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拟制主体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审视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1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主体地位是人工智能风险争论的核心问题,也是“技术质疑论”与“物种奇点论”的分歧所在。学界目前关于人工智能主体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主要形成了人工智能主体地位的肯定说、赋能说、否定说三种观点。从马克思主义对主体具有的感性和理性的整体性、实践活动的创造性和社会关系的拓展性规定来看,人工智能具有特定的感知能力、能够模拟和延展人体机能、拓展新的社会生产关系等主体特性,但自我意识、自由意志、公共性关系等的缺失致使人工智能只具备有限的“准主体地位”,即拟制主体地位。人工智能拟制主体地位的提出为人工智能发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语篇的词汇衔接手段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同现和复现。本文着重从这两方面探讨词汇衔接手段在英语语篇中的作用,指出词汇衔接手段在语篇中除起到连贯流畅、衔接紧凑的功能外,还具有修辞功能,对英语教学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语篇 衔接手段 同现关系 复现关系  【Abstract】The lexical cohesive devices of the English discourse c
人工智能引发了诸多反思,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时代推动了数字劳动的诞生,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数字劳动具有解放与异化的双重路向。数字劳动作为资本积累的新路径,推动了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显著特点,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共同体”,内涵上可理解为“政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目标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