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联合手持彩色多普勒超声设计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ao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CTA联合手持彩色多普勒超声(HHD)进行精准定位穿支血管,设计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并评估该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13年4月-2017年6月,通过CTA联合HHD设计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36例。首先采用CTA检查测定穿支血管定位的相关参数,结合HHD确认穿支血管的位置,再通过形态相似的原则,精准的设计穿支螺旋桨皮瓣。术后定期随访。

结果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随访3~24个月,36例穿支螺旋桨皮瓣均成活,3例皮瓣出现部分表皮坏死,后期植皮后愈合。24例供区直接缝合关闭伤口,12例需要取皮植皮,植皮区均成活,无1例坏死,平均皮瓣切取时间45 min。

结论

通过CTA联合HHD设计穿支螺旋桨皮瓣,可以更加精准快速的定位穿支血管,缩短手术时间,达到很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小面积感染性溃疡并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小面积感染性溃疡并软组织缺损创面9例。感染原因:外伤6例,糖尿病2例,脊髓损伤压疮1例。感染性溃疡部位:足底跖趾关节4例,跖趾关节背侧2例,第1跖趾关节内侧2例,足跟1例,皮瓣供区为同侧小腿。溃疡创面面积为3.0 cm×2.0 cm~5.0 cm
目的探讨内镜下手术治疗伴有滑膜增生的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5月至2015年9月,采用手术治疗CTS共79腕,对照组(腕管内无病理性滑膜增生,共38腕)在内镜下切开腕横韧带,试验组(腕管内有病理性滑膜增生,共41腕)在内镜下切开腕横韧带后,经腕部切口切除屈肌腱周围增生的滑膜组织。统计术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增加值、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降低值、两点辨别觉、握力、捏力及Ti
目的探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并鉴定微小RNA-299(miR-299)与IV型胶原α3链(COL4A3)基因的靶标关系,为miR-299调控COL4A3基因影响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299与COL4A3-3’UTR区(3’端非翻译区)的潜在结合位点,并通过PCR法扩增COL4A3-3’UTR野生和突变序列,将其克隆至
目的探讨逆行第1跖背动脉皮瓣修复趾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应用逆行第1跖背动脉皮瓣修复趾软组织缺损10例,供区直接缝合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10例皮瓣全部成活,创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良好,外形美观,无臃肿。供区瘢痕无并发症。结论逆行第1跖背动脉皮瓣切取方便,是一种修复趾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
目的建立和验证L6大鼠成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细胞模型。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诱导分化培养L6大鼠成肌细胞,以镜下观察肌管出现和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肌性结构出现来确定L6大鼠成肌细胞株分化完成;将诱导后的L6大鼠成肌细胞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缺氧孵箱培养组和连二亚硫酸钠培养组。分别利用缺氧孵箱和含有连二亚硫酸钠培养基建立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
甲瓣广泛应用于手外伤及拇、手指再造,但甲瓣切除后的创面覆盖一直是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创面愈合的质量直接影响供足的功能。自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我科对收治的拇指套状撕脱伤行甲瓣移植拇指再造术,一期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甲瓣供区创面共7例,定期随访,疗效满意。
目的探讨改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在修复不同类型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共收治25例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6例,女9例;修复拇指背侧缺损17例,拇指指腹缺损8例。采用改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切取方式,沿第2掌骨背、尺侧切口切取示指背皮瓣,如需修复拇指指腹,可同时切取掌背侧静脉筋膜瓣,与示指背皮瓣组合后重建指腹外观轮廓,最后采用第2掌背接力皮瓣修复供区创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外侧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术中的可行性与技术要点。方法自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共完成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86例,其中利用以旋股外侧动脉外侧支为蒂的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37例:上肢19例,下肢18例;缺损原因:外伤27例,软组织肿瘤切除后创面10例;缺损范围:9.0 cm×6.0 cm~26.0 cm×10.0 cm。皮瓣以髂
目的探讨经前路显微镜辅助下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采用显微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37例颈椎病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22~77岁,平均(51.5±6.2)岁。单节段手术30例,2节段手术6例,3节段手术1例。所有病例中脊髓型颈椎病15例,占40.54%;神经根型颈椎病22例,占59.46%。手术均采用颈前横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出现淤血危象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提高皮瓣成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手术患者1236例,共纳入研究为术后出现皮瓣淤血患者187例,回顾性分析穿支皮瓣移植术后的基础护理、体位护理、疼痛护理、血运的观察,以及出现淤血危象后采用协助医生通过换药、平放患肢、肝素局部拨伤口、药物溶栓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探查来处理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