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本语言,回归本色语文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h504705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改革在探索中前进,经历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特色课”之后,终于吹尽黄沙始到金,大多数语文教师开始摈弃“说、放、演、唱”的课堂模式,转换为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进行本色的语文教学。笔者认为,要想把语文课上出本色本香的语文味,使学生在语文课上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就必须关注文本语言,在学习语言文字上下足工夫。
  朱自清先生说,阅读有时候不止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得仔细品味,这就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可见成功的语文课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语言读出作者的感情,悟出作品的内涵,学到语文的精髓。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不急功近利。要想达到这理想的课堂境界,关键就在于引导学生朗读、品味、学习文本丰富多彩的语言,进而理解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文本的主旨。具体来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预读,圈点批注,读出自己的体验
  朗读是学生感知文本的重要途径。在讲课之前,一定要让学生认真预读课文,在阅读中完成自身对课文的审美体验。我总是对学生这样要求:在讲课前要读三遍课文,第一遍要默读,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其内容,随手勾画能引起自己感触的句子;第二遍要深情地朗读,读出自己对文章中情感的领悟;第三遍圈点批注,圈点出你最有感触的句子,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往往文章读完三遍之后,学生对课文的把握就会达到一定深度,很多意思不等老师讲解,他们就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清楚。上课时,学生自然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踊跃表达自己的见解。不同的思想碰撞使课堂激情四射,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我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之前,让学生进行预读,检查预读效果时发现如下批注。学生1:美女蛇的故事使人害怕又使人向往,我小时候也听过类似的故事,所以从来不敢独自到黑暗的地方去。学生2:雪地捕鸟真是有意思,每个动作交代得都很详细,今后下雪了我也试一试。这些来源于学生最真实的感受,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很容易让学生把握作者的感情。同时,学生的自我意识和阅读见解得到尊重,可以形成良性的循环,养成自觉学习课文的好习惯。在充分的朗读中,学生融入自己的感情,加上了自我见解,对文本的欣赏成为一件高雅而愉快的事情。而不再像以前那样,一篇好文章被老师的讲解肢解得四分五裂,思路被老师东拉西扯,自己忙于死记硬背,感受不到语文之美。
  二、课堂精读,含英咀华,水到渠成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最形象的语言。正如于漪老师所说,有的文本语言如清流,描物写态,细腻动人,脉脉含情;有的如平沙,质朴无华,平淡实在,耐人寻味;有的如红叶,娇艳华美,色彩斑斓……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语言,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语言的精妙。具体来讲,我在课堂上常用到的有以下两种方法:
  1.在情境再现中领悟语言的内涵。读课文,一定要把自己读到课文中去。只有身临其境时,才能深刻体会到当事人的情感。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时,需要教师首先进入情境,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例如在讲《伟大的悲剧》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斯科特一行人的伟大,我把文中出现的他们的日记摘抄下来,以日记本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找一找每句话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并模仿奥茨的口气来读。于是,在字里行间,学生体会到了那种伟大的情怀,获得了饱满的情感体验。
  2.在换词对比中感悟语言的魅力。不同的文章,体会文本语言的方法不尽相同。有些文字直接品味难尽其妙处,不妨采用换词比较的方法,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比如诗歌中“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字换成“照”好不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换成“望”好不好?学生会通过对比,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再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从“排出九文大钱”到“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排”一“摸”两个字的区别中,清晰可见孔乙己进一步的穷困潦倒,由此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旨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下练笔,在模仿中将语言内化
  只会欣赏别人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使文笔有所提高,必须将文本语言内化,变成自身的宝贵资源。课下练笔就是很好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好的语言,让学生仿写、续写、改写等,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可以让学生仿写百草园景物的描写一段,通过仿写,使这些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领悟语文的魅力,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精心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在激发学生情感、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魅力,并同时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如果说语文的馨香看不见也嗅不着,那起码它是品得到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文本入手、从语言入手,让学生带着欣赏与感动全身心投入其中,去寻找心灵的触动。
其他文献
通过对数据仓库概念的介绍,指出数据仓库有着不同于传统数据库的分析处理和超大容量的特点,而如何建立一个高性能的数据仓库正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可用于提高数据仓
新课标要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呢?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数学教学,也渐渐对这一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  首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会存在个体差异,但人的被尊重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应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
提出在Schmidl&Cox算法的基础上,设计新的训练序列,并且加入循环前缀对同步性能的影响,将改进的Schmidl&Cox训练符号和循环前缀CP结合起来同时完成符号定时同步.并对改进的算法
本文简要分析了固定资产折旧的实质及局限性,提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必要性以及在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时要处理的2个关系.
介绍了计算机仿真在虚拟社区中的应用,讨论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利用VRML模型,纹理贴图,雾化,反走样,LOD算法等技术,构建了一个基于OpenGL图形库基础上的虚拟社区系统,满足了系统的
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这四个字:“尊师爱生”。从字面上看,就是“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热爱学生”。  如果我们把“尊师爱生”变成“尊生爱师”,有的老师可能听着别扭,有的老师还会拍案而起:“那还行?成何体统!”  我们知道,爱一个人和尊重一个人含义并不同,当我们说“爱学生”的时候,其含义包括喜欢学生、欣赏学生、保护学生的安全,给他们以帮助,促进他们成长。而当我们说尊重学生的时候,首先要把学生看做和我们一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