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60只刚出生5~7 d清洁级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试验组3组,每组20例.分别对3组实验大鼠的一般情况、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传导速率、腓肠肌湿重以及肌纤维横截面积进行比较.结果 空白组、试验组和模型组的存活数量依次为19只(95.0%)、15只(75.0%)和10只(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10.401,P= 0.006.展爪反射消失(50.0%、30.0%、10.0%)、明显跛行(45.0%、40.0%、10.0%)的发生率从大到小分别为模型组、试验组、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621,P = 0.022;x2 =6.621,P = 0.032).试验组实验后1、2和4周大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t值分别为12.365、10.257和12.365,P值均为0.001.3组实验大鼠的右侧坐骨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21,P=0.553),左侧坐骨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空白组(21.23±5.03)m/s、试验组(17.35±4.11)m/s和模型组(15.73±4.1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089,P<0.001.试验大鼠的腓肠肌湿重从高到低依次为空白组(1.52±0.33)g、试验组(11.12±0.14)g和模型组(0.90±0.1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09,P=0.001;肌纤维横截面积从高到低依次为空白组(702.35±65.14)μm2、试验组(1 669.54±57.34)μm2和模型组(602.34±69.09)μ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0.432,P = 0.001.结论 通过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大鼠进行骨髓间充质的治疗,有效改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进一步提升肌肉组织的神经支配能力,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