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观察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壁斑块变化情况

来源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96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颅内动脉狭窄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而常规影像学检查仅能显示管腔形态,无法显示管壁结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可用于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发展,辅助判断斑块稳定性,进而评估相关疾病发生风险.目的 基于3.0T HR-MRI观察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壁斑块变化情况,以为脑卒中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2016年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狭窄率≥50%)患者40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20例,非缺血性脑卒中20例.随访2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HR-MRI.患者在随访期间均严格按照神经内科医嘱积极治疗.分别比较缺血性脑卒中、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6、12、18、24个月管壁标准化指数(NWI)及责任斑块高度,并观察其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6、12、18、24个月NWI、责任斑块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6、12、18、24个月NWI、责任斑块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脑血管事件.结论 通过HR-MRI发现,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在常规治疗下血管壁斑块稳定,且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较低.
其他文献
刘昌孝院士认为中药研究不仅带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更使得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生机盎然.但在中药发展中也存在质量标准亟待确立、资源匮乏、人才紧缺、需建立有效平台等诸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