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甘肃省民乐县城东南10公里的永固城,东接甘、凉咽喉之地的大草滩(今军马场),南连军事关隘大斗拔谷(今扁都口),是中原通往西域道上的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永固城东面有金鱼山,西面有庙儿山,城区为洼地,地下水位较高,古城城垣两侧有甘甜的泉水溢出,日久天长,便形成了水草丰美、景色宜人的东湖和西湖。
永固城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历史悠久。据历史记载,其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大草滩这片富饶的畜牧基地,历朝历代都将争夺的战火烧在了永固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游牧于河西走廊的月氏民族就选定水草丰美的河西中部地区建造起东、西两座王城。西城是水泽之地的昭武城(今临泽县鸭暖乡昭武村),东城便是草原之域的永固城。后来匈奴逐渐强大,赶走了月氏,控制了河西地区,将月氏东城改筑为单于城。该城呈长方形,周长4.65公里,面积为2.1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各开一门,城中建有行宫,供老上单于及其次子右贤王巡幸或避暑时居住。单于城是汉以前河西修筑的大城邑,是从扁都口进入河西的要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汉武帝派遣霍去病率万骑出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直捣单于城,解除了匈奴对单于城的统治,并上奏朝廷获准派官进驻单于城,专管大草滩(今军马场)牧地。次年,“浑邪王率其民归汉”,从此,河西归入汉朝版图。公元362年,前凉张玄靓在单于城置祁连郡,随着统治者的更替,单于城又改称为祁连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河西节度使萧嵩派副将杜宾客以强弩四千将来犯之敌吐蕃战败于祁连城下。节度使萧嵩乘机将驻守城池的兵士编为大斗军,所以永固城又称大斗城。
“安史之乱”后,甘州沦陷于吐蕃,后又为回鹘所据。大斗城先后成为吐蕃与回鹘的重要畜牧基地。公元1643年,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城闯王的部将贺锦率兵士一举攻克祁连城,血洗甘州城,统治甘州一年之久。清康熙二年(1663),曾在洪水城开茶马互市的甘肃总兵张勇再度还甘任甘肃提督,统领甘肃下属各镇。张勇上任时奏请朝廷将其部将王进宝同赴甘肃,旋即升任王进宝为参将。就在当时,厄鲁特蒙古欲抢占大草滩(今军马场),于是就派遣使者入朝请求,清王朝拿不定主意,就派信使与提督张勇共同斟酌定夺。因王进宝对大草滩非常了解,张勇在决定前又征求王进宝的意见,当时王进宝就说,大草滩既是甘、凉的咽喉之地,又是屯兵养马的天然牧场,如果将它给了对方,也就等于把防守敌军的藩篱撤掉了,从此后西部边陲也就永无宁日了。同时,王进宝还进言,大草滩不但不能拱手让给对方,还要在原祁连城的基础上重建一座新城,以御来犯之敌,方不失为西部长治久安之策略。朝廷和张勇都采纳了王进宝的意见,拒绝了厄鲁特的请求,并派王进宝负责建修新城。接到任务后,王进宝就亲率士卒民众在原祁连古城靠北的地方,修筑了一座周长1.2公里的新城,定城名为“永固”,取“永远牢固”之意。
永固城东、南、西各开一城门,内有瓮城,四角有瞭望墩,东南角上建有魁星楼,城内偏南也有一东西方向的城墙,将城分为内外两部分。因永固城的形状像算盘,故民间称之为“算盘城”。据当地居民传说,城西门上有一副对联:“门迎庚戌连洪水,地接坤元对君山。”这里所说的君山,当指现在的老君山。城内关帝庙门上也有一副对联:“赤面秉赤心,身骑赤兔嘶风,千里长怀赤地;青灯读青史,手执青龙偃月,一心不负青天。”此联将关羽英武雄才与忠心的威武形象表述到了极致。城东北角还筑有土台,土台上建有玉皇阁与城隍庙。据传说,城隍庙上还安放着月氏王的头颅(《后汉书·列传》所载:“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新中国成立前,该头颅只存后脑部分,形状与木碗相似,用红绫包裹,收藏价值较高。当然,这仅仅是传说而已。我们不妨将历史上溯到远古,“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当是公元前166年,至新中国成立前,屈指算来,此月氏王的头颅已死亡落地长达2100多年,加之历朝历代的争夺不休和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雨淋,月氏王的头颅尽管极其坚硬,但能有这么结实牢靠,历经2000多年而不朽吗?
