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日炎炎,相信每个人希望到蔚蓝的大海边去度假,躺在金色的沙滩上看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海鸥,冲到海浪里感受澎湃的激情……在你的梦想中应该是怎样的海呢?清澈蔚蓝,还是遍布垃圾?毫无疑问,我们都希望度假的地方是一处干净清澈的海岸。最近,一些地中海沿岸国家的环境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探讨地中海的环境保护问题,并向全世界所有沿海国家和内陆国家的人们发出呼吁:别让美丽的海洋沦为垃圾场。
海洋垃圾贻害无穷
现在沿海地区的石油化工、冶金、制药等工厂所排出的污水中,往往含有较多的汞、镉、铜、铅等重金属,许多火电厂还是以燃煤为主,大量排出二氧化硫,这些排放物对海洋造成了严重污染。
据统计,每年经由各种途径进入海洋的石油及石油制品达600万吨左右。大规模的油污染导致大量生物因缺氧而死亡。虽然海洋油污染在短期内对成鱼可能不产生明显的危害,可是大量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幼鱼和鱼卵,使幼鱼死亡,使鱼卵无法孵出幼鱼。
对环境的破坏,不仅有原油,日常生活里的塑料袋、油料包装袋、农业中使用的化学药物,以至香烟头等,都是环境的敌人。这些物质听上去虽然并不惊人,不像被油污粘住羽翅奄奄一息的海鸟那样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决不可低估它们对环境的破坏。
农药污染是近海污染的重要来源。农药主要有有机磷农药和有机氯农药等,毒性都很强。它们经雨水的冲刷、河流及大气的搬运,最终进入海洋,在海里抑制海藻的光合作用,使鱼、贝类的繁殖力衰退,降低海洋生产力,导致海洋生态失调;其有害物质还能通过鱼、贝类等海产品的富集,最终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
沿海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也对海洋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营养盐,过多含氮、磷的营养物可引起海水中某些浮游生物急剧繁殖,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同时,有机物的分解也需要大量氧气,海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会使鱼、贝类等生物大量死亡。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还会引起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赤潮。
许多人认为,自己住在内陆地区,自己的行为和海洋没什么关系。而实际上,内陆的污染物会通过江河径流、大气扩散和雨雪沉降而进入海洋。可以说,如果人类自身不自觉,海洋将成为陆上一切污染物的“垃圾场”。
无法消化的垃圾
海洋的胃口很大,能消化许多有机物质,让它们再次进入生物循环,但即便如此,大海也不能消化所有的东西。不能消化的,它将在海洋中积累,不仅污染海水,也污染海岸。
海水的污染物中,有五分之四来自海岸,因此,在环保人士看来,彻底解决海洋污染的唯一途径是在海岸回收所有废旧物品。海洋垃圾可随洋流和海风长距离移动,不仅出现在人口稠密地区的水里、海床、海滩,同时也会跑到非常偏远的地方。地中海西北沿岸的法国和西班牙海域,已经“接纳”了1.75亿吨垃圾废物。每天,海水将它们不能“解决”的东西再还给海岸,在那里每千米海岸每天收回大约2立方米的垃圾。
有些海洋垃圾不易分解,存在时间长达几十年,包括塑料、金属、玻璃等不易分解或分解缓慢的物质。其中,塑料垃圾还会吸附海水中的毒性有机化合物。
垃圾伤害海洋生物
油污、重金属、农药等有毒物质对海洋生物危害严重,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但是,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无害的垃圾也在严重伤害海洋生物。比如,塑料袋给海洋带来的危害直到近10年才渐渐为人所知。
塑料袋在大海中很难降解,据说要完全分解一个塑料袋要花上大海几百年的时间,而且一些海洋生物也受到了塑料袋的威胁。例如,曾经有人发现一只海龟的肛门有白色物品,很奇怪,拉出来发现是只白色塑料袋,接着又有一个,就这样,一共拉出了4个。原来海龟误把漂浮在水中的白色塑料袋当成水母。
有些海龟由于误食塑料,无法沉入海水中觅食,只能浮在水面等死。不仅海龟其他鱼类也会因误食,无法消化而死亡。即便人们现在觉醒起来,不再往海里扔塑料袋了,大海仍然需要数百年时间来消化已存在的污染,才能还原到污染前的洁净状态。
而被废弃的渔网更是许多海洋生物的噩梦,每年丧生于这些死亡陷阱的海豹就多达上千头,同时受到威胁的还有鲨鱼、海豚和其他海洋鱼类及哺乳动物。
法国一家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用蛤蜊进行污染测量,他们将蛤蜊放入深海,看这些动物的身体做怎样的海水过滤净化工作,这样,蛤蜊便成了测量污染的生物指标。目前,这一方式已在地中海西部实施。
保护海洋从我做起
目前,沿海各国对海洋污染都有一定的相关处理措施。虽然大型油轮在地中海发生事故的概率很低,但很多油轮都在海里非法进行船只的清洁工作,排入海洋的废油废渣也构成极大的污染源,每年这类船只清洗造成的污染总和决不亚于数起油轮事故。不过,如果这类非法事件一旦被发现,肇事者以及油轮船主都将受到金钱重罚。
