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策略”教学尽早融入数学课堂之中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ad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其首要问题不是明了这些策略的名称,而是面对具体的问题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要有敏锐的策略意识。
  关键词 渗透策略 优选策略 长期培养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应该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之中。教师应该在低年级起就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这样,学生才会逐步形成更敏锐的运用策略的意识。下面就举例说一说如何尽早着眼于一至三年级的课堂,有意识地渗透策略教学,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一、渗透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根据事情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对策,实质上是对具体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体会、提炼和升华。解决问题的策略可理解为解决问题时的计策与谋略。策略与方法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们的关系类似于战略与战术的关系。策略是方法的灵魂,是对方法本质的认识,是运用方法的指导思想,它直接支配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方法是策略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手段,在策略的调控下根据具体问题加以选择和运作。由于“策略”概念比较抽象,低、中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时就必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感悟、使用具体的方法,使“策略”渗透教与学之中。
  解决问题策略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但小学生在数学中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选择一种运算、套用一个模式、画图、列举、对比、归纳、假设、逆向反推、检查和修正等。在一至三年级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强化自己的策略意识,才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策略的渗透和指导。
  二、优选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目标。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体现,也是能否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际的关键。现实世界有许多现象和问题隐含着一定的数学规律,需要人们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去探索、去寻求解决策略。一个缺乏应用意识的人会对这些现象和问题视而不见,当然更谈不上会有什么探索和发现了。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探索方式并加以优化是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重视培养的学生的一项能力。
  三年级上册有一道练习题为:“有1克,3克和9克的砝码各一个,那么在天平上能称出几种不同重量的物体?”这道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预设用分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首先,按照砝码是放在天平一边还是两边都放将能称出的重量分成两类;然后分类考虑能称出的重量。砝码放在天平一边能称出1,3,4=1+3,9,10=9+1,12=9+3,13=9+3+1克这7种不同的重量。放在天平两边能称出2=3-1(表示把3克的砝码放在右边,1克的砝码和物体都放在左边,称出来的物体就是2克,下面遇到减号也类似),5=9-1-3,6=9-3,7=9+1-3(把1,9放右边,3和物体放左边,可以称出来7克),8=9-1,11=9+3-1这6种不同的重量。接着,把这些重量从小到大整理一下发现可以称出1克~13克的所有物体,共13种。课堂上集体讨论时,有一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1+3+9=12,也就是说这5个砝码能称出的最大重量为13克,只要逐一尝试1克~13克各重量是否可以被称出来就行了。用分类的方法也说明了他的猜想是正确的。其他学生听了他的方法大呼简便!从中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并不仅仅是一种策略的应用,一个数学问题摆在面前,其思维的触须是多端的,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思考解题的方法,并学习他人的最优的方法。策略的优化,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地展示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还有更多的解释和评价自己思维结果的权利。
  教师要有意识地寻找教学的契机,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将策略最优化。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能力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在碰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较为准确地选出相对优越的策略。
  三、长期培养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通过大量解决问题的活动逐渐培养的,也是在各个领域数学内容的教学中逐步发展的。策略不能直接从外部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体验获得。体验是心理活动,是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获得的意识与感受。在低年级进行策略的指导时,虽然没有告知这就是某某策略,只是说这是某某方法,甚至并没有告诉学生方法或策略的名称。但学生在长期的熏陶中会潜移默化得到运用策略能力的提升。当以后再次知道这些方法被冠名为“某策略”,再加以提升时,他们早已能应用自如了。可以这样说,策略是介于方法和思想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策略是方法的灵魂,是对方法本质的认识,是运用方法的指导思想;策略是思想的雏形,是形成数学思想的有力支撑。什么都可以替代,唯独思维不可替代。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管学生最先想到的是何种策略,也不管这种策略正确与否,但都会因为学生自己思维的深度参与,使学生对获得策略过程的经历是深刻的,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成长为自信而成功的问题解决者。不过,方法和策略的获得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我们应该通过策略的学习,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解题策略价值,提升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思考与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精彩的数学课堂离不开课堂生成性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准确捕捉并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怨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关键词 教学资源 思维实践 自主探究 培养反思  精彩的数学课堂离不开课堂生成性资源。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课堂上,学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应该是真实感受的体现,所以教师要准确利用课堂生
摘 要:中考前,对往年的试卷评析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2013年的中考到来之即,对2012年的河北省中考英语试题的题型结构、考查形式和典型试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些命题思路和备考策略与技巧对学生和教师备战中考非常有益。  关键词:审题与预测;推理判断;关键词定位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426(2013)03-44-07  2012年河北省中考英语学科
新闻亮点:  4月21日,腾讯视频联手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在京举办 《西游降魔篇》全网独播展映会,现场,影评人马丁、江小鱼、《影视圈》杂志出版人刘海洋、“猪刚鬣“的扮演者陈炳强等来宾与现场700位大学生代表一起,为四川雅安地震灾区的同胞祈福,点亮正能量,为雅安加油。  展映会现场同步揭晓了由十名影评人共同发起的“西游降魔十宗最”评选结果。“最美猪八戒”陈炳强、“最红横漂”“撒花大妈”亮相展映会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