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层面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形式化场面,主要是由于教师对生物教学本质问题缺乏理性认识,以及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理解不到位所致。笔者在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一些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新课改;生物课堂;思考
  一、什么课都必须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吗?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在很多人眼里这样的学习方式就是新课改的标志,似乎无之就没有体现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分组、合作、讨论,“学生想说啥就说啥,喜欢说谁就说谁。”,无目的“交流”充斥着整个课堂,贯穿始终,教师忙于一个个活动的组织、开展,忙于在各个小组间穿梭,课堂出现一片“生机勃发”的景象。但学生能独立完成时让学生合作,能够自主时不让学生独立,有探究欲望时却直接告诉结论;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觉不出合作中的分工协作。这本质上是一种“放羊式”的教学。笔者曾听过一节课,在七年级上册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分成四组,各组分别以不同的实物比喻细胞各个结构的关系,到课堂结束时,只有一组学生能用鸡蛋的鸡蛋壳、壳膜、卵白和卵黄的结构比喻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结构,但最后教师都不够时间进行总结归纳,最后没有完成该课时的教学任务。其实,这节完全不必弄成整堂课都沉浸在合作探究中,若通过实验“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就可以总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能直观让学生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这样的教学效果也许会大为不同。
  二、生物课堂的“问答”与“人文化”是极终目的吗?
  “课堂问答”是实施新课改以来,生物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道“风景线”,过分注重课堂师生、生生“互动”的“热度”,忽视深度。把课堂“互动”简单地理解为“问答”,课堂提问随意、频繁、欠科学性,出现“满堂问”的表面繁荣现象。课堂提问的极终目的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要素,课堂提問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但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所谓“活跃气氛”,整堂课频繁提问,随意提问,而且提问过于简单或欠科学,从而出现“满堂问”的现象。这种“满堂问”的现象,表面看去,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教师强势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与新课程中对话的理念是不相吻合的。
  在新课程背景下,适当追求生物课堂的情境性和人文化,以增强其趣味性,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但如果走了极端,过于追求“人文化”和“趣味性”,并把它作为教学极终目的,忽视生物学科性,必然会使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深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人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确实有很有帮助的。但有的教师为追求课堂“趣味性”和“人文化”,一堂课以故事趣闻开头,以诗歌散文结尾,中间还夹杂着唐诗宋词,有的课中还做几个小游戏。课堂“热度”倒是高了,师生感情也很融洽,却忽视了生物学科性、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的统一。课堂气氛虽然浓烈,但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知识,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学生并不清楚,课堂教学目标未能完成,更谈不上学生在课堂“问答”中“生成”体验了,注重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和发展当然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三、表扬学生越多越动听就越好吗?
  新课程强调赏识和尊重学生,本质上是要求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呵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努力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成长氛围。所以说,相对于传统教育对孩子过于批评、严厉,吝于肯定、褒奖而言,新课程倡导赏识、尊重学生,对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无疑是很有必要的,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价值。但倡导对学生的赏识和尊重,并不等同于对学生要一味表扬。在现在的课堂上,常听到一些教师对学生取得的一丁点成绩过于夸张地表扬:“你真聪明”、“你回答得很精彩”,这种过多的“廉价”奖励过分注重形式,缺乏激励性,甚至会误导学生,结果泛滥成灾,使学生以为自己的答案真的很好而沾沾自喜,习以为常,听不进不同意见,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不再探究,更为甚者,还可能使学生形成“得理不让人”的恶性品格。
  四、多媒体使用越多越直观就越好吗?
  计算机多媒体软件以其交互性和超文本链接的能力显示了它在生物教学中的巨大发展潜力。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是极其有效的,但计算机不是人,无法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更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上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仍是不可替代的。实际上,由于计算机承担了传统教学中一些机械的工作,如一些板书等,使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计算机不能胜任的工作,投入到引导学生的思维中去。但在时下的一些生物公开课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在电脑前点鼠标,敲键盘,甚至连板书也基本由电脑替代,教师成了放映员,而教学由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这样的脱离实际的做法是缺乏生命力的。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
  计算机固然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但相对来说,学生的接受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尤其在生物课堂中,需要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若短时呈现信息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笔者曾见到一些生物课件,包装得华美亮丽,令人眼花缭乱,时而演示卡通动画,时而插入一段音乐,使生物课成了多媒体功能展览,结果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了课堂教学。比如,七年级下册生物的“眼与耳的结构”的教学,用眼与耳的结构模型作为教具,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清晰地理解眼和耳的结构和功能,这比借助计算机代劳来完成这部分的教学更有效。
  另外,由于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一般是为了追求直观效果,若学生对直观教育的依赖性太强,使抽象思维的培养弱化,对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获得一生持续性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现在很多教师的生物课件破坏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缺少思考、想像、抽象分析的机会,其相应的能力必然退化。
其他文献
如果把身体比作一台机器,腿就是提供动力的马达。马达不灵了,机器便会老化、运转不良。双腿是人体的“承重墙”很少有人知道:一个人50%的骨骼和50%的肌肉都在两条腿上;人一生
根据上月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土地违法查处情况显示,半年内共发生2.9万件土地违法行为,涉及土地17.7万亩,耕地6.5万亩,且新的违法用地面积逐月上升.为了守住耕地红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主要对隔震技术、隔震原理、隔震层设计及选用的原则进行了概述,对隔震层建设中的各个步骤的要点进行了阐述。
很多人喜欢在家里或寺庙中烧香拜佛,为家人和自己求得健康平安。然而最新研究表明,烧香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其浓度比一般户外空气高19倍,甚至还高于交通繁
我的心只属于我深爱的这片热土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懂得了什么是真爱  我的诗就不会如此羞涩了  我真的希望能在每一天  站在高山之巅,大声呼喊着  我爱你!可是,空谷的回声里  会有你的身影吗?或者  一点点你生活的气息,随风飘来  让我的世界从此不再孤单  落单的鸟儿,你又何必在我的前方悲鸣  风儿会把你的心情传递给你的家人  带着你去你想去的地方。我的心  却只属于我深爱的这片热土  泪,是对
期刊
期刊
本文针对加氢改质车间解析气压缩机组集中控制的仪表变更,对机组仪表系统进行改造,对一部分的硬件进行升级改造,对一部分的仪表控制系统进行重新的设计,并对PLC内的程序进行
摘 要:高中历史的教学需要结合历史材料,这样能很好地提升历史科目的学习效果。本文研究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材料运用的优势和意义,例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思辨能力等。然后指出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材料的运用的教学策略,如做好历史材料的分类和收集;做好史料信度的判断;精心设问培养能力;利用史料展开研究性学习等。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于高中历史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历史
假如问及如何锻炼,十之八九的人都会说晨练。而对于如何活动大脑,却很少有人注意。因此,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普遍存在“重体轻脑”的现象。从健康的角度看,老年人不仅要有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