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有效方法和疗效。方法 120例不孕症分为两组,一组37例采用传统输卵管通液治疗,另一组87例利用宫腔镜进行输卵管插管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情况。结果 宫腔镜治疗组输卵管再通率明显高于通液治疗组,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妊娠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宫腹腔介入治疗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的诊治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宫腔镜;输卵管阻塞;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584-02
输卵管性不孕是阻碍受孕的重要因素,约2/3的不孕症是因输卵管阻塞所致[1]。我院于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间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输卵管阻塞,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一般资料详述如下表1.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宫腔镜组83例,输卵管通液组37例(对照组)。疏通液为生理盐水20mL、地塞米松6mg、庆大霉素8万单位、糜蛋白酶4000单位。两组患者年龄及病情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1.2 临床方法 治疗在月经净后3-7d内进行。输卵管通液组依照妇产科学进行[2],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及阴道;安放窥器,暴露宫颈,用宫颈钳钳夹宫颈前唇,使子宫呈水平位;以子宫探针顺子宫方向轻探宫底,测其深度及大小;将子宫通液导管按探针检测方向插入颈管,用组织钳钳夹宫颈前唇向外牵拉子宫颈,同时向内推进通液导管锥形头,使二者紧密套合;以装有20ml溶液的注射器缓推注入液体,若20ml液体顺利注入,无阻力,宫颈外无漏液,病人也无明显不适,表示输卵管通畅;若遇阻力,稍加压力,病人稍有腹部不适即可顺利注入,宫颈外口无漏液,说明原有的粘连已分离或痉挛解除;若注入液体时,不能注入或注入压力过高,提示为疏通性障碍,可将导丝插入输卵管导管内,直至阻塞部位,轻柔往返推移,直至阻力消失,拔出导丝,再次注入含疏通液10-20mL,无阻力或加压后阻力消失,提示输卵管复通。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用宫颈扩张器扩张宫颈至7.5号;将宫腔镜管置入宫颈内口,在80-160mmHg压力下,将5%葡萄糖液注入宫腔冲洗,然后依次寻找两侧输卵管口,分别插入输卵管导管进行通液,了解输卵管阻塞程度;若阻力较大,疏通液全部倒流宫腔,则确定为该侧输卵管阻塞不通;将0.38cm亲水性导丝在超声监控下推至阻塞部位,来回轻柔推拉几次直至阻力消失,感觉有突破感时,拔出导丝,再次注入疏通液,无阻力,无溢出说明输卵管已通畅;阻力小时适当增加推注液体的压力,以便把粘连或阻塞处冲开。
术后通过超声检查,了解是否有输卵管观察卵泡发育情况,禁房事两周,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3、5、7天酌情通液,以巩固疗效防止粘连。治疗为1-3个疗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治疗病人进行观察和随访,其治疗结果见表2.由表可知,宫腔镜下输卵管再通率明显高于通液组,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妊娠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见表2。
3 讨 论
输卵管被感染后导致输卵管子宫角处痉挛、分泌物固化与内膜碎片阻塞引起管腔狭窄或阻塞,以致精子与卵子无法结合,从而不孕[3]。应用宫腔镜诊治输卵管性不孕,是直视下插管对输卵管推注疏通液扩张,避免了通液盲目性而且精准;另外,插管不仅可对输卵管起到疏通的作用,也有利于疏通液在局部产生较高的液体静压,提高扩张、疏通治疗的效果。应用宫腔镜也能能常规检查宫腔状况,以减轻病人反复宫腔操作的痛苦。
本研究发现,腔镜下输卵管再通率明显高于通液组,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妊娠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宫腹腔镜联合诊治术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有较好的疗效。
总之,与传统通液方法相比,利用宫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有以下优点:①创伤小、痛苦小、愈后几乎不留瘢痕等;②可在直视下一次性发现宫腔及盆腔异常情况并同时治疗;③有利于寻找不孕症的病因;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更深入地研究、学习,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李群英,钱朝霞.介入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相关问题探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13:457-458.
