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形象要人命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初国美、苏宁用价格战手法收拾掉了百货店、批发市场、个体户小店和综超家电部,电商正在用同样的套路收拾国美、苏宁,而且声势更为浩大。
  是的,价格很重要。但是,价格形象更要命。因为低价是相对的(你把高价业态都干掉了,你比谁低去?),是一时的,而价格形象,可能是一辈子的。
  电商早期在冲市场的时候,价格是很低,但那是因为马云还没有开始收广告费,那是因为大家都可以忍受少赚钱,不赚钱,等着冲上第一当老大。
  今天呢?电商的成本是越走越高的。亚马逊的自营业务毛利只比沃尔玛低两个点,可是沃尔玛有4个点的净利润,亚马逊有多少?京东最近公布的财报,综合运营费用率已经跟苏宁一样了,13个点左右,而苏宁的综合毛利是18个点左右,京东只有10个点。这还是提了价的,以前毛利只有5个点。
  2个点的差距,顾客在京东自营的200万个单品中,能感知出来吗?
  能。顾客就是觉得电商便宜。但不是从我们这样的数据推导出来的,而是“感觉”。
  是的,马云、刘强东要的就是你“感觉”。之前国美、苏宁也这么干过,再之前家乐福、沃尔玛也这么干过。他们都靠这一手横扫市场,后来居上,奠定霸主地位。
  这叫价格形象。不是每样都便宜,而是让你“感觉便宜”就可以了。家庭主妇撑死了记住几十种产品价格,其他的,都是“凭感觉”。他们在百货类产品上提价,谁知道?这背后的商业逻辑叫“高低价策略”。
  就算你知道了又怎么样?在大卖场里提了一堆东西之后再去便宜的批发市场一通海淘吗?娇贵的80后才没那闲工夫呢!
  电商征服市场的套路没什么新鲜,老套路。因此,他们后期提价也是必然的。国美、苏宁提价了,家乐福、沃尔玛提价了,电商也一定会提价。什么?你不知道?你当然不知道。你当然不知道格力的社区专卖店,价格有商量,可以比大连锁更低,服务更灵活。因为你一直“以为”大卖场最便宜,所以根本就再没去过格力专卖店嘛!
  京东已经提价了,为了上市,毛利从5个点提到10个点。10个点还亏着呢!等霸住了市场,他不提价,股东就都走光了。今天流血的股东不都在等提价的这一天?
  未来,有些电商甚至是要比实体还要贵的。
  便捷,品类丰富,一站式购物,连锁的品牌,可以接受的价格(而不是低价),是家乐福和国美们最终立足市场的基点。低价?品牌厂家的渠道管理部门是干什么吃的?那不过是家乐福和国美们的开山斧而已!占山为王了还不刀枪入库,大品牌不来削你才怪呢!
  刘强东曾经说,因为没有店租等费用,电商的成本只有传统渠道的30%,所以京东只需要5个点的毛利,就能盈利。如今京东的财报已经证明了这是公关战中的一句大话。可是被戳穿了又如何?“电商=低价”的价格形象已经变成不为人察觉的偏见,就如同当初的“国美=低价”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马云要让阿里保持那么大的一个公关团队。国美、苏宁如果最终输掉这场三国杀,也是输在了价格形象的心智占领上,而不是简单的低价。
其他文献
有两块相连的土地,二者地主不同,一块用作养牛,另一块用作种麦。因为牛群常常跑到麦地去吃麦,给麦地的主人造成了损害,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纠纷呢?  稍稍熟悉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他由此推导出著名的科斯定律(又称“不变定律”,Invariance Therorem)。科斯经过一系列的推导,得出的结论是:只要养牛地主和种麦地主的权利有清楚的界定,那么,他们之间就可以根
在商业市场中,一体化指的是将存在于不同维度的独立竞争者通过不同形式的控股、合资等方式形成合作关系,增大原企业的规模力与品牌。一体化后双方不再是竞争关系,而成为新的一体企业或在某个链条拥有一致的效益权力。  波特竞争五力模型表达的是企业在经营中会遇到的五类竞争对手类型,作为门店及连锁型门店企业,同样受竞争五力要素的影响,一家拥有完善风险管理体制的门店(或企业)其实可以轻松化解这些竞争;本文从竞争力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