之处.近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围绕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认识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探索.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不同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抽象的话语体系,立足当今时代发展前沿,不断丰富深化对资本逻辑的时代批判;更不同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历史倒车”的理论策略,对资本主义的替代性方案做出了新的时代判断.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新趋向的把握与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新时代继续进行伟大斗争,是赓续伟大建党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勇于和善于进行新时代的伟大斗争,须厘清其内涵、外延和战略思维.伟大斗争的内涵有两个层次:哲学层面的斗争是事物内部各方面因素互相排斥的绝对性作用;实践层面的斗争则是通过党领导的广泛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来解决不同群体乃至阶级的利益矛盾.由此展开的外延有两个领域:思想领域是不忘党的初心、发扬斗争精神;政治领域是推进伟大事业、提高斗争本领.新时代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需要有战略思维,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道义性和真理性,包括保持基于战略思维能力的战略定力,坚定以
《实践论》《矛盾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典之作,在编入《毛泽东选集》后全国就掀起了学习热潮,在科技管理、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等方面凸显出重要指导意义,成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力量,甚至成为海外基础理论研究的“他山之石”.《实践论》《矛盾论》内蕴现代科学规律,在撰写上以自然科学知识为有力论据,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为科技发展提供思路谋划和策略指导.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深刻发掘《实践论》《矛盾论》的当代价值,对于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人大立法是我国立法体制的核心环节.近些年来,人大立法面临两个新议题:从人大代表的构成上来说,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中需要协调多重身份之间的复杂关系;从立法过程来说,人民代表大会的具体立法活动越来越由立法工作人员而非代表负责,导致部门立法难题.解决上述两大问题,要求加强党对人大立法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多元代表的共识基础,夯实了人大立法的全国性、整体性基础,确保了立法的公意性.同时,党的领导也有助于避免立法中的利益冲突和部门立法问题,提升立法过程的民主性.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党领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下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信仰,集中体现着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信念.当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加强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来解决,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转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建设更具学理性、学科性、实践性.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牢固树立也对社会主义学科体系提出了建设要求,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引领,构建与之相辅相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知识格局,以高超的传播方法与原则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根据唯物史观,我国要体现和保有制度优势,应当以促进社会发展双重评价尺度的统一为哲学理据,具体就是既要以历史的尺度去分析和处理问题,又要在顺应历史规律即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的方向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阶段我国要发挥制度优势,就应当继续以促进社会发展双重评价尺度的统一为哲学理据.由此,既利用资本又限制资本、既发展科技又管控科技、既刺激消费又引导消费、既发扬民主又强调集中,是我们在实践中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