[2]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7-468.
[3] 李健,柴冬宁,郑天昕,等.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2):150.
【关键词】 宫腔镜;输卵管阻塞;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584-02
输卵管性不孕是阻碍受孕的重要因素,约2/3的不孕症是因输卵管阻塞所致[1]。我院于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间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输卵管阻塞,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一般资料详述如下表1.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宫腔镜组83例,输卵管通液组37例(对照组)。疏通液为生理盐水20mL、地塞米松6mg、庆大霉素8万单位、糜蛋白酶4000单位。两组患者年龄及病情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1.2 临床方法 治疗在月经净后3-7d内进行。输卵管通液组依照妇产科学进行[2],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及阴道;安放窥器,暴露宫颈,用宫颈钳钳夹宫颈前唇,使子宫呈水平位;以子宫探针顺子宫方向轻探宫底,测其深度及大小;将子宫通液导管按探针检测方向插入颈管,用组织钳钳夹宫颈前唇向外牵拉子宫颈,同时向内推进通液导管锥形头,使二者紧密套合;以装有20ml溶液的注射器缓推注入液体,若20ml液体顺利注入,无阻力,宫颈外无漏液,病人也无明显不适,表示输卵管通畅;若遇阻力,稍加压力,病人稍有腹部不适即可顺利注入,宫颈外口无漏液,说明原有的粘连已分离或痉挛解除;若注入液体时,不能注入或注入压力过高,提示为疏通性障碍,可将导丝插入输卵管导管内,直至阻塞部位,轻柔往返推移,直至阻力消失,拔出导丝,再次注入含疏通液10-20mL,无阻力或加压后阻力消失,提示输卵管复通。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用宫颈扩张器扩张宫颈至7.5号;将宫腔镜管置入宫颈内口,在80-160mmHg压力下,将5%葡萄糖液注入宫腔冲洗,然后依次寻找两侧输卵管口,分别插入输卵管导管进行通液,了解输卵管阻塞程度;若阻力较大,疏通液全部倒流宫腔,则确定为该侧输卵管阻塞不通;将0.38cm亲水性导丝在超声监控下推至阻塞部位,来回轻柔推拉几次直至阻力消失,感觉有突破感时,拔出导丝,再次注入疏通液,无阻力,无溢出说明输卵管已通畅;阻力小时适当增加推注液体的压力,以便把粘连或阻塞处冲开。
术后通过超声检查,了解是否有输卵管观察卵泡发育情况,禁房事两周,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3、5、7天酌情通液,以巩固疗效防止粘连。治疗为1-3个疗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治疗病人进行观察和随访,其治疗结果见表2.由表可知,宫腔镜下输卵管再通率明显高于通液组,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妊娠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见表2。
3 讨 论
输卵管被感染后导致输卵管子宫角处痉挛、分泌物固化与内膜碎片阻塞引起管腔狭窄或阻塞,以致精子与卵子无法结合,从而不孕[3]。应用宫腔镜诊治输卵管性不孕,是直视下插管对输卵管推注疏通液扩张,避免了通液盲目性而且精准;另外,插管不仅可对输卵管起到疏通的作用,也有利于疏通液在局部产生较高的液体静压,提高扩张、疏通治疗的效果。应用宫腔镜也能能常规检查宫腔状况,以减轻病人反复宫腔操作的痛苦。
本研究发现,腔镜下输卵管再通率明显高于通液组,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妊娠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宫腹腔镜联合诊治术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有较好的疗效。
总之,与传统通液方法相比,利用宫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有以下优点:①创伤小、痛苦小、愈后几乎不留瘢痕等;②可在直视下一次性发现宫腔及盆腔异常情况并同时治疗;③有利于寻找不孕症的病因;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更深入地研究、学习,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李群英,钱朝霞.介入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相关问题探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13:457-458.
[2]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7-468.
[3] 李健,柴冬宁,郑天昕,等.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