王进宝修筑了永固新城,可以说是为朝廷和当地居民建立了不巧的功勋。为了表彰王进宝的功绩,也为了巩固甘、青一带的边防,清政府就于康熙四年(1665)委任王进宝为甘肃副总兵,协镇永固。在此期间,住在祁连山南部的羌人贵族首领达兰太的儿子怀阿尔赖及其兄弟拥兵自重,强行要求在洪水开市。清廷官员多次与之协商,但怀阿尔赖态度蛮横,不听劝告。清廷见和平解决无望,便命甘肃提督军门张勇准备武力解决。张勇当即委派得力助手王进宝率部在草滩周边部署精兵和火力,令兵士发炮进攻。怀阿尔赖的牧马、战马等受隆隆炮声的惊吓,顿时狂奔大乱,加之王进宝骑步兵的猛列冲击,怀阿尔赖率亲信仓皇逃奔,王进宝便指挥大军乘胜收复大草滩,这就是历史上张掖人民常说、艺人常唱的“王进宝鞭扫大草滩”的故事。大草滩收复后,康熙六年(1667),清廷便在永固城设立“永固城协”,王进宝提升为副将,到任统辖永固周边的大马营、黑城营、马营墩营等地,大草滩从此也就固若金汤了。
由于永固城所处的地理位置极其险要,加之周边大草滩优良的牧马基地,伴随着统治者的频繁更替,统治者与少数民族争夺永固城的战斗也屡屡发生。据《民乐县志》记载,此后为争夺永固城所发生的战争有六次之多。
纵观永固城沧桑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一城易名频繁,战争接连不断,这在民乐历史上是罕见的,足见其地理位置险要。而且永固城周围文物古迹遍布,八卦营汉墓群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祁连城遗址及墓群、永固砖塔、总寨汉墓群、八卦营遗址等均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出土文物丰富多彩,且历史年代悠久,真可谓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地理博物馆,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财富。
如今, 1.7万永固人民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浩荡春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大干快上,全面发展,10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聪慧、淳朴的永固人民必将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倍加珍惜永固沧桑巨变的昨天,正确把握日新月异的今天,满怀希望地放眼辉煌灿烂的明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谱写出更加壮丽、更加惊人、更加文明的历史画卷。
永固城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历史悠久。据历史记载,其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大草滩这片富饶的畜牧基地,历朝历代都将争夺的战火烧在了永固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游牧于河西走廊的月氏民族就选定水草丰美的河西中部地区建造起东、西两座王城。西城是水泽之地的昭武城(今临泽县鸭暖乡昭武村),东城便是草原之域的永固城。后来匈奴逐渐强大,赶走了月氏,控制了河西地区,将月氏东城改筑为单于城。该城呈长方形,周长4.65公里,面积为2.1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各开一门,城中建有行宫,供老上单于及其次子右贤王巡幸或避暑时居住。单于城是汉以前河西修筑的大城邑,是从扁都口进入河西的要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汉武帝派遣霍去病率万骑出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直捣单于城,解除了匈奴对单于城的统治,并上奏朝廷获准派官进驻单于城,专管大草滩(今军马场)牧地。次年,“浑邪王率其民归汉”,从此,河西归入汉朝版图。公元362年,前凉张玄靓在单于城置祁连郡,随着统治者的更替,单于城又改称为祁连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河西节度使萧嵩派副将杜宾客以强弩四千将来犯之敌吐蕃战败于祁连城下。节度使萧嵩乘机将驻守城池的兵士编为大斗军,所以永固城又称大斗城。