然而,更多的海洋垃圾来自陆地。因此,人们在处理生活垃圾时,应注意进行分类,把电池、充电器以及一些重金属放在专门的回收处,让有关部门进行特殊处理。沿海地区的居民更应该增强节水观念,减少生活污水产生量。夏天在海边游玩的朋友们,千万不要把垃圾扔到海边,塑料、易拉罐、电池等都无法被生物降解。它们被海水冲走后,也会对海洋生物造成很大危害。人们应主动地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另外,海洋垃圾也可能成为外来物种跨海域传播的媒介,造成陆地生态系统的紊乱,对本地的原生物种造成威胁。
海洋垃圾贻害无穷
现在沿海地区的石油化工、冶金、制药等工厂所排出的污水中,往往含有较多的汞、镉、铜、铅等重金属,许多火电厂还是以燃煤为主,大量排出二氧化硫,这些排放物对海洋造成了严重污染。
据统计,每年经由各种途径进入海洋的石油及石油制品达600万吨左右。大规模的油污染导致大量生物因缺氧而死亡。虽然海洋油污染在短期内对成鱼可能不产生明显的危害,可是大量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幼鱼和鱼卵,使幼鱼死亡,使鱼卵无法孵出幼鱼。
对环境的破坏,不仅有原油,日常生活里的塑料袋、油料包装袋、农业中使用的化学药物,以至香烟头等,都是环境的敌人。这些物质听上去虽然并不惊人,不像被油污粘住羽翅奄奄一息的海鸟那样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决不可低估它们对环境的破坏。
农药污染是近海污染的重要来源。农药主要有有机磷农药和有机氯农药等,毒性都很强。它们经雨水的冲刷、河流及大气的搬运,最终进入海洋,在海里抑制海藻的光合作用,使鱼、贝类的繁殖力衰退,降低海洋生产力,导致海洋生态失调;其有害物质还能通过鱼、贝类等海产品的富集,最终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
沿海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也对海洋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营养盐,过多含氮、磷的营养物可引起海水中某些浮游生物急剧繁殖,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同时,有机物的分解也需要大量氧气,海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会使鱼、贝类等生物大量死亡。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还会引起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赤潮。
许多人认为,自己住在内陆地区,自己的行为和海洋没什么关系。而实际上,内陆的污染物会通过江河径流、大气扩散和雨雪沉降而进入海洋。可以说,如果人类自身不自觉,海洋将成为陆上一切污染物的“垃圾场”。
无法消化的垃圾
海洋的胃口很大,能消化许多有机物质,让它们再次进入生物循环,但即便如此,大海也不能消化所有的东西。不能消化的,它将在海洋中积累,不仅污染海水,也污染海岸。
海水的污染物中,有五分之四来自海岸,因此,在环保人士看来,彻底解决海洋污染的唯一途径是在海岸回收所有废旧物品。海洋垃圾可随洋流和海风长距离移动,不仅出现在人口稠密地区的水里、海床、海滩,同时也会跑到非常偏远的地方。地中海西北沿岸的法国和西班牙海域,已经“接纳”了1.75亿吨垃圾废物。每天,海水将它们不能“解决”的东西再还给海岸,在那里每千米海岸每天收回大约2立方米的垃圾。
有些海洋垃圾不易分解,存在时间长达几十年,包括塑料、金属、玻璃等不易分解或分解缓慢的物质。其中,塑料垃圾还会吸附海水中的毒性有机化合物。
垃圾伤害海洋生物
油污、重金属、农药等有毒物质对海洋生物危害严重,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但是,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无害的垃圾也在严重伤害海洋生物。比如,塑料袋给海洋带来的危害直到近10年才渐渐为人所知。
塑料袋在大海中很难降解,据说要完全分解一个塑料袋要花上大海几百年的时间,而且一些海洋生物也受到了塑料袋的威胁。例如,曾经有人发现一只海龟的肛门有白色物品,很奇怪,拉出来发现是只白色塑料袋,接着又有一个,就这样,一共拉出了4个。原来海龟误把漂浮在水中的白色塑料袋当成水母。
有些海龟由于误食塑料,无法沉入海水中觅食,只能浮在水面等死。不仅海龟其他鱼类也会因误食,无法消化而死亡。即便人们现在觉醒起来,不再往海里扔塑料袋了,大海仍然需要数百年时间来消化已存在的污染,才能还原到污染前的洁净状态。
而被废弃的渔网更是许多海洋生物的噩梦,每年丧生于这些死亡陷阱的海豹就多达上千头,同时受到威胁的还有鲨鱼、海豚和其他海洋鱼类及哺乳动物。
法国一家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用蛤蜊进行污染测量,他们将蛤蜊放入深海,看这些动物的身体做怎样的海水过滤净化工作,这样,蛤蜊便成了测量污染的生物指标。目前,这一方式已在地中海西部实施。
保护海洋从我做起
目前,沿海各国对海洋污染都有一定的相关处理措施。虽然大型油轮在地中海发生事故的概率很低,但很多油轮都在海里非法进行船只的清洁工作,排入海洋的废油废渣也构成极大的污染源,每年这类船只清洗造成的污染总和决不亚于数起油轮事故。不过,如果这类非法事件一旦被发现,肇事者以及油轮船主都将受到金钱重罚。
然而,更多的海洋垃圾来自陆地。因此,人们在处理生活垃圾时,应注意进行分类,把电池、充电器以及一些重金属放在专门的回收处,让有关部门进行特殊处理。沿海地区的居民更应该增强节水观念,减少生活污水产生量。夏天在海边游玩的朋友们,千万不要把垃圾扔到海边,塑料、易拉罐、电池等都无法被生物降解。它们被海水冲走后,也会对海洋生物造成很大危害。人们应主动地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另外,海洋垃圾也可能成为外来物种跨海域传播的媒介,造成陆地生态系统的紊乱,对本地的原生物种造成威胁。