“安史之乱”后,甘州沦陷于吐蕃,后又为回鹘所据。大斗城先后成为吐蕃与回鹘的重要畜牧基地。公元1643年,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城闯王的部将贺锦率兵士一举攻克祁连城,血洗甘州城,统治甘州一年之久。清康熙二年(1663),曾在洪水城开茶马互市的甘肃总兵张勇再度还甘任甘肃提督,统领甘肃下属各镇。张勇上任时奏请朝廷将其部将王进宝同赴甘肃,旋即升任王进宝为参将。就在当时,厄鲁特蒙古欲抢占大草滩(今军马场),于是就派遣使者入朝请求,清王朝拿不定主意,就派信使与提督张勇共同斟酌定夺。因王进宝对大草滩非常了解,张勇在决定前又征求王进宝的意见,当时王进宝就说,大草滩既是甘、凉的咽喉之地,又是屯兵养马的天然牧场,如果将它给了对方,也就等于把防守敌军的藩篱撤掉了,从此后西部边陲也就永无宁日了。同时,王进宝还进言,大草滩不但不能拱手让给对方,还要在原祁连城的基础上重建一座新城,以御来犯之敌,方不失为西部长治久安之策略。朝廷和张勇都采纳了王进宝的意见,拒绝了厄鲁特的请求,并派王进宝负责建修新城。接到任务后,王进宝就亲率士卒民众在原祁连古城靠北的地方,修筑了一座周长1.2公里的新城,定城名为“永固”,取“永远牢固”之意。
永固城东、南、西各开一城门,内有瓮城,四角有瞭望墩,东南角上建有魁星楼,城内偏南也有一东西方向的城墙,将城分为内外两部分。因永固城的形状像算盘,故民间称之为“算盘城”。据当地居民传说,城西门上有一副对联:“门迎庚戌连洪水,地接坤元对君山。”这里所说的君山,当指现在的老君山。城内关帝庙门上也有一副对联:“赤面秉赤心,身骑赤兔嘶风,千里长怀赤地;青灯读青史,手执青龙偃月,一心不负青天。”此联将关羽英武雄才与忠心的威武形象表述到了极致。城东北角还筑有土台,土台上建有玉皇阁与城隍庙。据传说,城隍庙上还安放着月氏王的头颅(《后汉书·列传》所载:“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新中国成立前,该头颅只存后脑部分,形状与木碗相似,用红绫包裹,收藏价值较高。当然,这仅仅是传说而已。我们不妨将历史上溯到远古,“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当是公元前166年,至新中国成立前,屈指算来,此月氏王的头颅已死亡落地长达2100多年,加之历朝历代的争夺不休和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雨淋,月氏王的头颅尽管极其坚硬,但能有这么结实牢靠,历经2000多年而不朽吗?
王进宝修筑了永固新城,可以说是为朝廷和当地居民建立了不巧的功勋。为了表彰王进宝的功绩,也为了巩固甘、青一带的边防,清政府就于康熙四年(1665)委任王进宝为甘肃副总兵,协镇永固。在此期间,住在祁连山南部的羌人贵族首领达兰太的儿子怀阿尔赖及其兄弟拥兵自重,强行要求在洪水开市。清廷官员多次与之协商,但怀阿尔赖态度蛮横,不听劝告。清廷见和平解决无望,便命甘肃提督军门张勇准备武力解决。张勇当即委派得力助手王进宝率部在草滩周边部署精兵和火力,令兵士发炮进攻。怀阿尔赖的牧马、战马等受隆隆炮声的惊吓,顿时狂奔大乱,加之王进宝骑步兵的猛列冲击,怀阿尔赖率亲信仓皇逃奔,王进宝便指挥大军乘胜收复大草滩,这就是历史上张掖人民常说、艺人常唱的“王进宝鞭扫大草滩”的故事。大草滩收复后,康熙六年(1667),清廷便在永固城设立“永固城协”,王进宝提升为副将,到任统辖永固周边的大马营、黑城营、马营墩营等地,大草滩从此也就固若金汤了。
由于永固城所处的地理位置极其险要,加之周边大草滩优良的牧马基地,伴随着统治者的频繁更替,统治者与少数民族争夺永固城的战斗也屡屡发生。据《民乐县志》记载,此后为争夺永固城所发生的战争有六次之多。
纵观永固城沧桑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一城易名频繁,战争接连不断,这在民乐历史上是罕见的,足见其地理位置险要。而且永固城周围文物古迹遍布,八卦营汉墓群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祁连城遗址及墓群、永固砖塔、总寨汉墓群、八卦营遗址等均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出土文物丰富多彩,且历史年代悠久,真可谓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地理博物馆,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财富。
如今, 1.7万永固人民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浩荡春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大干快上,全面发展,10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聪慧、淳朴的永固人民必将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倍加珍惜永固沧桑巨变的昨天,正确把握日新月异的今天,满怀希望地放眼辉煌灿烂的明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谱写出更加壮丽、更加惊人、更加文明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